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对酒渣鼻的治疗

2012-01-23张云玲闵彬彬任丽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脓疱毛细血管丘疹

张云玲 闵彬彬 任丽

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红如酒渣样,故名酒渣鼻,又称为酒渣性痤疮、玫瑰痤疮,中医称“酒渣鼻”、“赤鼻”、“鼻准红”、“红鼻子”等。本病的特点为:鼻部、两颊及颏部呈向心性分布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多发于中年人,男女均可发病。

1 病因病机

我国古代医籍对本病论述颇多,认为大多与肺、脾胃有关系。《素问·刺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诸病源候论》:“此由饮酒,热势冲面,面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鼻齄,赤疮必然也”。南宋《三因方》:“肺热,鼻发赤瘰,俗名酒渣”。明《古今医统·鼻赤》:“酒渣鼻多是饮酒之人,酒气邪热,熏蒸面鼻,血热壅滞而成鼻齄,赤色者也。”明《外科正宗》:“肺风、粉刺、皶鼻,三者同种;粉刺属肺,皶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清《医宗金鉴》:“此证生于准头,或鼻两边,有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故先红后紫,久变为里,最为缠绵。”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大致为以下三种:一是肺经积热,热与血相搏,血热入肺窍,使鼻渐红而生病;二是脾胃积热,复因嗜酒、过食辛辣之品,生热化火,火热循经熏蒸,使鼻部潮红,络脉充盈;三是寒凝血瘀,风寒客于皮肤,或冷水洗面,以致血瘀凝结,鼻部先红后紫,久则变为黯红。

现代医学对酒渣鼻病因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机理仍然不清,可能与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导致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有关,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嗜酒辛辣刺激高温及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内分泌障碍等均可促使发病[1]。有研究显示,酒渣鼻危险因素依次是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肠道疾病史、饮酒史、经常户外工作或生活史及鼻窦炎鼻炎史等;诱发因素依次为季节交替(春夏季)、热刺激、饮酒、情绪波动、冬季加重、内分泌变化等[2]。幽门螺杆菌及毛囊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较多[3-5]。酒渣鼻患者有遗传易感性及阳性家族史[3-4]。

2 酒渣鼻的临床表现

酒渣鼻皮损好发于鼻尖、鼻翼、两颊、前额等部位,出现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有丘疹及脓疱,并伴发痤疮样皮疹和脂溢性皮炎,病程缓慢,时轻时重[6]。临床上常将其分为3期,但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持续时间长短也不一。

红斑期:颜面中部特别是鼻尖部出现红斑,有的累及两颊、前额等部位,初为暂时性,受寒冷刺激或辛辣食物、情绪紧张激动因素影响时有红斑,日久不褪。表面光滑,伴有毛细血管扩张、鼻尖部毛囊口扩大、皮脂溢出等症状。数年后可发展到丘疹型。

丘疹脓疱期:病情继续发展,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痤疮样小丘疹或小脓疱,无明显黑头粉刺形成,毛细血管扩张更加明显,纵横交错。自觉轻微瘙痒,皮色由鲜红色变为紫褐色。可持续多年,极少数可发展成鼻赘型。

鼻赘期: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增大,致使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皮肤增厚,表面凹凸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

临床上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眼酒渣鼻,除有上述症状外,眼睛有疼痛和发炎现象,发展成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和角膜溃疡,严重影响生活,给患者身心带来痛苦[7]。

3 酒渣鼻的治疗

由于酒渣鼻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应综合考虑治疗方案,根据疾病的分期和病情而定。早起治疗可望痊愈,若发生晚期病变,疗效就不理想。

3.1 一般治疗

生活应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纠正胃肠功能,应避免各种刺激及精神紧张,特别要避免过冷过热的温度变化,忌饮酒及辛辣食物。

3.2 内服疗法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饮食不节,肺胃积热上蒸,日久血瘀热毒聚结所致,中药内服治疗原则大致相似,清肺泻胃解毒,凉血化瘀消滞。多用清热解毒化湿、活血化瘀之药。临床辨证施治,分型多如下:

肺胃热盛证:相当于红斑型,伴有面部潮红,舌红太薄,脉弦滑等。治疗宜清泻肺胃、凉血消斑,方药用黄芩、桑白皮、生地、牡丹皮、赤芍、夏枯草、白花蛇舌草、桃仁红花等。

脾胃湿热证:相当于丘疹型,多有脓疱、便干、腹胀、苔黄腻、舌红、脉滑数等。治疗宜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药:黄柏、玄参、野菊花、生薏米、生大黄、泽泻、车前子、虎杖和六一散。

肝胆血瘀证:相当于鼻赘型,多有情绪激动、易怒、两肋胀痛、苔薄舌紫、脉涩数等。治宜舒肝利胆、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白芍、胆草、栀子、当归、桃红、红花、白花舌草、丹参、海藻和昆布[7]。

3.3 外治疗法

皮肤病最突出的特点是皮损,外治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发挥作用。由于鼻部表层毛细血管因充血而扩张,又因受寒而紧缩,造成局部血管膨隆和血液的阻塞,形成瘀血斑点,使局部的皮肤因血管的扩张引起继发性肥大,造成了结节或囊肿,采用外治法可加强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循环,起到活血化瘀消滞作用。

古代医家创外治之方药一直沿用至今,如颠倒散(《医宗金鉴》)、硫黄散(《张氏医通》)、粉黄膏(《三因方》)。现在对于酒渣鼻患者,鼻部有红斑、丘疹者,可选用一扫光或颠倒散洗剂外搽;有脓疱者,可选用四黄膏外涂;鼻赘形成者,可选用三棱针刺破放血,颠倒散外敷。

中药外洗亦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如取洋金花50g,75%酒精500mL浸泡3d,外搽患处,每日3次[7]。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酒渣鼻形成的原因与毛囊虫寄生有关,近年来发现90% 以上患者在患处可找到毛囊虫(螨虫)[8],对此可以用杀虫化瘀散结的药物外搽患鼻,如用百部、苦参、苍术、山楂煎水浓缩冷却,用棉球蘸取涂搽患处,1日数次,白天少用,晚上多用[9]。临床上有医者用中药内服配合清热散瘀面膜粉外敷治疗酒渣鼻取得较好效果,清热散瘀面膜以黄芩、虎杖、野菊花、夏枯草、丹参、连翘各等份研末而成[10],外敷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面膜粉,与病灶充分接触,使药力直达病所。

3.4 针灸治疗

临床上很多医者对酒渣鼻患者采用针刺治疗,结合中西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上窍,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皆循行于鼻旁及鼻尖,故针曲池、少商、迎香、合谷、足三里能疏泻此三经郁热,以收清热、祛风、开窍、通络之效。素髎、迎香点刺出血,有活血化瘀、泻热祛风之功[11]。可取穴印堂、素髎 、迎香(双侧)、少商(双侧)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3滴,然后用干棉球按压,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曲池、合谷、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针刺,得气后行泻法,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12]。亦可用三棱针直接在皮损处点刺放血,使毛细血管充分离断,弥漫渗血为度,以达到开窍散热和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13]。

临床上还有火针配合毫针治疗本病。火针取穴背部双侧肺俞、膈俞、脾俞点刺,再选局部阿是穴用细火针(红斑期伴有明显毛细血管扩张)或粗火针(丘疹脓疱期)点刺。面部皮损的火针治疗,可以疏畅浅表之经络气血,使积热外泄,软坚散结,促进局部皮肤新陈代谢,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直接作用于毛囊,使毛囊口张开,皮脂炎性物排除,促进炎症的消退;(2)对导致酒渣鼻的痤疮杆菌等微生物有直接杀灭作用,且直接破坏其生存环境;(3)对丘疹脓疱期及鼻赘期可直接刺破增厚的疱壁,或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体现出了祛腐方能生新的卓越功效;(4)防止或减轻疤痕形成,促进皮肤修复、新肉再生[14]。

另外,还可选用耳穴、梅花针辅助治疗本病。耳针取穴外鼻、肺、内分泌、肾上腺,用耳穴压豆法。在患处使用梅花针轻叩,要严格遵医嘱。

4 酒渣鼻的损美评价

酒渣鼻是一种损美性疾病。现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美,而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对外表美的影响很大,皮肤的色泽和光滑度是影响美容的重要因素之一。酒渣鼻恰恰从这两方面破坏了容貌之美[15]。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影响了面部正常的肤色,丘疹、脓疱、结节破坏了皮肤的平滑之美和柔软弹性之美。过多的皮脂分泌使面部异常光亮,且易沾染灰尘,使面部皮肤显得污秽不洁。皮脂腺增大、鼻尖部肥厚增大、鼻赘红紫形成,严重破坏了皮肤的色泽和光滑,损毁了容颜。酒渣鼻皮损位于颜面部中心部位,唱给患者带来身心压力,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本病治疗强调早治,防微杜渐。早期治疗以皮损消退、皮色恢复正常为治愈,后期形成鼻赘不易消退,治疗以皮损缩小,颜色变淡为目的。还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诫患者要从饮食、面部皮肤的自我护理、心理诸方面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冷、过热、不洁物等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临床上中医治疗酒渣鼻有自己的优势,但酒渣鼻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中西医相结合,可以选用有效西药让患者内服或外用,如甲硝唑、四环素类、维A酸类药物。亦可结合激光进行治疗,染料激光、强脉冲光祛除鼻部红血丝、丘疱疹。中医药治疗缓解局部症状的同时,还可对患者进行整体调理,结合现代医学先进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分型和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依存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1] 高启发,陈向东.酒渣鼻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5):783.

[2] 沈小霞,肖生祥,邢立亚.酒渣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8,25(2):69.

[3] 刘洪波,张洪.幽门螺杆菌与酒渣鼻[M].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31(4):221-222.

[4] Wozniacka A,Wieczorkowsha M,Gebicki J,et al.Topical ap-plicationof 1-methylnicotinamide inthe treatment of rosacea:apilot study[J] .ClinExpDermatol,2005,30(6):632-635.

[5] Argenziano G,Donnarumma G,Lovene MR,et al.Incidence of ant-iHelicobacter pylori andant-i CagAantibodies inrosacea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2003,42(8):601-604.

[6] 张石革.酒渣鼻的诊断与治疗[J].医药经济报,2003,17(A05).

[7] 高辉,酒渣鼻的治疗[J].上海医药,2009,30(3):135.

[8] 陆德铭.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4.

[9] 许学江.唐定书立足肺胃科学辨治酒渣鼻[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3):54.

[10] 张翠月,高征.中药内外合治酒渣鼻36例[J].中医杂志,2011,52(17):1055.

[11] 张敏丽.针刺联合替硝唑治疗酒渣鼻[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28.

[12] 王雪峰.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酒渣鼻[J].光明中医,2008,23(8):1102.

[13] 石新荣,原方,史爱华.三棱针刺血疗法治疗鼻赘期酒渣鼻临床观察[J].中医学报,2011,26(5):631-632.

[14] 董玉喜,彭冬清,王秋红.火针配合毫针针刺治疗酒渣鼻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3):157-158.

[15] 刘宁.中医美容学[J].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猜你喜欢

脓疱毛细血管丘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疏通“毛细血管”激活“神经末梢”
脓疱症早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