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分析

2012-01-23崔中锋石彦斌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两性霉素脑膜炎球菌

崔中锋 王 昕 石彦斌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郑州 450015

随着艾滋病的增加和免疫抑制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尽管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但新型隐球菌性仍然是AIDS患者发病、就诊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非常重要。为了解艾滋病患者感染新型隐球菌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情况,对我院2008—2011年确诊的34例HIV并发脑脊液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来源于我院2008—2011年确诊的艾滋病病例34例,男10例,女24例;年龄18~50岁;其中26例为乡镇人员,有自身或其配偶外出打工史,8例职业不详。以中枢神经感染性疾病入院,HIV确证试验确证为HIV感染,采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法检测隐球菌抗原。

2 方法与结果

2.1 HIV检测 34例在河南省传染病医院进行HIV初筛试验(酶免法)和确证试验(免疫印迹和CD4细胞计数),均为HIV感染。

2.2 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外观透明或稍混,中性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葡萄糖定量无变化。

2.3 脑脊液病原检查 采用脑脊液乳胶凝集(LA)法检测新型隐球菌抗原,34例病例脑脊均检出新型隐球菌。

3 讨论

CM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很高,如能早期诊断CM并能及时给予抗真菌治疗,预后很好;而延误诊治,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高[2-3]。因此,需提高对CM的认识,以期能够早期诊断。本组资料可见,34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脑脊液都检测出隐球菌,脑脊液新型隐球菌感染率100%,原因分析如下:(1)34例患者中26例是农村人口,且多为妇女,自身或配偶有外出打工史,可考虑其或配偶有不洁性生活史,为感染HIV病毒创造了条件。(2)HIV病毒感染后,病毒侵入机体免疫系统,患者免疫系统受到破坏,免疫功能丧失,机体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为新型隐球菌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创造了内部条件。(3)在乡镇医院,具有这种表现的病例少见,如脑脊液检出隐球菌,应引起广大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4)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只有确诊,才能有效治疗,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治愈率才可大幅提高。目前两性霉素B是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首选药物,一般认为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为标准治疗方案[4]。

[1] Hung JJ,Ou LS,Lee W I,et al.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J Rheumatol,2005,32(1):40-43.

[2] Bicanic T,Harrison TS.Cryptococcal meningitis[J].Br Med Bull,2004,72(18):99-118.

[3] Techapornroong M,Sunakratay C.Alternateday versus once daily administration of amphotericn B in the treatment of Cryptococcal mening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1[J].Scand J Infect Dis,2007,39(10):896-901.

[4] Fsen RA,Bauel M,Thomas AM,et al.Amphotericin B and fluconazole,apotent eombination therapy for cryptoeoceal meningitis[J].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2004,48:985.

猜你喜欢

两性霉素脑膜炎球菌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治疗尿路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人感染猪链球菌脑膜炎误诊结核性脑膜炎一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马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