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46例报告
2012-01-23徐春华曾而明黄海波王海滨李东海
徐春华 曾而明 黄海波 王海滨 李东海
表皮样囊肿又称胆脂瘤、珍珠瘤,它起源于胚胎残余组织的外胚层组织,为胚胎3~5周当神经管闭合时,原始上皮组织包埋其内发展而成。本科于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4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25~61 岁,平均38.6岁。头痛22例,三叉神经痛30例,面部感觉异常6例,听力下降5例,面神经受累3例。
1.2 影像学表现 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扫描检查,CT平扫示桥小脑角区病变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无水肿。MRI示桥小脑角区病变呈长T1及长T2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同,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边界清楚,增强无强化,周围脑组织无水肿,较大病变上方达小脑幕,前方达脑干腹侧,下方靠近枕骨大孔水平。
1.3 手术方法 全麻后取侧卧位,患侧朝上,乳突处于最高点,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发际内直切口,长约6~8 cm,采用骨窗或骨瓣开颅,骨窗直径约3~4 cm,上达横窦、前方达乙状窦后缘,靠横窦、乙状窦侧半弧形剪开硬膜;切开延髓池外侧蛛网膜,放出脑脊液后使小脑塌陷,显微镜下暴露、分离及切除病变,显微镜下肿瘤切除完全后再采用神经内镜(AESCULAP FF399R,德国蛇牌公司)辅助,了解视野死角有无残留肿瘤,如有残留,予以内镜下切除,确认肿瘤切除完全后,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野,缝合硬膜,骨瓣回纳,分层缝合头皮切口。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镜下囊肿呈白色,包膜菲薄,全切40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囊壁与血管粘连,难以分离,予以小片残留。术中显微镜下认为全切20例,行内镜检查后均发现肿瘤残留,予以内镜下切除肿瘤,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表皮样囊肿。
2.2 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41例患者症状均消失,5例听力下降患者有好转,无迟发性出血病例。3个月后影像学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2.3 手术并发症 本组手术无死亡、瘫痪病例,16例术后出现发热,予以抗炎、腰穿引流后体温正常。
3 讨论
颅内表皮样囊肿属种源自外胚层的先天性囊肿,是颅内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2%~1.8%,桥小脑角区肿瘤的7%~9%[1]。好发桥小脑角、中颅窝底鞍旁、后颅窝四脑室等处,以桥小脑角最多,文献报告约有50%发生于桥小脑角[2]。
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听力障碍、三叉神经痛、面瘫、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等,本组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及耳鸣。影像学表现主要与其内容物有关,CT多呈低密度,MRI在T1WI上呈低信号或低、高等混杂信号,信号不均匀,常见到小斑片状、或不规则的等信号区,在T2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由于肿瘤不含血管结构,增强扫描肿瘤内容物和囊壁均不出现强化,DWI是诊断表皮样囊肿的一个特异性序列,表皮样囊肿呈高信号,而其它病变呈低信号,对于蛛网膜囊肿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与常规扫描同时进行,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3]。
鉴别诊断主要和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等作鉴别。蛛网膜囊肿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应用FLAIR及DWI序列,表皮样囊肿的信号不被抑制,呈高信号,而被抑制的脑脊液呈低信号,病变与脑脊液对比度提高,以将脑池内的表皮样囊肿准确检出。皮样囊肿在组织学上与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不同,皮样囊肿含有中胚层和外胚层结构,瘤内可见毛发、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病灶多呈圆形,边缘锐利,位置多居中线,没有沿着脑池葡行生长的特点,由于肿瘤组织成分多样,信号表现更为复杂。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开颅显微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通过显微镜及一系列显微操作技巧,可以更好的保护颅内重要结构,减少副损伤,但显微手术为单管状视野,对生长范围较广且形态不规则的病变常存在死角,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有望减少肿瘤残留及神经血管牵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6]。46例显微手术中发现20例患者胆脂瘤显微镜下切除后,仍在内镜下发现有肿瘤残留,达43.5%,所以通过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可减少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避免扩大骨窗,减少对重要结构的牵拉,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如果囊肿与周围结构粘连不紧,主张施行囊外全切,由于囊壁是生长最为活跃的部分,因此要求在手术时尽可能将囊肿囊壁完全切除。一旦囊肿与周围结构尤其是脑干黏连紧密,均主张先行囊内切除,再剥离囊壁,防止囊内容物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如囊壁与重要结构粘连紧密,难以分离,笔者认为不必追求全切,以免增加神经、血管损伤;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所致的发热是表皮样囊肿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关键在于手术止血彻底后用生理盐水多冲洗术野,有助于囊肿内容物的排出,减少对颅内神经系统刺激,术后予以激素、抗炎及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等治疗,体温都可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本组患者通过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手术安全、微创,效果理想、并发症少,是治疗颅内桥小脑角表皮样囊肿的最佳选择。
[1] 吴恩惠,戴建平,张云亭.中华影像医学·中枢神经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
[2] Schiefer T K,Link M J. Epidermoids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a 20-year experience [J]. Surg Neuro,2008,70(6):584-590.
[3] 王雪飚,秦毅,张桂池.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156-158.
[4] 徐颖洲,刘吉祥,任洪波.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桥脑小脑角区胆脂瘤[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6(4): 412-413.
[5] 张亚卓,王忠诚,刘丕楠,等.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胆脂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4): 201-204.
[6] Schroeder H W,Oertel J,Gaab M R. Endoscope-assisted microsurgical resection of Epidermoid tumors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J]. J Neurosurg,2004,101(2):22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