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2012-01-23郝筱倩刘兴山
郝筱倩,杨 斌,刘兴山
(1.潍坊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山东 潍坊261041;2.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 潍坊26104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呕吐等多种症状,中医学早有描述,如“胃脘痛”“嗳气”“噫气”“痞满”“反胃”“呕吐”“吐酸”“嘈杂”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疾病近10 a 的消化门诊就诊率由20%增加到50%~60%,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因其易复发,成为消化门诊的一大难题。本篇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此病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1 中医学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情志不畅、饮食所伤、外邪内积、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因病机涉及胃、脾、肝3 脏。外因以寒邪和湿邪较多,内因以肝郁脾虚为关键。肝郁犯胃是病理基础,病变早期以肝郁气滞为主,继则以肝郁胃热、肝郁湿阻为多,此属实证;病久耗伤阴气,出现肝郁脾虚、肝郁阴虚等,属虚实夹杂,虚热错杂之证。还有观点认为:本证以脾虚为核心,脾虚为本,滞为标(如气滞、血瘀、食滞、痰湿等),脾虚气滞为基本病机。可以看出,肝郁是病理转机中的一个中心环节,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脾失健运,胃纳失权,谷反为滞,水反为湿,而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
2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症状,辨证分型比较复杂,迄今无统一的中医分型标准,各型治疗也多有重叠,目前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及脾胃虚弱4 型[1]。
2.1 肝胃不和型
症见:胃脘痞满,腹胀,纳呆,嗳气,恶心,情志不遂易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王淑华等[2]采用疏肝降逆方(党参、山药、茯苓、陈皮、柴胡、石菖蒲、枳实、白术、黄芩、郁金、法半夏、广木香、焦三仙)治疗该病80 例,有效率占92.8%。黄福斌等[3]、陆维宏等[4]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此型有效率占91%~95%。曾朝珠[5]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此型合并脾虚气滞取得了可靠的疗效。岳在文[6]研究此型发病率在4 型中占15.9%,他与潘芳[7]均采用四逆散加减治疗,疗效确切。加减:呃逆较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止呕;嘈杂泛酸加吴茱萸、黄连辛开苦降;食滞纳呆,大便不爽者,加厚朴、焦玉片,以行气消胀。此方中,白芍有兴奋和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柴胡皂苷、白芍碱可镇痛;枳实可兴奋胃肠平滑肌,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紧张性增加;白芍和甘草配伍,有抗炎及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的功能,因此,四逆散有消炎及双向调节胃肠运动作用。
2.2 脾胃湿热型
症见:胃脘饱闷,口苦,泛酸,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湿。陈良金等[8]指出,此型治宜以宣郁醒脾、通利三焦为主,方选藿朴夏苓汤合三仁汤加减,药物组成:藿香、佩兰、苏梗、茯苓、川黄连、法半夏、葛根、杏仁、生薏苡仁、豆蔻仁、白扁豆。本方以三仁汤通利三焦,重用苏梗、藿香、佩兰以开泻中焦,醒脾和胃宣郁。陆维宏等[4]治以清热化湿、泻热和胃,药用牡丹皮、焦栀子、青皮、陈皮、黄连、郁金、白花蛇舌草、虎杖,有效率占92%。曾朝珠[5]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若脾阳虚者,加干姜,温运中焦,振奋脾阳;命火不足者,加附子、肉桂,脾肾同治。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岳在文[6]在研究中指出,此型在4 型中占6.4%,运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药物组成:藿香、川厚朴、陈皮、茯苓、杏仁、生薏苡仁、黄连、黄芩、猪苓、泽泻、滑石、木通、白豆蔻仁、半夏,缓解率高。
2.3 脾胃虚弱型
症见:胃脘隐痛,时作时止,饥时痛甚,嘈杂,喜暖喜按,进食可缓解,乏力纳呆,舌胖苔薄白脉沉。治宜益气健脾。郑振芳[9]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于脾阳虚弱、畏寒怕冷者,加附子、干姜、吴茱萸;气虚失运,满闷较重者,加木香、枳实、佛手;脾虚不运,腹满纳差者,加神曲、麦芽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黄福斌等[3]、岳在文[6]采用黄芪建中汤合异功散加减治疗,有效率占95%以上,陆维宏等[4]采用党参、白术、茯苓、砂仁、木香、陈皮、制半夏、佩兰、炙甘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有效率占90%。潘芳[7]从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四君子汤可以促进消化,加速胃排空,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增加小肠的吸收功能,用陈夏四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收效甚佳。
2.4 胃阴不足型
症见:胃脘隐隐灼痛,口渴咽干,便干,纳呆,腹胀,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治宜滋阴和胃。《实用中医消化病学》[10]提出: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味治疗此型治愈率高。陈良金等[8]认为,此型治宜养阴益胃散郁为主,常选用一贯煎、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加减。加减:兼脘痞者,加佛手花、玫瑰花、川厚朴花、川楝子;夹湿者,加佩兰、薏苡仁;若气阴两虚者,用药甘温而不燥,柔养而不腻,常用太子参、白术、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石斛、沙参、麦冬、乌梅等;胃脘灼热明显者,属胃阴虚所致,多选用乌梅、白芍、炙甘草。林连等[11]治以益胃汤加减,有效率占85%以上。陆维宏等[4]治胃阴不足型以养阴益胃,药用白芍、炙甘草、沙参、麦冬、黄精、佛手、山药、玉竹,结果有效率占90%。
3 专方专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所以在治疗时,注意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使脾气得升,胃气得降,肝气得舒,病则得治。近年来,中医专家为提高门诊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依从性,又结合此病发病的复杂性,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或成方,取得了显著疗效。
3.1 经验方
陈培琼[12]采用消痞除胀汤(砂仁、柴胡、枳实、厚朴、丹参、鸡内金、木香、苏梗、芒果核)治疗本病55 例,有效率高于莫沙比利组19%。刘青[13]用采用升降调中汤(柴胡、太子参、白术、白芍、枳壳、延胡索、半夏、合欢皮、苏梗等)加减治疗FD,有效率比多潘立酮片组提高了13%。张燕[14]采用六君化瘀汤(黄芪、茯苓、丹参、麦芽、白术、苏梗、砂仁、郁金、桃仁、半夏、羌活、蒲公英、莱菔子、木香)治疗老年性FD,有效率高于多潘立酮片组29%。张本奇[15]引用排气饮加减(陈皮、藿香、枳壳、香附、乌药、厚朴、泽泻、木香)治疗FD 64 例,有效率占95.3%。雷力民等[16]运用四君子汤为主方治疗动力障碍型FD 和溃疡型FD,有效率均占80%以上。潘金辉等[17]采用柴平舒胃汤(柴胡、枳壳、厚朴、白术、半夏、莪术、槟榔、藿香、佛手、党参、桔梗、砂仁)加减治疗本病100 例,有效率高于多潘立酮片、谷维素、维生素B1组18%,胃窦排空率及收缩幅度明显增高。蒋旭荻等[18]采用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加减治疗FD 70 例,疗效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明显优于多潘立酮片组。梁雪等[19]采用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 例,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片组。莫志红等[20]研究发现:加味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健脾除湿、行气和胃之功效。陈良金[21]认为,疏肝安胃汤对FD 患者有健脾养胃、理气化瘀的功效。
3.2 成方成药
由于近年来西药中胃肠动力调节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良好疗效,故与此类药物对比,中医药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形成一些成方。如毛水泉等[22]采用保胃康胶囊治疗FD 50 例,在诸多症状的改善上疗效优于莫沙必利组。季雁洁[23]采用胃宁茶(苏梗、姜夏、佛手等)治疗FD 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沙必利组,且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秦福生等[24]采用二陈调气丸治疗FD 86 例,有效率高于莫沙必利组。庞菁[25]采用肝胃舒胶囊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不良49 例,愈显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多潘立酮片组。王伟等[26]采用柴平合剂治疗FD 60 例,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使用安全,优于多潘立酮片组。苏东平等[27]采用健胃消胀颗粒,贺瑞兴等[28]采用疏肝和胃冲剂治疗FD,有效率高于多潘立酮片组20%以上。李桂金等[29]研究发现:胃舒康胶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多潘立酮片对照组。顾玉龙[30]采用二鸡散治疗FD,有效率占95%。
4 中西医结合疗法
朱艳丽等[31]研究表明,四磨汤、多潘立酮片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评分改善及胃窦排空率均较单用四磨汤、多潘立酮片组显著提高。顾小生等[32]研究发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加六味安消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占100%,明显高于健胃消食片加六味安消胶囊组。李秀贤等[33]以西沙必利合健脾化食丹治疗FD 136 例,明显优于单用西沙必利组。曹小菊等[34]以加味柴胡汤与多潘立酮片口服,有效率较多潘立酮片组显著增高。买风云[35]采用加味逍遥散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FD,有效率占95.24%,疗效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组。傅遂山[36]采用六君子汤合越鞠丸加减同时配合西沙必利、氟西汀及谷维素片进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与单用西药组。胡大勇[37]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味联合多潘立酮片、多酶片治疗本病,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朱莹[38]采用柴胡疏肝散加法莫替丁、多潘立酮片治疗本病42 例,对照组用上述西药,疗程为6 个月,结果显示,治疗组消化不良症状控制有效率占92.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说明中药疏肝解郁法能明显提高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FD 患者的疗效。
5 小 结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上,中医工作者在临床用药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治疗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治疗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随着现代生活节律、工作压力、饮食健康等多方面的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证型、临床症候已发生改变,又由于其复发率高,只通过比较治疗的有效率等指标已不能说明中药的优势。下一步应该更多地进行大宗样本描述性、跟踪性研究,以明确在面对患者的主要特质,寻找缓解率高、复发率小的治疗手段,从机制上证明中药的疗效,在应用中彰显中药的优势。
[1]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等.中西医结合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7-639.
[2]王淑华,杨倩,王强,等.疏肝降逆方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不良疗效观察及护理[J].陕西中医,2010,31(8):1008-1010.
[3]黄福斌,徐兆山,季哲生.辨证治疗中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190 例[J].新中医,1994,26(5):27.
[4]陆维宏,朱曙末,陆维承.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1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4,9(4):31.
[5]曾朝珠.中医辨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思路[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医疗论坛,2010,19(23):122-123.
[6]岳在文.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痞)中医症候特点及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3):32-33.
[7]潘芳.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60-3761.
[8]陈良金,周继刚.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0,6(12):153-154.
[9]郑振芳.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2):74-75.
[10]单兆伟,周学文,李乾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11]林连,史宗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 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4):3.
[12]陈培琼.消痞除胀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5 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1999,31(11):18-19.
[13]刘青.升降调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9 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6):41-42.
[14]张燕.六君化瘀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 例[J].中医药信息,2002,19(1):35.
[15]张本奇.排气饮为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4 例[J].光明中医,2008,23(10):1527.
[16]雷力民,许鑫梅.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5):45-46.
[17]潘金辉,宗林娜,黄坚,等.免煎中药柴平舒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5):285-286.
[18]蒋旭荻,张勤,郭仲.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10.
[19]梁雪,何慧,李桂贤,等.柴枳半夏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 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12):42-43.
[20]莫志红,叶瑜.加味越鞠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 例[J].陕西中医,2008,29(1):36-37.
[21]陈良金.疏肝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2 例[J].陕西中医,2003,24(7):606-607.
[22]毛水泉,丁泳.保胃康胶囊治疗功能悱消化不良50 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5):390.
[23]季雁浩.胃宁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1):572-573.
[24]秦福生,张青洲,呼培星,等.二陈调气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3):68.
[25]庞菁.肝胃舒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4):13.
[26]王伟,李莉.柴平合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 例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2008,6(3):33.
[27]苏东平,王萍.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0 例[J].陕西中医,2008,29(1):37-38.
[28]贺瑞兴,马永广.疏肝和胃冲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 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09,15(13):137.
[29]李桂金,李保东.胃舒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 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2002,18(5):13-14.
[30]顾玉龙.二鸡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 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9):1003.
[31]朱艳丽,秦咏梅,刘竹娥.四磨汤、吗丁啉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 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29):3028-3033.
[32]顾小生,童昌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5):511-512.
[33]李秀贤,陈秀红.西沙比利加健睥化食丹治疗运动障碍性消化不良136 例[J].宁夏医学杂志,1999,21(3):152.
[34]曹小菊,占海旺,罗强,等.中西医结台治疗功能性消化小良72 例[J].中国中西医结台脾胃杂志,1999,3(7):55.
[35]买风云.加味逍遥散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394-395.
[36]傅遂山.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症41 例[J].中国名族民间医药,2010,19(11):100.
[37]胡大勇.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3):16-17.
[38]朱莹.疏肝解郁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2 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2,43(9):68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