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的临床60例治疗体会
2012-01-23苏美玉
苏美玉
急性胃炎临床主要有上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少数有黑便、呕血。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急性胃炎的病程一般较短为可逆性改变,如未能去除病因治疗或治疗不急时部分可转为慢性胃炎。治疗以针对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并去除各种诱发因素。选取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胃炎患者60例药物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急性胃肠炎患者60例均来自门,男40例,女20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1~4 d;有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喛气、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胃镜检查表现为胃黏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充血和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常有黏膜点状和片状出血、血痂和上皮下出血。黏液糊中有新鲜或陈旧性血液。
1.2 方法 对症治疗可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或多潘立酮(吗丁啉)止吐,多潘立酮10~20 mg或甲氧氯普胺(胃复安)5~10 mg,3~4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必要时可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 mg。不能口服者使用多潘立酮肛栓,成人2~4/d枚栓。用制酸剂或H2受体拮抗剂如氢氧化铝凝胶10~30 ml,3~4次/d口服。西咪替丁 0.2 g,3 次/d,0.4 g睡前服。雷尼替丁150 mg,2次/d。也可用法莫替丁及质子泵抑制剂。常用药物硝苯地平10~20 mg,舌下含化或口服,约5~10 min可见效。对细菌性食物中毒而腹泻患者,可先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8万U,诺氟沙星0.2 g,3次/d,或氧氟沙星0.3 g,2次/d口服,腹泻一般能止。如仍有腹泻则再予复方地芬诺酯2片,3次/d,该药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作用,可止痛及止泻。也可予洛哌丁胺治疗。在内镜直视下找到出血部位,采取高频电灼、激光、微波、局部喷洒止血药物或止血夹等方法止血。
2 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其中显效39例,有效18例。
3 讨论
急性胃炎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和急性腐蚀性胃炎。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多为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隐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和呕吐。有出血者可有呕血及黑便。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者,常于进食数小时或24 h内发病,多伴有腹泻、发热和稀水样便,称急性胃肠炎。重者有脱水、酸中毒和休克等表现[1]。体检有上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等。急性单纯性胃炎纤维内镜下见胃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表面覆盖白色渗出物,可有点状出血和轻度糜烂,病理所见黏膜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纤维内镜下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伴点状或片状出血,间有浅表性溃疡。病变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分布,多见于胃体和胃底。
急性发作时,饮食应定时、有规律,少量多餐,避免辛辣、生硬刺激食物,忌暴饮暴食、饮酒等。一般进食营养丰富的温凉半流质饮食。若有少量出血者可给牛奶、米汤等流质以中和胃酸,有利于黏膜的修复。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暂禁食。上腹痛和呕吐者应暂禁食,症状缓解后可进流食或软食。并以阿托品类解痉药治疗,呕吐频繁者肌内注射灭吐灵,因频繁呕吐等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者,应静脉输液纠正。对有严重原发病而有高度引起胃黏膜病变的患者,可预防服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由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者,应立即终止服药,并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治疗。如患者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则宜同时给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嗜酒者应戒酒,硫糖铝和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亦有效[2]。一旦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则首先止血,然后按上述方法治疗。确诊为化脓性胃炎并经抗生素等积极治疗无效时,应手术切除。急性胃炎患者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或消除胃黏膜的损伤,促进胃黏膜再生,尤其是对较重的急性胃炎患者或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者,需静脉给药。急性胃炎并发大量出血者,在应用酸分泌抑制剂的同时,插胃管用冰水洗胃或在冰水中加去甲肾上腺素,使胃内pH保持在6以上。凝血酶是有效的局部止血药,并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大剂量时止血作用显著。内镜检查有明显黏膜活动出血者,可在直视下止血。腐蚀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中毒,须积极抢救。立即给予鸡蛋清或牛奶烯释,强碱禁用酸中和,因酸碱反应产生的热量可加剧损害,强酸先用牛奶稀释,然后可口服制酸剂。应首先抢救休克。剧痛可用吗啡、度冷丁镇痛。吞服强酸、强碱严禁洗胃。若有继发感染,选用抗生素。弥漫性胃黏出血可应用冰盐水洗胃,小动脉出血者可在胃镜直视下采用高频电凝止血或激光凝固止血。
[1] 郑芝田.胃肠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5-256.
[2] 陈敏章.中华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46-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