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在低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2012-01-24朱艳林余辉
朱艳林 余辉
丙泊酚是近年来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静脉全麻药,起效迅速,时效短,苏醒快,常应用于门诊短小手术[1]。罗哌卡因也是临床常用的局部麻醉药,其用于临床效果好,阻滞时间比较长,安全性高[2]。以往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骶管阻滞等,术后麻醉并发症多,近2年来本院将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现将具体实施结果及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患者中,男49例,女27例,ASA分级为Ⅰ~Ⅱ级,年龄19~61岁,均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即仅有一个瘘管,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之完全瘘,内口在齿状线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浅部以下。手术时间10~35 min。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和鲁米那0.1 g,入手术室后常规开放静脉通路,进行BP、SpO2、ECG监护,接丙泊酚泵(TCI泵),选择1%丙泊酚TCI,输入患者性别、年龄和体重,血浆靶浓度设定为4~6 μg/ml开始输注,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输注浓度调整至2.5~3.5 μg/ml,同时将0.75%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配制为0.25%罗哌卡因行手术部位局部浸润麻醉,局部麻醉达成后针刺患者无痛感及躁动即行手术,手术过程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弱、患者反应等调整丙泊酚血药浓度,维持在2.5~6 μg/ml之间,至手术结束时停止丙泊酚泵入。
1.3 麻醉标准 Ⅰ级:肛门松弛好,镇痛完善;Ⅱ级:肛门松弛可,镇痛尚可;Ⅲ级:肛门松弛差,手术时患者有轻微体动;Ⅳ级:肛门不松弛,镇痛差。Ⅰ级、Ⅱ级为有效,Ⅲ级为效果不佳。
2 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61例(80.26%),Ⅱ级12例(15.79% ),Ⅲ级3例(3.95 %),总有效率为96.05 %,3例Ⅲ级效果不佳者增大丙泊酚靶控浓度,并增加局部麻醉药量,效果明显改善,手术结束后患者均很快清醒,在手术室观察SpO2、BP、呼吸完全正常后送回病房。
3 讨论
丙泊酚靶控输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用于低位肛瘘手术,于本院麻醉科而言,是近两年来新开展的一项麻醉技术。以前在肛瘘手术中,一般施行的是L3~4硬膜外阻滞,有时行L3~4部位蛛网膜下腔阻滞[3],传统骶管阻滞和低位骶管阻滞即腰俞穴阻滞麻醉,施行这些麻醉的病例大部分效果佳,镇痛完善,手术部位松弛好,其中硬膜外麻醉适应症广,易于操作和管理,但是其并发症可造成机体损伤和损害,甚至可造成后遗症[4]。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反映术后排尿不畅,严重者出现尿潴留,持续3~4 d之久[5]。有个别患者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感觉迟钝,这些都是低位硬外或腰麻的麻醉后并发症,是因为骶神经被阻滞引起。而且麻醉过程中,有部分患者出现呕吐、心慌胸闷、血压下降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出现阻滞不全,麻醉效果差,手术部位松弛不佳,影响手术操作。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尝试着将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局部浸润麻醉应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丙泊酚是近些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全麻药,起效迅速,时效短,苏醒快,临床剂量对呼吸抑制作用轻微,而且在体内无明显蓄积作用。丙泊酚靶控输入复合局部浸润麻醉作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麻醉过程安全平稳,且无低位硬外或硬麻引起麻醉后诸多并发症的担忧。不过,此种麻醉方法只适用于短小且位置表浅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手术。对于高位复杂性肛肠手术,由于其对肌松要求严格,还是需行硬外或腰麻甚至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以满足手术需要。
需要注意的是,术中输注丙泊酚时应注意对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尤其血压、呼吸的观察,并给予常规吸氧,根据手术需要及时准确地调整输注速度。如个别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红斑、低血压等,要及时对症处理[6]。
综上所述,经过认真细致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丙泊酚全麻复合局部浸润阻滞在单纯性低位肛瘘手术中应用,效果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95-296.
[2] 杭燕南.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7-281.
[3] 徐明高.痔瘘手术中腰麻和局麻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2):21-22.
[4] 陆康生.硬膜外麻醉少见并发症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11(4):33-34.
[5] 郑梅.骶麻术后尿潴留护理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0(5):51-52.
[6] 王有胜.丙泊酚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23(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