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36例体会
2012-01-23齐晓宇
齐晓宇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为恶性心律失常之一,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甚至可导致室颤而猝死。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发生于有严重心肌损害的患者[1]。正确及时的诊断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临床问题。选取心内科2008~2010年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心内科收治的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0~77岁。其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16例,陈旧心肌梗死12例,肥厚性心肌病4例,心肌炎4例。心功能分级(NYHA),其中Ⅱ级12例,Ⅲ级20例,Ⅳ级4例。
1.2 辅助检查 心电图检查,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宽大QRS波群(QRS时间>0.12 s),心室率)100次/min,如见有P波与QRS波群分离或心室夺获,则室性心动过速可确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当于一系列很快的室性早搏,节律可略不规则。有时可见频率较慢的窦性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对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心悸、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衰加重及昏厥甚至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的患者,应考虑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记录一般可以确诊。
1.3 治疗 首选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无效时可选用胺碘酮静脉滴注或直流电复律,如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休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脑血流灌注不足等症状时,应立即行电击复律。对各种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2 结果
经治疗成功复律30例,总有效率为83%。
3 讨论
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发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大多突然起始、突然终止,时限几秒至几小时或几天不等。其症状的出现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原发疾病和心功能状态。冠心病患者可诱发心绞痛;脑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可出现头晕、晕厥;某些严重心脏病患者,发作时间较长,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听诊心律整齐,第一心音强度一致,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随室性心动过速的频率、持续时间、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以及心功能状态等因素变化而不同,少数患者症状较轻微,多数出现心慌、胸闷、眩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呼吸困难、肺水肿、晕厥,甚至导致心室扑动、心室颤动而猝死[2]。窒性心动过速除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外,还可出现低血压、颈静脉搏动强弱不等、间歇出现较强的颈静脉搏动。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有时可闻及炮轰音,这与房室分离有关。
治疗基础心脏病,预防心脏猝死。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处理与室早处理相同;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处理则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防治。室速常常出现在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一般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器质性心脏病进行。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非持续性室速,如无症状及晕厥发作,无需进行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应予以治疗;对持续性室速发作患者,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应给予药物治疗;如室速伴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应立即电复律。药物治疗,除β受体阻断药外,目前尚未能证实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肯定能降低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不宜用电复律。经心室导管程序刺激可终止心动过速,但应避免用超速起搏刺激,因它能引起心室扑动或颤动。对各种抗心律失常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该治疗的前提条件是室性心动过速必须经心室电刺激诱发,且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靶点需在心动过速时标测。冠心病、心肌病和右室发育不良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率低,复发率高,特发性左室室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和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成功率高。对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心动过速本身大多不影响血流动力状态,极少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时,应积极治疗病因,防止导致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1]陈新.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6-529.
[2]陈新,马坚,王方正,等.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07-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