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43例临床分析
2012-01-24谢海容罗春明黄仲禄
谢海容 罗春明 黄仲禄
子宫粘膜下肌瘤[1]是一种常见的子宫肌瘤类型,它会造成月经过多,甚至会让患者出现贫血反应。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开腹摘除肌瘤治疗,但是因手术造成较大创伤,患者恢复时间较长而将逐渐被取代。宫腔镜下进行电切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它通过将子宫宫腔膨大并在监视系统的帮助下使用高频电刀来切除肌瘤,避免了患者失血过多、恢复时间长、术后易粘连等弊端。本文就我院2010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进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手术方法与治疗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8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B超与宫腔镜确诊。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8.2岁。根据粘膜下子宫肌瘤分型得出,43例患者中0型22例,1型14例,2型7例,所有肌瘤中直径最大为3 cm。
1.2 手术方法[2]选择患者月经完全干净后的3~7 d内,在术前给予患者米索前列醇用于扩宫,将宫腔镜内空气排尽后将电切镜置入。膨宫液为5%葡萄糖,流量控制在200~400 ml每min,电切功率调制60~100 W。对于0型粘膜下肌瘤,切断其瘤蒂并将其夹出,对于1型粘膜下肌瘤,将瘤蒂削细后用卵圆钳夹住并将其扭出,对于2型粘膜下肌瘤,将其切成碎片后夹出。
1.3 评价方法 观察与记录43例患者的年龄、子宫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等。对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半年到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的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患者的康复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4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所有患者均未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子宫穿孔或水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0.76±18.2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43±8.45)ml,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到1年的随访后发现,43例患者中有1例肌瘤复发,且仍然为粘膜下肌瘤,其余患者均未复发,且子宫形态恢复良好,肌瘤摘除创面恢复完全。
3 讨论[3]
传统的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方式是进行开腹手术,将子宫摘除或将子宫肌瘤挖出。而该方法创口大,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慢且会留下瘢痕。本文所采用的宫腔镜下电切术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在保存子宫完好性的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资料显示,通过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在术后3个月即可怀孕,而经过开腹手术的患者按照规定至少要1年以后才能怀孕。宫腔镜下电切术对于病理的选择要求是肌瘤不宜太大,保证最大直径在3 cm以内,但对于肌瘤已脱出宫颈的患者要适当的放宽限度。在手术前要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预处理,使子宫内膜和血管萎缩,从而减少术中出血量,便于肌瘤被清除干净。手术中的穿孔问题需要注意,因为子宫穿孔一般是主刀医师缺乏经验与技术而导致的,当发生穿孔时只要无大出血均可给予缩宫素和抗生素进行补救。
对本文所选择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使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手术中耗时短、患者住院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且不留瘢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上述优点也是目前宫腔镜下电切术可以取代传统子宫切除术来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患者的随访结果分析显示,所有患者在术后的月经恢复正常,通过宫腔镜复查显示,子宫形态自然,除1例患者复发外,其余患者均未复发,肌瘤切除的创面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对于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治疗具有安全性和高效性,手术结果能够让患者和医师满意。该方法目前作为子宫粘膜下肌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在临床上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1] 阮志琴.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手术配合.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12):1101-1102.
[2] 季建萍.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体会.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78-247.
[3] 贾晓丽.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67例临床分析.海南医学,2008,19(5):37-38.
[4] 舒丽珍,郑海珍.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55例临床分析.浙江医学,2004,26(8):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