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12-01-24狄亚丹
狄亚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骨科疾病术后较为常见。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发生,如果患者还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血液更容易处于高凝状态,髋部术后最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本文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髋部手术老年患者共93例,上述患者中男46例,女47例,年龄最小为60岁,最大为85岁,平均年龄为68.3±6.4岁;其中骨折前有高血压病史患者9例,糖尿病患者10例,慢性呼吸性疾病8例,高脂血症9例。上述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共4例,半髋关节置换术共2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确诊,上述患者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压痛等症状。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①术前宣教:术前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高危因素,如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让患者了解血栓形成相关机制、症状及结局,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治疗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心理护理干预:由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导致患者术后病情复杂,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要充分了解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原因,对患者进行心情舒缓,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1]。
1.2.2术后护理 ①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对患肢适当抬高,利于静脉回流,缓解下肢肿胀。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避免受压部位出现褥疮及坠积性肺炎发生。对患肢进行监测,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及变化情况,注意患肢的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程度及感觉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临床医生。②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阻塞和扭曲,避免血管周围受压而血流缓慢,导致感染机会增加。③疼痛护理:了解患者疼痛情况,如果发现患侧肢体疼痛、肿胀发硬、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等,要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④饮食指导:嘱咐患者饮食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维生素含量丰富、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营养充足及预防便秘发生。
1.2.3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 保持患肢制动,禁止挤压、按摩、热敷患肢,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局部情况,特别是有无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预防肺或脑栓塞,遵医嘱应用尿激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2 结果
本组9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抗凝处理及溶栓治疗,应用药物主要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尿激酶、肝素、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抬高患侧肢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个月内扶拐行走,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中,静脉内血流缓慢、静脉壁受损以及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时期主要原因,以上三因素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此类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由于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骨折后活动受限,患者血流处于滞缓状态、血管壁受损,所以此类患者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3]。所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要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术前及术后做好护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做好相应护理干预。
本组93例患者中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明确诊断,确诊后给予抗凝处理及溶栓治疗。4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在治疗3周左右后完全再通,均在出院后3个月内扶拐行走,且无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说明做好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干预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1]刘桂芝.老年髋部骨折253例术后深静脉形成的预见性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21-22.
[2]王敏,张琳娜,刘岩,等.系统性健康教育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河北医药,2009,31:1273-1274.
[3]孙美芝,唐霖,王红霞.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与护理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1 1.1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