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留守儿童外伤患儿中的应用

2012-01-23王爱姣李亚楠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监护人患儿儿童

王爱姣 李亚楠

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 兰考 475300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由单亲、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扶养及自我监护的,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孩子。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近两千多万[1]。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少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监护人多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因为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都不适合教育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一些不良性格特征,这些孩子如果再遭受意外伤害,心理和生理的痛苦比正常孩子更加严重,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方面更加困难,因此我们要关心了解他们,把良好的技术与细心的关怀结合起来,促使患儿愉快接受治疗,早日康复。

1 一般资料

2008-01-2010-01我院外科系共收治留守儿童外伤患儿80例,男62例,女18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2岁。其中交通事故伤25例,斗殴伤20例,坠落伤17例,烧伤10例,玩耍摔伤6例,自残伤2例。

2 一般心理反应

大多数外伤患儿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他们和普通患儿一样,面对突发意外缺乏思想准备,难于接受现实,对外伤瞬间处于痛苦的回忆中,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认识,因疼痛、伤口流血紧张害怕,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常常哭闹不安,不配合检查、治疗。打架斗殴患者伴有急躁愤怒情绪,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常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和发泄对象,稍有不顺便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影响治疗效果或伤及他人。多数患儿有孤独感,希望有亲人陪伴,渴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特殊照顾、精心治疗和护理。

3 特殊心理反应

3.1 自卑、胆怯 儿童时期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因长期与父母分离,监护人因年龄大身体不好、隔代不好沟通、文化程度低等各种原因监管不力,患儿在家庭中不被重视,在社会上、学校里遇见问题无人分忧,得不到有效的心理指导,缺乏安全感,长期下去就形成自卑、胆怯性格,表现为沟通能力差,不愿与别人说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害怕遇到冷遇、嘲讽、挖苦。

3.2 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 部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自私、说谎,在社会上交友没有选择,喜欢成群结伙,打架斗殴;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外伤后,特别是对方为过错方的,常常带着愤怒报复情绪,要求医生大型仪器全身检查,用最好的药物等,略不如意,就怀疑医生不重视及偏袒对方。

3.3 溺爱型 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素质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认为患儿缺乏父爱、母爱,就用其他方式弥补,在物质上有求必应,遇到问题一味迁就、娇惯,在心理和行为上不给于正确引导,致使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撒泼、语言粗俗,不配合检查、治疗。

3.4 厌世型 一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关爱,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网吧等娱乐场所,在学校里老师批评,同学看不起,在社会上受欺负,感觉没前途,活着没意思,对生活失去信心,就学习影视剧里的一些情节割腕、自残,以求解脱或借此引起周围人的同情及父母家人的关心。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支持 护士对病人的支持是病人应对疼痛和治疗过程中最有潜力的资源之一,尤其是贴近病人的支持,更有助于病人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2]。外伤发生突然,给本来就脆弱的留守儿童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因此在治疗躯体上的创伤同时,更要对心理上的创伤进行护理。护士要以热情、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患儿,用母爱心理,设身处地想想患儿的遭遇,把她们当成子女或弟弟、妹妹对待,不介意个别儿童的不文明行为、不礼貌语言,不计较个人得失。根据不同年龄运用亲切、鼓励的语言调节患儿的情绪,调动积极性,如:称呼小弟弟(妹妹)、小朋友、好孩子最听话了、小美女哭就不好看了、小男子汉要勇敢、你是最棒的,要给别的小朋友做榜样哟等。利用一些亲情动作,如抚摸、拥抱、亲吻、拉钩等肢体语言建立朋友关系。使她们心理上有亲情温暖感,消除恐惧心理,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为早日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4.2 环境布置要适合儿童 患儿自控能力差 ,病床要低并加护栏预防患儿坠床,针对低龄儿童对医院环境及白大褂敏感问题,病房布置要温馨,少用白色,墙上贴卡通画,配置气球、布娃娃等儿童玩具,为大龄患儿准备故事书、益智玩具,护理人员穿粉红色服装,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及注意事项,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由责任护士带领监护人及患儿熟悉科室的人员和环境,告诉该注意的事项和地方,教会监护人及大龄患儿使用床头呼叫系统,使患儿有家的感觉,解除陌生及抵抗心理。

4.3 尊重患儿,耐心听其叙述,既要注意语言交流技巧,又要做好解释工作 根据不同年龄患儿实施健康教育,解释合理检查及用药的必要性,过度检查用药的危害,简单介绍疼痛控制方面知识,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自体配合的重要性,如骨折固定、伤口缝合后,不配合会影响治疗效果和痊愈过程。合理饮食指导,患儿对饥饿耐受力差易出现烦躁不配合治疗,护士应向患儿及家属讲清合理饮食的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病情,以同情和理解的心理来传递关怀,使患儿正视病情,积极配合。针对有强烈陪护要求的患儿,尽量给予满足,家属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使患儿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而家属的参与过程也表达了自己的爱与关怀,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康复。根据患儿思念亲人的特点,父母暂时回不来的采用电话方式,让患儿与家长沟通获得精神支持,认识到父母在关心他们,安心接受治疗。

4.4 高超和娴熟的技术 有助于提高患儿对护士的信任感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所以护理人员除了要有‘六心’:责任心、爱心、耐心、同情心、温柔心、善良心,还要有过硬的专业护理技术,静脉穿刺前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分散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稳、轻、准、快的护理技术协助医生做好治疗及抢救工作。除做好各种疾病的常规护理外,根据不同病情针对儿童特点注意护理重点,如儿童对颅高压不敏感,脑外伤患儿应重点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儿童自制力差好动,应注意缝合口、烧伤创面的清洁,避免烧伤创面再损伤;胸腹部石膏固定患儿,重点预防石膏综合征,饮食少量多餐,不要一次大量饮水;四肢骨折固定患儿注意观察肢体远端皮肤色泽、温度、有无肿胀和运动障碍,注意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石膏边缘皮肤及骨突部有无切割、摩擦伤及早期受压症状等。

4.5 悲观厌世型 一些悲观厌世型患儿,要有专人看护,重点做好思想工作,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组织一些娱乐游戏,配置幽默笑话类书籍以分散注意力,引导健康思想。注意消除一切不利因素,如窗户设防护栏,清除随身带的水果刀、剪子等危险物品。让家长配合做好安全工作,以免意外发生。对陪护人员进行专业指导,介绍儿童营养知识,儿童生理心理特点,预防接种、预防疾病常识,此次疾病看护注意事项等,以提高她们的能力,有益于患儿的护理和康复。

4.6 随访 电话随访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联系方式,是医院将后续服务延伸到患者家中的有效手段,加强了患者出院后的信息交流与指导[3]。患儿出院时,医患双方留下联系号码,告诉患儿及监护人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进行专业指导及情感交流,对于促进患儿身体恢复正常机能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5 结果

本组80例留守儿童外伤患儿经过以上护理措施,住院期间精神状态良好,与医护人员关系融洽,68例患儿能很好配合医护人员工作,12例病重及低龄患儿在家属的协助下顺利接受治疗护理,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无1例患儿受到意外伤害及并发症发生,家属满意率100%。

6 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我国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她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监护人由于各种原因对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教育及引导,长此以往,使她们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厌世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为缺乏监管,又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社会群体,他们受伤后承受着精神和躯体上的双重痛苦,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在治疗躯体创伤的同时,更要注意患儿的心理需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给予他们热心的关怀与帮助,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的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1]周福林,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6,157(3):60-65.

[2]李小云 .社会支持与护理[J].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2002,21(12):548.

[3]庞兰英,杜芸,黎艳,等 .电话随访在神经外科出院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09,1(1):43.

[4]何莉华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1998,4(12):27.

猜你喜欢

监护人患儿儿童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School Admission择校
School Admission择校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