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近年荔枝采后处理的一些新尝试

2012-01-22江诗雅付欣雨黄旭明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褐变气调预冷

□ 陈 维 江诗雅 付欣雨 黄旭明

Lima等研究表明,在室温(25.1±1.5℃,69.3%UR)下用打孔的聚乙烯薄膜包装保存荔枝果实6天,能有效减少果重损失、果皮褐变和保持果皮花青素含量。泰国学者Chakraborty等研究发现,在波纹状纤维板盒子中用穿孔的聚丙烯袋和棕色的包装袋盛装的荔枝果实,在室温条件下,大部分能保持可销售性达8天,而冷藏(7~8℃)则可达16天。用穿孔的聚丙烯袋包裹荔枝果实,再用牛皮纸和牛油纸包装保存在波纹状纤维板盒子中,在4℃条件下保持可观的销售性高达30天,表明了荔枝的采后保鲜基于温度和包装,而不是化学试剂,因为荔枝是敏感的果实,不能忍受化学处理。

南非的Hanekom等研究表明,气调包装(17%O2+6%CO2)能够防止荔枝果实腐烂及减少果皮褐变。Reuck等发现,不同品种气调保鲜效果不同,“McLean's Red”比“Mauritius”(大造)荔枝更适合用气调保鲜,可以防止果实风味的损失及保持较可观的果皮颜色。Rajak D.等研究发现,荔枝果实经过亚硫酸处理后,用穿孔聚乙烯袋包装,贮藏在14℃的环境中具有高达21天的货架期。泰国的Somboonkaew和Terry比较众多包装膜后发现,PropaFreshTM PFAM是保持荔枝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性能最理想的包装膜。

林宝凤等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壳聚糖涂膜对贮藏荔枝的呼吸和品质的影响,发现壳聚糖涂膜会在荔枝表皮上形成一种双层膜,一层较均匀而密集,另一层较粗糙疏松。这种膜能抑制荔枝呼吸,减少水分散失,降低贮存过程中因呼吸作用而产生的热量。用壳聚糖涂膜处理的能比对照延长5天贮藏时间。Reuck等也研究发现,使用壳聚糖加气调包装能有效防止果实腐烂和褐变及保持果皮颜色。他们还发现,使用1-MCP结合气调包装能延长“McLean's Red”荔枝果实的贮藏寿命高达21天。巴西学者探索了用乙烯和1-MCP处理荔枝,观察其生理生化的变化。这两种处理之间,乙烯的产生量、呼吸率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在贮存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但处理间的差异不大。PPO的活性增大。他们认为荔枝表皮的褐变与其重量的减少和PPO活性的增大有关。但乙烯和1-MCP处理都不能阻止荔枝果实的褐变。

英国Somboonkaew和Terry研究不同的蒸汽压亏损(VPD)对进口荔枝果实生理和生物化学品质的影响,发现在13℃和0.274 kPa VPD的贮藏条件下,荔枝果实的呼吸速率和重量损耗都比较大, 而在 5℃、0或0.042 kPaVPD的条件下,果肉中的糖和有机酸含量及果皮中的花青素都得到较好的保持。Aquino Bolanos等对于最少加工(minimum processed)的荔枝果实(去皮和真空包装)在不同的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品质保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2℃、5℃、10℃下贮藏18天,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pH值几乎没有变化。贮藏在2℃的果实表现出与新鲜果实相似的特性,而5℃、10℃下的果实则发出难闻的气味,从而降低了外观品质。

巴西学者Aguila等研究了不同的水预冷温度和时间对“B3”荔枝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利用不同的冷却温度(2.5℃、6℃、8℃、10℃)以及不同的冷却时间(5、7、10、 20 分钟)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处理。结果表明,与未经过预冷的果实相比,水预冷处理减少了果皮褐变率和果皮的明亮度,但增加了果实腐烂率。Neog和Saikia把采后的荔枝果实处理后放在透明穿孔的低密度聚乙烯袋中,结果发现,用0.6%的偏亚硫酸氢钠溶液预冷(10℃)10分钟和空气干燥后用2%HCl浸泡5分钟的果实在贮藏9天后表现出最小程度的果皮褐变,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增加货架期达9天。

Souza等则研究了热处理对荔枝果皮颜色的影响,发现在45℃的热水中浸泡5分钟和10分钟相对于没浸泡和浸泡15、20和25分钟的荔枝果实,在果实色泽保持以及酶活性的降低上有最好的效果。巴西学者Hojo发现,先用52℃的热水处理1分钟,再将荔枝在1%的盐酸溶液中冷却,能较好保持荔枝“Bengal”的颜色两天,但在其表面还有20%的褐变。

国内学者段学武等研究了低氧和高氧的空气环境对荔枝果实酶促褐变的影响。将荔枝果实置于空气中作为对照,其他的置于28℃、90%~95%的相对湿度下分别含5%和60%氧气的环境中6天。结果表明,在5%和60%氧气的空气环境下明显延缓了果皮褐变及减少腐烂,果皮褐变的抑制与高含量的花青素、低多酚氧化酶 (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花青素酶活性的降低以及低膜透性有关;低氧及高氧的环境活化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相比之下,5%的氧气浓度更能抑制果皮褐变以及延长采收后荔枝果实的货架期。

在微生物保鲜方面,墨西哥的Martcnez-Castellanos等以荔枝品种Brewster为试验材料,发现用植物乳杆菌处理后,其表皮花青苷保持较好,色素含量相对比对照高很多,颜色的退减缓慢,果实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提高。

在采后病害控制方面,吴斌等人在研究二氧化氯对采后荔枝病害与品质的影响时发现,5 mg/L ClO2溶液能显著抑制荔枝炭疽病孢子的萌发。80、120 mg/L ClO2处理后能显著减慢荔枝采后衰老和果皮褐变,抑制PPO、POD活性,保持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提高PAL活性和MDA含量。但其对CO2和C2H4的产生却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来说,用120 mg/L ClO2溶液处理对抑制荔枝采后病害及提高果实品质有明显作用。

Kobayashi等研究了臭氧对减少荔枝果皮残留农药毒死蜱的作用,结果发现,臭氧气体和含臭氧的水溶液都能减少荔枝表面农药残余量,其中以臭氧气体处理60分钟最有效。当荔枝存放在25℃室温6天后,这两种处理对荔枝采后失鲜、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均无显著的影响,但是相对而言,臭氧水处理会降低荔枝的食用风味。

猜你喜欢

褐变气调预冷
外源乙烯处理对黄冠梨果皮褐变和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气调贮藏技术在苹果储藏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我国气调贮藏技术在果蔬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杏鲍菇真空预冷工艺优化研究
10个山东主栽石榴品种果实褐变及其相关酶活性比较
影响牡丹石榴外植体褐变的因素分析
不同预冷方式对红提葡萄的预冷效果
新型简易气调箱可延长果蔬保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