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康法辅以中西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0例

2012-01-22张丽荣罗海龙董艳霞赵东旭肖志刚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中西药夹脊亚急性

张丽荣,孙 丽,罗海龙,董艳霞,赵东旭,肖志刚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累及锥体束、脊髓的后索、侧索以及周围神经。本病由Russel等在1900年提出临床及病理描述[1]。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多在中年以上起病,男女无明显差异。慢性或亚急性起病,缓慢进展,多数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前,有面色苍白,倦怠乏力,伴有腹泻和舌炎等症状,伴血清维生素 B12降低[2]。此病属于中医学“痿病”范畴,是由于饮食失节或劳倦过度,损伤了脾胃,使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化致使阴阳气血俱虚,肌肉和筋脉失养,出现肌肉萎软无力、四肢麻木笨拙、走路不稳。西医治疗见效较慢,治疗时间长,效果不显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的恢复较慢。笔者自2006年~2011年,采用针康法辅以中西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人1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由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30例,男性18人,女性12人。年龄23岁~68岁,慢性或亚急性起病,逐渐进展,病程2个月~8个月。既往病史中慢性胃炎病史伴贫血1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长期素食者6例。3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与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10例,3组间在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有贫血表现者30例,均表现有双下肢无力、麻木,走路不稳,如踩棉花感;有18例患者表现双下肢不完全痉挛性瘫,表现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阳性;有12例表现周围神经病变较重,出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伴有四肢末稍手套袜套样感觉减退。

30例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清叶酸-VitB12浓度测定,其中轻度贫血10例,中度贫血6例,血清中VitB12浓度值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6例肌电图检查,双下肢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8例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正常。其中有8例查脊髓MRI,脊髓均有不同强化改变。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A组给予西药加中药治疗,治疗B组给予西药、中药加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

2.1 对照组

给予弥可保500μg,每日1次肌注,疗程1个月,以后每周注射1次,每次500μg,长期应用,同时,口服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胃酸缺乏者配服胃酶合剂每次10 ml,饭前服用,每日3次;贫血者配硫酸亚铁每次0.3~0.6 g口服,每日3次。

2.2 治疗A组

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加中药治疗。方药:黄芪、熟地、当归、茯苓、白术、白扁豆各25 g,川芎、白芍20 g,党参30 g,红花、桃仁各15 g,麻木明显者加蜈蚣2条,全蝎15 g。每日1付,水煎服3遍,混匀后平均分为3份,每次1份,每日3次。

2.3 治疗B组

给予西药治疗加中药治疗分别同对照组及治疗A组,加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如下。

2.3.1 电针治疗 病变相应节段夹脊穴为主,配伍取双侧的肾俞、脾俞、胃俞、膈俞、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气海。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后,以30号1.5寸毫针针刺,然后应用鑫升牌G-6805Ⅱ型电针仪,同侧上、下连线,正极接病变节段上点夹脊穴,负极接病变节段下点夹脊穴,选用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2.3.2 康复训练 深感觉丧失的通过感觉反馈治疗,如治疗师的口头指示等借助视听反馈来补偿这种感觉丧失。①患肢关节负重、手法挤压以及PNF法的应用;②视觉反馈训练:镜前训练,使关节位置反馈信号的传递和接收通过视觉得到补偿;③感觉训练:将上肢或下肢保持在一定的空间位置,让患者完成动作,并让患者感觉位置,反复刺激训练,直到患者能按照指令完成该动作为止。如有痛温觉丧失的患者还要进行感觉刺激治疗,如在体表进行刷、擦、拍打和冷热刺激等,增加肢体的感觉反应。运动治疗主要进行良姿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对肢体及各关节被动运动,每个关节被动活动15~20次,每日1次。有主动运动时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训练,肌力继续增加则采用主动运动等方法训练,肌力增强训练主要训练瘫痪的肢体,对未瘫痪的肢体也要充分训练。训练从卧位开始,逐渐过渡到坐位、立位和行走,应注意训练平衡与协调动作,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训练的关键。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3]

基本治愈:肌力及深浅感觉障碍基本恢复,步行基本正常;好转:肌力及深浅感觉障碍好转,步行改善;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治疗1月后,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治疗A、B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B组优于治疗A组,所以中西药结合或针康法辅以中西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明显优于纯西药治疗,且针康法辅以中西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明显优于中西药结合治疗。

4 讨论

西医认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体内维生素B12含量不足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缓慢进展的退行性变[4]。视神经也可受累,大脑半球受累较少见[5]。维生素B12是人体DNA和RNA合成必需辅酶,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疾患便是由于脂肪酸的合成异常而影响髓鞘转换,造成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并进而导致神经元死亡[6]。治疗每日给予足够量的维生素B12,补充其不足,营养周围神经,使周围神经功能快速康复。

中医认为,本病属“痿症”的范畴。辨证为素体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肢体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党参、黄芪补脾益气、推动血液作用;当归、川芎、白芍补血养血;茯苓、白术、白扁豆健脾益胃;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以上药物配伍应用,益气健脾、补血活血,疗效显著。

夹脊穴内夹脊里,在督脉两侧,外临膀胱经。夹脊穴与诸脏腑背俞相邻,五脏六腑之气均由此输注。针刺夹脊穴时能起到挟督脉之阳,调理脏腑,补益五脏气血,疏通经脉的作用。配伍双侧的肾俞、脾俞、胃俞补益脾胃肾(肾主骨生髓,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双侧膈俞、血海、气海补气补血调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取足三里具有疏通经络、健脾益胃、补充气血的作用;阳陵泉为筋会,具有疏筋通络作用。以上诸穴配伍具有健脾益胃、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的作用。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恢复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功能的重建。改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不能完全恢复的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使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

SCD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有些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因此,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预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针康法辅以中西药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Katsams VK,Gloker Fx,Hmmer B,el al.MRIof spinal cord and brain lesions in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J].Neuroradiology,I998,40(8):716-719

[2] 周云雁.中西医结合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30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7):98-99

[3] 王洪生.针灸足三里辅助治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42例[J].中国针灸,2003,23(5):257

[4] 陈泽峰,许雅琴,李冰.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39-40

[5] 李兴明,朱飞奇,何小燕.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3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10-12

[6] 鹿寒冰,李晓宾,安晓雷,等.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6例临床分析[J].新医学,2010,41(8):534-536

[7] 杨博,梁峰.16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治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4):215-216

猜你喜欢

中西药夹脊亚急性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陈如泉教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用药规律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