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12-01-23刘贺平黄致新

物理通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教研员新教材教科书

刘贺平 黄致新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李 佳 廖伯琴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重庆 400715)

我国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正式启动,至今全国已超过15个省、市、自治区成为新课程实验省份.物理教材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物理的教与学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师生双方共同建构与发展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继续推进,对物理教材的理解以及使用状况有可能出现新的变化,有必要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

1 调查研究方法

为了广泛而快捷地了解课改区物理教师及学生对物理教材的使用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看法、教科书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教科书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针对上述主题,由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带领的关于《关于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课题组命制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教师卷、教研员卷、学生卷.经专家审阅后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

问卷发放的地方深入到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的大部分地区.在样本选择上还注重了学校的城镇分布、学校级别分布、 教师的学历职称分布及年龄分布、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布等,尽可能保证样本的广泛性与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 400份,其中教师问卷 114份,学生问卷3 273份,教研员问卷13份.回收访谈教师问卷47份,学生访谈问卷71份.所有数据均用EXCEL和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调查中各群体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看法

以下就问卷的第一部分“各群体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看法”,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2.1 课标版教材的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这是“各群体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看法”中的第一维度.图1分别显示出了在这一维度中对教师及教研员所提出的问题及其回答问题的统计分析.

图1

通过图形的对比以及柱状图的比例分析,不难发现,尽管被调查的教师、教研员来自不同的地区或学校,但大多数的人认为课标版新教材在其编写思想上是与课程标准是一致的.可见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理念、培养目标、框架与特点是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研制思路是吻合的.

2.2 课标版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组织

这是“各群体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看法”中的第二维度.在对教师及教研员的问卷调查中重点设计了一些题目来体现课标版教材的内容选择与组织是否科学合理.图2、图3和图4即为各题目及其数据统计分析.

图2

图3

图4

通过数据显示,在图3和图4的问题选择中,大多数的教师及教研员同意课标版教材在内容选择与组织上是合理且切实可行的,但在图2这两道题目的选项中出现了一些分歧,有45.45%的教研员认为物理新课程在模块设计与选择上并不科学合理,也有36.36%的教研员认为物理新课程的物理内容顺序安排也并非科学合理.在被调查中的人中,持这一否定观点的教师和教研员的比例不是少数,这就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接下来用教育统计软件通过进一步的数据统计发现,使用同一版本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看法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SPSS11.5中所做的数据分析如下

表1 Test Statistics(教研员关于物理新课程在模块设计与选择上更科学合理)

态 度Chi-Square(a)11.455df4 Asymp. Sig.0.022

注: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19.8.

表1为最终检验结果,给出卡方值、近似p值.因为p=0.022

表2 Test Statistics(教师关于物理新课程在模块设计与选择上更科学合理)

态 度Chi-Square(a)35.163df4 Asymp. Sig.0.000

注: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19.6.

表2为最终检验结果,给出卡方值、近似p值.因为p=0.000

表3 Test Statistics(教研员关于物理新课程的物理内容顺序安排更科学合理)

态 度Chi-Square(a)19.636df4 Asymp. Sig.0.001

注: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19.8.

上表3为最终检验结果,给出卡方值、近似p值.因为p=0.001

表4 Test Statistics(教师关于物理新课程的物理内容顺序安排更科学合理)

态 度Chi-Square(a)16.505df4 Asymp. Sig.0.002

注: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is 19.8.

表4为最终检验结果,给出卡方值、近似p值.因为p=0.002

对于这一问题的原因在后续的访谈问卷中我们也作了分析.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包括力、热、光、电磁、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等.人教版教科书本着注重基础兼顾差异的思想将教材分为了必修加选修的模式,正因为如此,一些教师和教研员认为这样就打破了高中物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比如,必修教材中重点阐述的是力学的内容,但所有的力学内容并没有在必修中全部展现出来,力学中的动量、动量守恒这一部分的知识被割裂到《物理·选修3-5》的教材了.这样,学生所学习的力学知识被分别放到了高一和高三,他们所学习的知识体系从某一阶段上来说就不够完整.再者,由于教材模块的分割、内容的增加、课时的不够、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结果人教版《物理·选修3-3》的热学的内容被删去了,不被学习.这就使中学物理与大学的普通物理脱了轨,由于知识的断裂,学生升入大学后在学习热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吃力.

3 教科书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其使用的因素

3.1 教师对教材的利用情况

图5 教师实际使用教科书的情况调查

图6 教师认为影响教科书使用的因素

图5显示了教师在各阶段对教科书的利用情况.由于教材的主导权威性,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及课堂教学阶段是以教材为中心的.同时也因为考试难度与教材内容的不一致性,我们也可以看出在考试评价的阶段,教师已不再以教科书为中心了.问卷中也涉及了教师认为影响教科书使用的因素,其调查数据如图6,明显地显示了目前的考试评价方式是影响教科书使用的最主要的因素.在问卷所设计的影响使用教科书的几种因素中用SPSS11.5做了相关的数据分析如表5.

表5 Test Statistics(教师认为影响使用教科书的因素)

态 度Chi-Square(a)126.747df6Asymp. Sig..000

注:a 0 cells (.0%) have expected frequencies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ell frequency is 11.9.

表5为最终检验结果,给出卡方值、近似p值.因为p=0.000

在后续的访谈问卷中,几乎100%的教师也认为考试评价直接决定了对教科书的利用程度.由此可见,考试的评价因素极大地影响了教科书的使用.真想要新课改发挥实实在的效用,那么考试评价的模式就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就是省、市、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100%的被调查教师都参加了这方面的培训,培训对他们也很有成效,普遍反映参加了培训后个人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有的教师还提出了建议,培训中最好加点新旧教材不同点的处理方法.再者,有80%的教师认为新课时的安排不够,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不够探究实验的使用,为此,很多情况下不得不以讲授的形式取代实验.

3.2 学生实际使用教科书的情况

如下表6,学生实际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在问卷调查中分别分为了4个阶段:预习阶段、课堂学习阶段、课后复习与使用阶段、考试复习阶段.由下表6可见,由于教师的引导以及教科书的权威性,学生在预习阶段和课堂阶段是经常性地翻阅教科书的,而在后两个阶段则不再以教材为中心了.这或许是与教师的引导息息相关,从而可见教师的合理引导也是恰当使用教科书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6 实际使用教科书的调整

可见,新教材在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改革确实起到了成效,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结论与思考

(1)总体上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科书得到课改区师生的肯定

从上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各地师生对高中物理新教材的看法、对其促进作用等各方面的总体评价大体是持肯定态度的.教材实际的使用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与新课改的进程相类似的,物理教材亦处于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之中,一线师生是教材的真正使用者,他们的认可与否,是评价教材的重要指标.

(2)新教材的使用应能促进考试评价的改革

人教版新教材的使用,在其应用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也得到了课改区各群体的赞同.但是,在利用教材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考试评价严重影响了教材的使用.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以升学为本的考试评价模式不改革,即使教材改进得再好,实际操作中学校、教师也必然受其“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以考试评价为中心.那么,新课改的理念必然会成为一纸空谈.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顺应当前国际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课程、教材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其关键是考试与评价制度及其方法的改革.这就求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正确处理考试评价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把握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统合的发展趋势,把考试评价看成是有意义的课程及其教学的一个部分;把考试评价改革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的整体框架上进行设计;把考试评价恰当地、合宜地、有机地融入课程、教材、教学之中.

(3)教师应具备重构教材的能力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多数教师已从过去“教教材”的观念逐渐转向“用教材教”,将教材作为教学的素材库,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顺序与选择教学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数据分析亦显示,认为教材有利于转变教学观念,有利于改变教学方式的教师,多数对教材持较高的满意度,两者呈显著性相关.但是,各个地区因其教学条件设施、教师素质、学生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材的使用并不能千篇一律.因而,要求当地教师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相应的对使用的教材进行重构,从而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欲望,对教材的重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科书应有开放性,在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 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要给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余地,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表标准也对物理教师教材重构能力提出了要求:物理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参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和个性化的运用教材, 赋予教师教材重构的权利,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空间.教师应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参与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 ,而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加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这种教材重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彭征,许桂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中学物理,2010(11)

3 彭前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物理教材整体解析.教育科学论坛,2007(1)

4 廖伯琴.高中物理新教材(司南版)特点.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7,36(5)

5 司德平.高中物理人教版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内容的比较研究.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39(10)

6 刘贺平.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与分析.大学物理教育专刊,2011,23(6)

猜你喜欢

教研员新教材教科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藏起来的教科书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