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1-23蒲仕华马凤仙
□ 蒲仕华 马凤仙 李 果
一、产业现状
四川省都江堰市是国际猕猴桃专家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生态区之一,1981年率先从新西兰引进国际猕猴桃主流品种——海沃德,成为国内最早人工栽培该品种的地区。历经30年的发展,目前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7666.67hm2,其中,挂果面积4000hm2,2010年鲜果产量达2.3万t,产值超过1.5亿元。基地主要分布在虹口、向峨、青城山、紫坪铺、中兴、胥家、玉堂、蒲阳、龙池和大观等10个重点乡镇,品种以海沃德、红阳为主,其中,海沃德占种植面积的60%以上,红阳占40%左右。
2007年,都江堰市猕猴桃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并成功入选“2008奥运推荐果品”;2008年以来,都江堰市猕猴桃先后荣获“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北京国际林业博览会金奖”、“2009成都市民最喜爱的成都味道品牌”,在成都市首届猕猴桃果品鉴评会上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3个;2010年,都江堰市猕猴桃被评为“十大市民最喜爱的成都品牌”,都江堰市被评为“中国猕猴桃无公害科技创新示范市”,都江堰猕猴桃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截至2010年,都江堰市共培育和引进四川伊顿农业有限公司、都江堰市金色阳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青牛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成都聚爱公司等猕猴桃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10家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家。金色阳光农业、伊顿农业和禹王生态实业3家龙头企业近万亩猕猴桃生产基地获得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认证和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备案基地认证,伊顿农业20hm2基地获得欧盟有机认证。近几年该市利用上海对口援建和吸引社会资金,建成总库容近2万t的气调保鲜库,在崇义高科技园区开展了猕猴桃无土育苗,在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和都江堰市农产品交易中心开设猕猴桃营销窗口,举办了三届成都·国际猕猴桃节,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全国、全省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会,都江堰猕猴桃已跻身北京人民大会堂,并成功出口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江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沃德猕猴桃出口基地,猕猴桃产业已成为都江堰市农业主导优势特色产业。
二、主要问题
当前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发展面临四大突出问题:
一是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农户分散种植面积达6000hm2余,占总面积的80%以上;企业种植面积不足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的20%。部分种植户因猕猴桃收益在家庭经济收入中所占比重小,把其视作“副业”而粗放经营。农户分散种植,技术管理水平高低不一,对猕猴桃的技物投入相对不足,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高低悬殊,品质差异较为明显。
二是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不高,生效效益偏低。部分种植散户和园区业主在品种选择、建园选址、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修枝整形、棚架搭建、疏花疏果、适时采摘等方面不符合生产管理操作规范,部分坝区果园排水不畅、涝害严重,山区坡地果园季节性干旱时有发生,红阳品种叶斑病、溃疡病不同程度发生,提早落叶现象突出;部分园区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间种作物不当等,植株长势弱、投产迟、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严重。全市猕猴桃投产园平均每667m2产量不足500kg,优质果率仅85%,产业效益不高。
三是产业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尽管全市有猕猴桃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余家,但由于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公司 (合作社、协会)+农户”、“基地 +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联结松散,联户、带户功能不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果农还未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有的龙头企业缺乏“双赢”、“风险共担”、“诚信”和“责任”意识,协作精神淡漠,行情好时,哄抬收购价格,哄抢原料;行情差时,压级压价或不予收购,有的甚至从外地收购果品进行贴牌销售,以次充好、扰乱市场。部分果农由于近几年猕猴桃鲜销市场走俏,期望值高,不注重追踪市场行情变化,常常人为造成产品滞销或因超过鲜果保质期而降价甩卖。加之猕猴桃基地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配套资金不足,生产、贮运、包装、加工等产业链松散,果品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差,缺少标准化的猕猴桃保鲜贮运设施,全市猕猴桃仍以鲜销为主,深加工能力弱,每年3000t左右的残次果在目前市场相对较好的情况下低价销售;个别加工企业基于原料和成本考虑,加工量及加工产品品种较少,且缺乏知名品牌,猕猴桃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难以互动,制约了果品附加值的提升。
四是品牌宣传和保护工作还较薄弱。目前都江堰市猕猴桃生产营销企业有的虽有产品注册商标,但缺乏知名品牌,对“都江堰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奥运推荐果品”等产业品牌推广营销力度小,品牌资源挖掘不充分,加之缺乏一支组织有序、素质较高的促销、营销队伍,尚未将全市的猕猴桃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
三、发展对策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际猕猴桃市场总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但猕猴桃总产量却增幅不大。全世界种植总面积 14万 hm2,年产量约 180万 t;我国种植面积6.67万 hm2,年产量约80万t,分别占全球的50%和53%。猕猴桃主要消费市场在欧美等发达地区,因近年生产成本上升较快,意大利、新西兰等猕猴桃主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已开始逐年减少,欧美市场缺口越来越大。南半球如新西兰的猕猴桃上市时间为5—11月,而我国猕猴桃上市期为当年9月至次年5月,错时上市、生产成本低,发展潜力巨大。
猕猴桃是四川的优势特色产品,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3位,产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广元和雅安等地。从品质而言,以成都地区都江堰猕猴桃为最佳,在猕猴桃行业中有“南(半球)有新西兰、北(半球)有都江堰”之说。
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市万公顷猕猴桃标准化基地建设“牵头市”,根据都江堰市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猕猴桃产业市场前景,针对当前产业推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重点抓实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以推动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以科技为支撑,提升猕猴桃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水平。在组织猕猴桃科技人员对全市猕猴桃基地进行排查的基础上,按照《都江堰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标准化基地认证标准,制订技术改造方案,对低产低质猕猴桃园进行改造。主栽品种仍以海沃德为主,适当扩大红心、黄心猕猴桃系列;采取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加强对猕猴桃叶斑病、溃疡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加强园区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抗旱排涝能力;加强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的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逐步扩大“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出口备案基地”及欧盟有机认证猕猴桃面积,力争在“十二五”末建成0.8万hm2标准化猕猴桃生产基地,基地认证面积达到0.47万hm2,优质商品果率达90%以上,年产优质猕猴桃商品果10万t,出口1万t以上,平均每667m2纯收入在4000元以上。
二是以产业链条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产业化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加大对猕猴桃产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引导种植散户以“田间股份制”等形式,将果园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集中。市财政对猕猴桃产业扶持的着力点,应以扶持种苗栽植、棚架搭建调整到扶持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园区标准化建设、产品品牌开发创建上来,发挥财政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猕猴桃贮运保鲜、产品深加工及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培育或引进1~2家实力雄厚的深加工企业,建成一套完整的产品深加工生产线。组织相关人员,调查研究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果农之间如何建立“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建立健全联系紧密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合作社管理和指导农户按标准生产质优量丰的猕猴桃鲜果,果农委托合作社寻求良好的营销企业进行销售,营销企业反馈市场信息,由合作社形成优化生产技术对果农进行指导,从而形成规范化的生产经营秩序,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三是进一步强化对猕猴桃产业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管理职能。猕猴桃产业已成为都江堰市农业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在农业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中占据“半壁江山”,在优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前景广阔,应进一步加强行业组织协调管理,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在市级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调整中,市政府对这一行业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赋予特定的职能与职责,为“全域成都”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牵好头,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