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阴阳五行对《黄帝内经》中“魂魄”本质及其生理意义的探讨

2012-01-23汪正於杨才弟

中医研究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化生魂魄人身

汪正於,杨才弟

(1.成都军区联勤部机关医院,四川 成都610015;2.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四川 成都610101)

魂魄是《内经》五神藏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命的核心要素。《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本神》云:“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伤,针不可以治之。”可见魂魄在内经生命观及临床中的重要性。但一直以来,对五神的理解存在误解,甚至因为涉嫌唯心论而将魂魄从教材中删除。本文拟通过对《内经》的解读,结合五行阴阳,对《内经》中“魂魄”的本质及生理意义进行探讨。

1 魂魄的概念

《内经》对“魂”、“魄”概念进行界定仅见诸《灵枢·本神》,其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要认识魂魄就有必要对《灵枢·本神》中“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这段论述进行探讨。

2 魂魄本质探讨

上述引文中魂魄与天德、地气、精、神并论,一方面体现了魂魄在《内经》生命观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人身之魂魄与天德、地气、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天有精,地有形……故能为万物之父母”、《素问·宝命全形论》之“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显然“德流气薄而生”,指的是天地合气以生人。而“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是对“德流气薄”之“天地合气”而生的具体阐述。所以神魂魄魄意志理论应属于生命本原范畴。

2.1 神的本质是阴阳及其运动

《管子·心术上》云:“化育万物谓之德。”《内经》之《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所以“天之在我者德也”之“德”即天阳之气;“地之在我者气也”之“气”即地阴之形。“德流气薄而生”即人因形气相感,阴阳施化而生。《论衡·论死》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又说“阴阳之气,凝而为人。”显然“德流气薄而生”即天地阴阳之精气的合而生人。所以“生之来谓之精”即“生”源于天地阴阳之精气。“精”即天之德,地之气;即在天之气,在地之形;即阴阳之精气。

所以“两精相搏”即天地阴阳精气之合化,即阴阳二精之交媾氤氲,即“二生三”之“生”。所以“两精相搏谓之神”的“神”即天地阴阳之交媾合化。精是相搏之两精,搏是两精之相搏,所以神的本质是阴阳及阴阳之运动。正是基于此,《内经》认为“神”是宇宙万事万物的主宰,同时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器不同而要一也。

2.2 五神是脏、志、智之本源

神的本质是阴阳及其运动,所以“随神往来”即随阴阳精气之合化而往来;“并精而出入”即随阴阳精气(合化)而出入。因此从句式及内容来看,“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两句是互文,意即随阴阳精气之合化而往来出入者,魂魄也。笔者认为,这两句更是“随阴阳精气之合化而往来出入者,神魂魄意志也”的略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显然五运阴阳即阴阳之分化为五。《管子》曰:“天地精气有五。”王氏认为宇宙本原之精气运动,别为阴阳,化为六气,列为五行,五行之气相互搀合而成宇宙万物[1]。也就是说阴阳别为天气(阳)之“寒暑燥湿风火”,地形(阴)之“木火土金水。”所以“两精相搏”是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的合化氤氲,因此“随神往来,并精出入”这一人之“生”的过程是是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的合化氤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地阴阳合化有五,与五行相应,所以其非独为“魂”、“魄”,而应是“神魂魄意志”,以与五行合化相应。因此“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者,当是“随精神往来出入者,神魂魄意志也”。

六气之“火”与“暑”并属于热,神即在天之热与在地之火相合而化生。以此类推,魂为风木,魄为燥金,意为湿土,志为寒水之合化。在《内经》中亦将“五神”称之为“五行之精”,如《素问·解精微论》中将“志”称为“水之精”,“神”称为“火之精”。其形成于“两精相搏”,与“生”并始,在身之先。《灵枢·决气》言:“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指出精形成于形体之前,化生形体。因此神魂魄意志亦即天地五行阴阳合化的“生”之精,换言之由天地五行阴阳化成之神魂魄意志,是人身五行之源,是化成人身五脏系统形气神之本原。也可以说神魂魄意志是人身五脏系统其物质构成、生理功能、运动以及精神活动之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内经》认为脏(及其功能)、志(情绪)、智(意识活动)均源于天地之五行阴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素问·五运行大论》论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脏为肝,在志为怒”,“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脏为心,在志为喜”,“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脏为脾,在志为思”,“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脏为肺,在志为忧”,“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脏为肾,在志为恐”。又在《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智”是源于“五运阴阳”在人的“变化之为用”。由此可以显见《内经》理论认为脏、志、智本,原于天地之五行阴阳。结合前文对《灵枢·本神》中“生之来”的阐述可见——脏、志、智本原于天地,五行阴阳相合而化生之神魂魄意志。

另外对“智”的定义《灵枢·本神》曰:“因虑而处物谓之智。”也就是说“智”是在认知基础上的“处物”,显然“智”包含对事物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两方面。《灵枢·本神》又说“处物”的基础是“思而远慕”,推而可知“智”对事物的“反映”已不仅局限于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包含有对事物表面现象下所隐藏的“远”的本质及规律的“慕”。由此可见《内经》中“智”的含义与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之“意识”的含义是一致的。“智”是“五运阴阳”在人的“变化之为用”,亦即意识是天地五行阴阳合化之神、魂、魄、意、志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在此基础上的“处物。”

2.3 “魂魄”是肝肺系统之本原

据前所论,魂即“在天之风”与“在地之木”相合而化生之精,与“生”并始,是人身风木属性之源,是人身木属性之脏(包括肝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志(情志之怒及相类之情绪,相类之心理活动)、智(包括认知过程、认知之论断、“处物”之理论和方式方法中其性属木者)之本原,换言之魂是肝系统其形气神之本原,是人身肝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运动规律及木属性之精神心理和意识之本质的抽象和概括。魄是“在天之燥”与“在地之金”相合而化生之精,与“生”并始,是人身燥金属性之源,是人身金属性之脏(包括肺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志(情志、情绪及相关心理活动)、智(包括认知过程、认知之论断、“处物”之理论和方式方法中其性属金者)之本原,换言之魄是肺系统其形气神之本原,是人身肺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运动规律及金属性之精神心理和意识之本质的抽象和概括。天地为魂魄之源,精为魂魄之质,因此魂魄是物质的。如《灵枢·大惑论》之“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营也”,即是本于“魂魄”唯物论的阐述。

3 魂魄之特性

魂是“在天之风”与“在地之木”相合而化生之精。木曰曲直,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特性,同时具有柔而能屈之特性[1]125。《素问·五常政大论》论“五运”之“平气”云:“木曰敷和”,“敷和之纪……其气端,其性随……其应春”。春为生长化收藏之生,地气初升,为阴中之少阳。风性轻扬,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1]454。《素问·五运行大论》说:“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其性为暄。”所以综而言之,魂的特性为:上升、条达、舒畅、端正从随,能屈能直,善变、动、生长及温暖等,其应于春气,象地气初升。魄是“在天之燥”与“在地之金”相合而化生之精。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收敛、潜降、清洁等特性,同时具有柔和的特性[1]125。《素问·五常政大论》论“五运”之“平气”云:“金曰审平”,“审平之纪……其气洁,其性刚……其应秋”。秋为生长化收藏之收,天气下降,为阳中之太阴。燥性干涩[1]459。《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其性为凉。”所以综而言之,魄的特性为:下降、收敛、肃杀、洁净刚强,能从能革,干涩、杀伐及凉冷等,其应于秋气,象天气下降。

4 魂魄的生理意义

4.1 魂的生理意义

笔者已述,《素问·五运行大论》之“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其志为怒”,实质上阐述的是:肝系统之脏、志本源于“在天之风”与“在地之木”相合而化生之魂。在这段引文之后其紧接着论述曰:“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阐述了无盛衰偏失之魂其性、德、用、化、政、令之特点。《素问·五常政大论》论“五运”之“平气”云:“木曰敷和。”又言:“敷和之纪……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政发散……其令风……其应春。”指出了木运平气之用化政令的特点。《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厥阴之上,风气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六化之正”曰:“厥阴所至为和平”,“厥阴所至为风府,为兴启”,“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厥阴所至为生化”,“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指出了风气所至之变化。魂应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为发陈。”发:发生,有拆毁之意[2];陈,陈列,陈旧。发陈即拆毁陈旧而发新生,所以魂又有发坼启新之用。魂综风木,所以其正者:主曲直,主生荣,主发散,主风之令——轻扬、变行、动,主宣发之令——宣散、生发,主和平,主兴启,主生化,主怒,主动,主风之生、老,主迎随从顺,主发坼启新。

结合魂之特性,魂在生理中发挥如下作用:化成人身之肝(包括肝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化成五志之怒(包括与怒相类之情绪,相类之心理活动),其在智的形成及发挥能动作用中,发挥木属性之变化、为用的作用(包括认知过程、认知之论断、“处物”之方式方法等其具木之特性者),主曲直,主生荣,主发散、宣发,主风之令——轻扬、变行、动,主和平,主兴启,主生化,主怒,主动,主风之生、老,主迎随从顺,发坼启新,主生长舒畅。具体体现在:①肝系统之物质构成的化成、资生;肝系统之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的形成与主司;一身形气神及气机之陈腐的泄散与新生;一身气血精津液之生发、泄散与敷布;形体之活络柔韧,气机之敷和;一身气机之启兴和平、疏敷发散、曲直柔顺条达。②怒及与怒相类之情绪、相类之心理活动的形成与主司;精神活动及情绪之柔和从顺、曲伸。③认知活动的发生;认知过程中信息的启迪、发生与充实及发散;认知结论的发生与发散;处物之方式方法的启迪、发生与充实(谋虑)及发散。④主一身风气之生长及风气之为病。⑤主人身诸动之形成与发生及主司。

4.2 魄的生理意义

我们已知《素问·五运行大论》之“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其志为忧”,实质上阐述的是:肺系统之脏、志本源于“在天之燥”与“在地之金”相合而化生之魄。成:成为、成熟、茂盛,又为肥腯[2]341。“成”用作动词其义为:使之成,令之成;用作名词其义即:肥、茂、熟之态。所以“在气为成”及在气为丰茂熟盈之气。其后续之“其性为凉,其德为清,其用为固……其化为敛……其政为劲,其令雾露”同样阐述了无盛衰偏失之魄其性、德、用、化、政、令之特点。《素问·五常政大论》论“五运”之“平气”云:“金曰审平”,“审平之纪……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政劲肃……其令燥……其应秋。”指出了金运平气之用化政令的特点。《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阳明之上,燥气主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六化之正”曰:“阳明所至为清劲”,“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阳明所至为介化”,“阳明所至为散落温”,“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指出了燥气所至之变化。魄应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容:纳;平:丰年[2]270,此处即丰茂之意,容平即收获敛纳(所成之)丰茂,所以魄又有容敛丰茂之意。魄综燥金,所以魄其正者:主散落,主坚敛,主劲肃,主燥之令——干,主雾露之令——化雾露及濡润,主清劲刚坚,主杀伐,主收敛,主坚化,主忧(悲),主固,主燥之生、老,主散落劲切,主容敛丰茂。

结合魄之特性,魄在生理中发挥如下作用:化成人身之肺(包括肺系统之物质构成,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化成五志之忧悲(包括与悲忧相类之情绪,相类之心理活动),其在智的形成及发挥能动作用中,发挥金属性之变化、为用的作用(包括认知过程、认知之论断、“处物”之方式方法等其具金之特性者),主散落,主坚敛,主劲肃,主燥之令——干,主清劲刚坚,主杀伐,主收敛,主坚化,主忧(悲),主固,主燥之生、老,主散落劲切,主容敛丰茂,主降敛肃洁,主能从能革及坚韧。具体体现在:①肺系统之物质构成的化成、资生;肺系统之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的形成与主司;一身气血精津液之去粗存精;一身形气神及气机之成丰容敛和潜降;形体之洁净刚劲,气机之劲肃;一身气机之降敛肃洁、清劲刚坚、散落革从容平。②悲忧及相类之情绪、相类之心理活动的形成与主司;精神活动及情绪之肃敛刚劲、革从坚韧。③认知活动之刚劲散落,坚韧;认知过程中信息之成丰、革从及容平敛降;认知结论的成、革及潜降;处物之方式方法的成、革与坚劲韧。④主一身燥气之生长及燥气之为病。⑤主一身诸固之形成与发生及制约。

4.3 魂魄与神意志构成人之“生”

前文我们论述了神为热火,魂为风木,魄为燥金,意为湿土,志为寒水相合而化生。其与五行相应而主人之“生长化收藏”,与四时相合,构成了人“生”的“肯定与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这是生命运动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这个螺旋式发展的空间投影即人身之太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五神之魂,居左,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象地气初升,主升而荣。其下为寒水合化之志,通于冬气,其上为热火合化之神,通于夏气。魄居右,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象天气之肃降,主降而收。其上为神,其下为志。意属土在中为运化之枢。《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所以魂之左升,魄之右降,与神、志构成人身左阳升右阴降,意居中而为四旁之枢纽的太极环转。左升之阳渐长以致阳之盛极,右降之阴渐实以致阴之盛极。五神外受天地五行阴阳之资、之化生,内化成及资生人身五行阴阳。随四季阴阳之推移,因魂之“发陈”、“启兴”和魄之“容平”、“司杀”而形成生命运动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发展。而“生”随人身五神的形成、表达和耗竭,而呈现出生命的生、长、壮、老、已。

4.4 魂魄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前文论述:魂是人身风木属性事物之本原,其主肝系统之物质构成的化成、资生;肝系统之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的形成与主司;一身形气神及气机之陈腐的泄散与新生;一身气血精津液之生发、泄散与敷布;形体之活络柔韧,气机之敷和;一身气机之启兴和平、疏敷发散、曲直柔顺条达。魄是人身燥金属性事物之本原,其主肺系统之物质构成的化成、资生;肺系统之生理功能及运动规律的形成与主司;一身气血精津液之去粗存精;一身形气神及气机之成丰容敛和潜降;形体之洁净刚劲,气机之劲肃;一身气机之降敛肃洁、清劲刚坚、散落革从容平。

魂魄与神意志是人身五行之源,魂、魄与其余诸神之间的生克制化为:魂木受志水之资生,魄金之克制,其克制意土而资生心神。魄金受意土之资生,心神之克制,其克制魂木而资生志水。其在各自特性及生理功能的互资和互制上得到体现,同时亦体现为其所化成之脏腑气血的互资和互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髓生肝”,“筋生心”,“肉生肺”,“皮毛生肾”;“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即阐述了魂或魄与其余诸神之间的生克制化。

《素问· 六节藏象论》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指出魄居于肺而魂居于肝。《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肺藏气,气舍魂”指出魄藏于肺者因于气也,魂藏于肝者因于血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指出气血津液因五气五味而成,神因气血津液而生。所以魂魄化成人身之肝肺系统及气血,而藏于肝肺,并受脏及气血津液之温养,而作用于脏腑体窍经脉及气血精津液。

4.5 魂魄之相互关系

魂与魄相对而言,魂为阳,魄为阴。魂主升而魄主降,魂主启生而魄主肃杀,魂主化荣而魄主成丰,魂主发陈启坼而魄主容平革从,魂主柔顺而魄主刚坚;魂其用为动而魄其用为固,魂疏志之所藏而达于神以炎、以明,魄固神之所明而藏于志以识、以起,魂属木而魄属金,魄为魂之主,其两相乘侮,所以魂与魄两相对立、制约而又相互协调。

5 结 语

从本文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中魂魄是五神理论的组成部分,是关于人之生命本源的论述,是人身风木、燥金属性之生理的提纲挈领,是中医的基础理论。我们有必要对魂魄及五神理论作进一步的发掘和整理。

[1]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5

[2]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768.

猜你喜欢

化生魂魄人身
雄黄酒
胃黏膜肠化生的处理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雄黄酒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夜 居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
夜 居
插秧
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