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2012-03-17杨玉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15期
关键词:患侧偏瘫患肢

杨玉丽

河南郸城县人民医院 郸城 477150

急性脑卒中是当今社会老年人一种常见多发病,以发病急、恢复慢和致残率高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早期康复锻炼能及时抢救因缺血而尚未死亡的脑细胞,从而避免脑损害继续加重。为探讨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我们对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08-03-2011-12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均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情平稳,首次发病,存在一侧偏瘫。排除昏迷及严重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男57例,女41例;年龄42~79岁,平均59.4岁;脑梗死56例,脑出血40例;右侧偏瘫39例,左侧偏瘫57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性别、年龄、病变性质及偏瘫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康复组即开始接受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包括患肢功能锻炼、针灸、理疗、心理康复干预等。对照组采取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

1.2.1 肢体功能锻炼:①保持肢体功能位:患者仰卧位时,肩外展,上肢肘微屈,腕及手指稍伸展呈握物状;下肢髋膝关节略屈曲,在膝盖下放一软枕,腿外侧放沙袋防止其外展;足部用足托板以防足外翻及下垂。健侧卧位时,患侧肩胛下垫一软枕,患侧上肢外旋置于软枕上,肘微屈,手指呈握物状,患侧下肢自然弯曲。患侧卧位时,背部垫一软枕,肘腕关节伸直,健侧下肢略弯曲向前。每2~3h翻身1次,尽量采取仰卧位和健侧卧位,以防患侧肢体受压。②坐、立、行训练:卧位时保持健侧卧位、仰卧位及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主动翻身,被动活动各关节。坐位:当患者能够独立翻身时,可把训练体位由卧位改为坐位。患侧上肢肘关节微屈并放于扶手上,下肢膝关节屈曲90°,保持足与小腿垂直位。站位:患者能坐稳后改为站位训练。先让患者在扶撑下站立,并反复训练坐站交换及伸髋下的屈膝踝背屈。行走:当患者能独立站稳10min以上时,开始步行训练。患肢不能迈步者可被动行走,步幅要缓慢、均匀,4~6次/d,15min/次。③被动活动:为防止患肢各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若患者病情稳定后可给予被动活动治疗。帮助患者做各个关节的相关功能活动,如肩关节的内旋外展、膝关节的伸屈、踝关节的背屈等。遵循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及由健侧到患侧。切忌活动粗暴,以不引起病人疲劳为宜,尤其是小关节要注意各方向的活动度。④按摩:对肢体进行按摩,减轻患侧肢体肌肉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各关节的活动。尤其要注重对患侧手、肩及下肢的按摩。对于肌张力低的肌群手法宜深重,而肌张力高的肌群手法宜轻柔,从而达到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消除肿胀及预防压疮的目的。每次按摩2~3遍,3次/d。⑤日常生活能力锻炼:目的是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具体方法:指导患者进行四肢的协调训练及手的灵巧性练习,尤其要鼓励患者用患肢活动,训练患者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吃饭等。

1.2.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对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独特之处。采取针刺头部偏瘫侧的感觉区及运动区、曲池、足三里、合谷、太冲穴、脾关等,1次/d,每次留针30min,10d为1个疗程。

1.2.3 理疗:给予超声波电刺激治疗能促进患者患侧肢体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患肢恢复,1次/d,30min/次。

1.2.4 心理康复干预:心理问题发生在整个病程,如焦虑、抑郁及自卑等,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疏导。具体方法:细听倾诉、支持与鼓励、培养信心树立自信、暗示疗法等。

2 结果

经早期综合康复锻炼治疗60d后,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s)

表1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康复组48 22.36±8.25 69.23±10.67对照组 48 20.24±9.11 52.44±12.13 P 值 >0.05 <0.01

表2 2组治疗前后FMA得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FMA得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康复组48 16.78±7.10 66.51±9.27对照组 48 18.21±8.82 47.33±10.12 P 值 >0.05 <0.01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和功能重组能力,在适宜条件下部分神经元可以再生[2]。因此,通过康复治疗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可促进正常神经功能恢复。基于这个特点,早期对患者进行综合康复锻炼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和代偿,从而使神经系统及早建立新的联系。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2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FMA得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说明急性脑卒中的自然恢复存在但有限;另外,还可看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锻炼更能有效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表明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及早进行综合康复锻炼对预后起着重要作用。脑卒中后脑功能的恢复在前3个月最快,因此脑卒中偏瘫提倡早期进行康复锻炼,一般病情稳定,神经系统病情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3-4]。早期给予患者良好的肢体功能位摆放,患侧各个关节功能范围内的被动及主动活动、按摩、针灸以及理疗,能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痉挛发生。另外,脑卒中偏瘫患者伴肢体功能障碍会出现情绪障碍,因此,对患者要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心理康复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全面康复[5]。

因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并辅以针灸、理疗、心理康复干预等综合治疗有助于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1] 张冬菊,王守梅.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95-96.

[2] 王艳霞,张莉.57例脑卒中偏瘫早期功能锻炼护理体会[J].蛇志,2004,3(16):51-52.

[3] Barbara Bates.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care[J].Stroke,2005,36(11):2 049.

[4] Bruce H,Dobkin MD.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J].N Engl J Med,2005,352(9):1 677.

[5] 梁翠萍,刘宏丽,徐金秀,等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92.

猜你喜欢

患侧偏瘫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更 正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