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天宝镇香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1-23郑加协周红玲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4期
关键词:天宝培苗枯萎病

□ 郑加协 周红玲 陈 石

一、发展现状

香蕉是福建六大名果之一,其产量仅次于柑桔。漳州市香蕉种植的面积和产量都占福建省香蕉的90%左右。漳州市芗城区天宝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型气候,全年无霜期长达309天,年均气温21.1℃,年均降雨量1453~1612mm,且多集中于香蕉生长发育盛期的5—10月,雨热同季,这种高温高湿、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香蕉的生长发育,所以天宝镇是盛产香蕉的地方,香蕉栽培历史悠久。2010年全镇香蕉种植面积1626.67hm2(占全镇果树面积的61.21%),产量24834t, 平均每 667m2产量为2000kg,总产值5486.44万元(占全镇果树产值的50.62%,全镇农业产值的30.99%)。全镇有12322户农民种植香蕉 (占全镇农民总户数的95%),香蕉产业已成为天宝镇农业支柱产业,是农民致富的主要财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上级政府和各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天宝镇科技人员和蕉农陆续引进10多个国内外香蕉优良品种进行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宝蕉(即台湾北蕉)仍然是该镇种植效益最好的品种。目前全镇种植的香蕉品种以天宝蕉为主,约占香蕉栽培面积的80%。其他品种有天宝矮蕉(即度蕉)、巴西蕉、威廉斯、红皮香蕉、贡蕉、粉蕉、美蕉和柴蕉等,近几年引进试种的新品种有台蕉1号、2号、3号和佛手蕉等。近20年来,随着香蕉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天宝镇涌现出了许多香蕉营销大户,他们走遍全国各地,组织天宝香蕉销售,并成功出口日本。

从2003年10月起,全镇按照《天宝香蕉标准综合体》(福建省地方标准)要求,制订了香蕉种植、化肥、农药使用准则,大力推广香蕉标准化生产栽培技术。依托漳州万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产销协议书,建立利益共同体,以“公司 +农户+基地+标准”的模式开展天宝香蕉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用产业化经营来加快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品种混乱,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自上世纪30年代从台湾引进台湾北蕉以来,天宝蕉一直是漳州市的主栽品种。近20多年来,当地又陆续引进了台蕉2号、巴西蕉、威廉斯等香蕉品种,但是,由于不同品种的香蕉苗很难辨别,当蕉农向苗商购买时,有时尽管没有蕉农所需品种,但苗商为了个人利益都说有,导致生产中种植的香蕉品种十分混乱。香蕉种植一般都采用组培苗,漳州香蕉组培苗生产厂家多达数十家,技术水平参差不一,许多组培苗生产单位技术力量较强,生产技术成熟,仪器设备齐全,场地建设规范,生产的组培苗质量有保证;但也有不少单位为追求产量、利润,产品质量控制不很严格,加上种苗行业规范与监管缺失,香蕉组培苗质量参差不齐现象突出。

二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过量。目前香蕉购销尚不能以内部品质论价,价格和效益只与产量有关,部分蕉农为了提高香蕉产量,在生产上大量施用2,4-D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常常导致蕉果果指变黄凋萎或畸形,内部品质下降,使得香蕉失去了原有的软滑细腻、浓甜爽口、香气浓郁的口感和味道,严重损害了天宝香蕉的声誉。

三是香蕉枯萎病日趋严重。近年来,天宝镇香蕉枯萎病由零星发生发展到局部严重发生。香蕉枯萎病是世界性的毁灭性病害,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防治方法,加上蕉农对该病的传播蔓延知识缺乏,常常将病株挖后放在原地不管,有些蕉农甚至将挖掉的病株放到田头水沟或溪流中,使得病原菌通过水流等再次传播蔓延。当前种植的香蕉都是感染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香蕉品种。

四是抵御风害和冻害的能力弱。每当台风来临之际,虽然蕉农们都提前用竹竿把香蕉植株固定,但还是没能抵挡住狂风,受损程度与台风强弱有关。此时香蕉多数正处于幼果期,叶片被台风吹成碎片,香蕉植株被吹倾斜或吹倒在地,有的香蕉茎也被拦腰折断。漳州是我国种植香蕉的最北沿地区,挂果期长(最长可达150天以上),常有低温天气影响香蕉生产,低温灾害已经成为制约天宝镇香蕉产业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2010年冬季连遭三轮霜冻天气,天宝镇90%的香蕉植株被冻死,蕉农损失惨重。

五是采收粗放。目前天宝镇香蕉仍靠人工采收,收、运、装都由人工操作,采收过程中整串果穗放在海绵垫或铺在地面的蕉叶上,然后整串果穗用摩托车、货车等运输工具运到收购点或加工场,果指碰撞严重,机械损伤多,致使香蕉保鲜和储存期短,外观差,影响了经济收入和产品出口。

六是香蕉深加工相当薄弱。目前天宝镇香蕉深加工业尚未起步,缺乏对尾梳蕉、鲜销不合格蕉和裂果蕉等次品蕉开发利用技术,对果轴、假茎、蕉叶等废弃物也无法综合开发利用,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建立香蕉育苗母本园。为了保证香蕉品种优良、纯正,解决目前香蕉品种混乱等问题,建议建立香蕉育苗母本园。其一,在保证天宝蕉种植推广的基础上,引进推广一些优质丰产、生育周期短、抗寒或抗枯萎病的香牙蕉和粉蕉品种。其二,通过对母株各种性状的跟踪记录,确认综合性状优良时,方可采集外殖体(吸芽)用于生产组培苗。其三,每个吸芽诱导后的第一代母株应取一个增殖芽进行病毒检验,确认无病时方可继续增殖培养,每个吸芽繁殖的后代要分开并做好记录,定期做病毒检测,若发现携带病毒应及时整批淘汰,避免带病种苗流入市场。其四,严格控制组培苗的繁殖代数不超过12代,繁殖系数2~3倍,继代周期20~25天,确保组培苗质量。其五,做好香蕉组培苗假植管理,育苗棚周围应清除杂草并保持清洁,棚内外定期喷药防治蚜虫;营养土须经消毒处理,在确认不带检疫性病原菌后方可使用;水源要用经过消毒处理的自来水或井水;做好蕉苗的产地检疫,规范生产管理,确保蕉苗健康生产,蕉苗不带病出圃。其六,加强香蕉科研单位与从事种苗繁育的企业和单位的信息交流及合作研究,努力进行技术创新,严格按规定组织生产和管理,控制香蕉组培苗变异的发生;开展香蕉变异苗早期诊断与快速鉴别技术的研究,尽早淘汰变异株,保证组培苗的质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闽台园艺研究中心自2007年以来陆续引进、收集并保存了国内外香蕉种质资源60多份,其中,优良品种有20多个,抗枯萎病品种5个,可以为香蕉育苗母本园提供纯正的香蕉品种和母本园、蕉园管理和种苗生产的技术。

合理施用生长调节剂。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香蕉果指适度增长、增粗,提高产量和增进外观品质。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香蕉生长调节剂种类较多,蕉农应严格按照药剂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浓度使用。尤其要注意如下几点:(1)喷药时期,在香蕉幼果至断蕾时喷洒果指1~2次为宜;(2)喷施方法,对果穗从下往上喷布,雾点要小而均匀,且以不滴水为度;(3)喷施时温度,生长调节剂要在较高温度下施用才起作用,最好在气温20℃以上的晴天下午15时后进行喷施。

强化香蕉枯萎病防控策略。首先是强化植物检疫措施。凡是在漳州市辖区内生产和销售香蕉种苗(组培苗)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和销售许可证,出圃的种苗应是无病虫害的种苗。种苗调运前必须经过严格检疫,必须具有农业植检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运。从外省调进种苗时,必须征得漳州市植物检疫站的同意方可调进。其次是推广应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香蕉枯萎病的最有效途径,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替换、淘汰目前的感病品种,对控制香蕉枯萎病的蔓延,提高蕉农收益,具有重大作用。再次,强化栽培管理,减缓病害发展速度。具体措施包括:推广种植组培苗,不种吸芽苗;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和含锌、锰、硼等微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一旦发现病株,立即砍伐销毁,并对园土采用2%~3%福尔马林或生石灰消毒;开沟排水,保持蕉园干湿适中,防止病原菌通过水源传播,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滴灌,尽量避免漫灌,避免水流传病;保持蕉田清洁,清除田间枯株病叶,并及时销毁,防止病菌的再侵染;病区水旱轮作,减少土壤病原基数。

强化防灾抗灾。主要是加强防风、防冻,降低香蕉生产自然风险。选种矮秆品种,如台蕉2号;种植后2~3个月,插立柱防风,尽最大努力地降低香蕉因台风造成的损失。关注气象预报资料,采取预先干预的技术措施,如香蕉避寒栽培,新种香蕉保护地过冬栽培,宿根吸芽苗防寒,培育健壮蕉苗保护过冬栽培,果实套袋防寒技术等。

推广无创伤采收及运输。香蕉采收时果穗有20kg以上,要3人一组,两人托住果穗,将蕉穗放在肩头海绵垫上,另一人砍断蕉轴,收割下的蕉穗再由1~2人抬到处理车间,或放在垫有海绵的车上运到收购点。建议把香蕉采后处理生产线移到田头地边,就近就地采收,经商品化处理后,再运回保鲜库预冷待运,这样能有效减少远距离蕉果运输的机械损伤,方便蕉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方便、省时、无伤、保质和保值等优点。

扶持采后深加工业。目前我国香蕉除供鲜食外,其加工产品主要有香蕉粉、香蕉奶粉、香蕉奶、香蕉片、香蕉脆片、香蕉果脯、香蕉酱、香蕉汁(浆)、香蕉果酒、香蕉奶饮品以及香蕉糕点等。总体来讲,香蕉加工产品种类已不少,但未能形成优势产品。探索适合香蕉深加工的路子已迫在眉睫,政府部门、科研院校、食品设备制造企业和食品加工企业都应加大扶持、研究攻关以及产品开发和转化的力度,以提高香蕉产品附加值,促进香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天宝培苗枯萎病
大连天宝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青脆李枯萎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药剂筛选
黄瓜穴盘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方法及枯萎病胁迫下的生理响应
《天宝桥》国画
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组培苗生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天宝三载发生了什么?
天宝流浪记
2014―2017年长江流域及江苏省区试棉花品种枯萎病抗性评价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热科院油棕育苗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可望大规模种植油棕组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