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
2012-01-23马武杰
马武杰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首要措施是快速纠正血流动力学指标紊乱,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人为干预[1]。作为β-受体阻滞剂药物,倍他乐克能够控制慢性心力衰竭发作时交感神经的活跃度,稳定血流动力学,达到治疗目的。近三年来,我院采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2岁±5.5)岁。缺血性心肌病28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所有患者均经询问病史、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参照NYHA标准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可排除静息状态下心率低于55次/min者、肝肾功能异常者,以及哮喘、肺气肿、窦性心动过缓、二度及二度以上AVB者。
1.2 方法 患者保持卧床休息,饮食清谈,减少盐分摄入,给予利尿、扩张血管以及强心的药物治疗。待患者身体情况基本稳定后加用倍他乐克,起初剂量为6.25 mg/d,分两次服用。如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可依据患者耐受力加大用药量至12.5 mg/d。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使用倍他乐克前后的心功能、心率、血压和LVEF指标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表现基本消失,心功能评分改善大于2级或2级以上;有效: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表现好转,心功能评分改善1级;无效: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表现无好转或进一上加重,心功能评分改善未达到1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进行临床数据分析,数据以(±s)表示,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疗程结束后,45例中显效14例,有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7%。患者心率逐渐得到控制,心功能改善,其中快速型房颤转窦性心律17例,4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3例频发室性早搏均症状消失。
2.2 观察指标 治疗前收缩压(160.8±16.2)mm Hg,舒张压(91.6±9.0)mm Hg,心率(88.5±7.0)次/min,LVEF(43±4)%;治疗后收缩压(150.0±15.8)mm Hg,舒张压(83.2±9.2)mm Hg,心率(77.8±9.4)次/min,LVEF(50±8)%。治疗后血压、心率、LVEF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当患者处于心力衰竭发作期时,机体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激增,并对心肌细胞造成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心肌损伤又会激活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从治疗角度来看,只有阻断神经激素和心肌重塑的过程,才能停止恶性循环的形成,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2]。
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了利尿、扩张血管以及强心,尽管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临床症状,但心功能改善的效果比较小,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较高。倍他乐克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改善了心肌缺血与心脏灌注不足的情况。同时,倍他乐克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抑制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有效缓解了心脏后负荷,减轻了心力衰竭症状[3]。在本组资料中,患者服用倍他乐克后总有率率达到了87%,血压、心率、LVEF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因此,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大大改善了心功能,快速消除了临床症状,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1]林荣,郭继鸿.心血管疾病的现代观点.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244.
[2]李霞,王锡田.受体阻滞剂与心力衰竭.心血管病学进展,2002,23:19-22.
[3]邓洁.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