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肝病胁痛从肝论治验案举隅*

2012-01-22邵冬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舌质葛根白芍

邵冬珊

湖北省中医院肝三科(湖北武汉,430074)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是慢性肝病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笔者从肝论治本证,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肝寒筋急案

舒某某,男,34岁,2009年9月10日初诊。患者3年前查HBsAg阳性,肝功能正常,未予治疗。3月前,感胁痛隐隐,伴颈急项强,腰腿不适,查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ALT 128U/L,AST 82U/L,HBV DNA 3.45×103copies/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用甘利欣及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1个月,胁痛稍缓,颈项腰腿症状未减,ALT 38U/L,AST 58U/L,追问其症,尚有心中郁郁寡欢,食纳不馨,且常欲手抚患处,望其舌质暗红,苔薄白,诊其脉细弦。此肝寒不舒,气滞筋急之证;立养血通络,升肝舒筋之法;以四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化裁治疗。处方:桂枝6g,白芍、木瓜各15g,甘草、枣皮、生熟地、枸杞、当归各10g,生姜3片,川芎8g,葛根30g,鸡血藤25g,忍冬藤20g。7剂,1剂/d。药后,胁痛及颈项不适去其大半,腰腿不适渐缓,食纳增加,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守一诊方加味治疗,处方:桂枝6g,白芍15g,甘草10g,生姜3片,枣皮10g,生熟地各10g,当归10g,川芎8g,葛根30g,鸡血藤25g,忍冬藤20g,狗脊10g,木瓜15g。7剂,水煎服,1剂/d。2009年9月25日3诊,诸症消失,查肝功能正常,守上方加减治疗月余,病情稳定,肝功能正常。

体会:慢性肝炎出现胁痛,疏肝理气,活血解毒为常法,本例患者先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方治疗,病情稍解,然胁痛颈项腰腿不适尚存,且肝功能复常不理想,追问患者尚有郁郁不乐,食少体乏等症,仍与肝有关。盖肝藏血,筋为之所主,肝寒不升,气滞不运,筋失所养,故有诸痛之苦,立养血通络,升肝疏筋法,方中四物汤养血调肝,使肝有所主;桂枝、葛根温升阳气使肝旺血生,筋得所养;鸡血藤、木瓜、狗脊之属舒筋活络以解筋急。

2 肝经失煦案

杨某某,男,68岁,2011年8月9日初诊。胁痛1月余,痛时躁急,恶闻人声,喜静欲卧,食纳少进。宿有慢性血吸虫病史,已行病原治疗,B超提示肝脏呈网络状改变,脾厚4.2cm,血生化及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查其舌质淡暗,苔白,脉沉弦。辨证为肝虚疏泄不及,经脉郁滞。治宜温肝行滞,活血畅络。处方:桂枝6g,当归、柴胡、丹皮、甘草、枸杞子、炒枣仁各10g,黄芪、白芍、忍冬藤、茯苓、白术各15g,丹参、牡蛎各20g,7剂,1剂/d,分3次服。药后两剂痛减,再服余药,所苦尽除。

体会:胁痛与肝的关系密切,为外感病邪或内伤,导致经络郁滞或失濡所致。经络郁滞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气的疏泄取决于肝的阴阳两方面的平衡和协调。本例患者由于宿有感染虫毒病史,日久肝脏气血为病。胁痛,为肝之疏泄不畅;痛时躁急为肝阳不足虚而外浮的表现;阳病而喜静,故恶闻人声;肝气犯脾,则食纳少进。肝阳不足,疏泄不及之证,治当温养肝气,和血畅络。方以黄芪补气为主,张锡纯谓其为补肝气复疏泄之要药[1],益桂枝加强益气温阳之效,且有谓木得桂而折之说,因此桂枝又可解木之虚躁症;方中逍遥散疏肝健脾;复加枸杞、枣仁补肝体;丹参、丹皮、牡蛎、忍冬藤活血畅络,使补中有行。全方补肝体,复肝气,畅疏泄,活血络,痛除而病安。

3 肝气燥急案

姚某某,女,65岁,2010年12月2日初诊:右胁胀痛伴两胁痒疹年余,每于情绪变化或食焦燥食物后症状加重,2月前因腹胀、下肢肿胀在武汉某医院诊为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用护肝和利尿药物治疗,腹水消退,而胁痛和痒疹不减,求治于余。追问其病史,10年前有妇科手术输血史,抗-HCV阳性,HCV RNA阳性,查其两胁所起之疹,暗红而干燥,抚之碍手,问其所苦,情绪急躁,患处痒甚,夜晚口干欲饮,大便燥结,观唇红而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火郁结之证,治宜疏肝泻火,行气止痛。处方:当归、柴胡、甘草、丹皮、炒梔子各10g,白芍、茯苓、白术、郁金、丹参、夏枯草各15g,牡蛎25g,红花8g。7剂,1剂/d,分两次服。药后大便通,口干缓解,而胁痛和痒疹仍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辨证为肝郁化火,经络失润,治用柔肝缓中法。处方:全瓜蒌30g,当归、郁金、丹参、夏枯草、白芍、茯苓、白术各15g,柴胡8g,甘草、丹皮、炒梔子、红花各10g,牡蛎25g,7剂,日1剂,分两次服。2010年12月18日三诊,诉药后胁痛已除,痒疹消失,皮肤遗有脱屑,方已显效,仍守二诊方续服5剂以固疗效。

体会:患者胁痛伴局部痒疹年余,每随情志波动而甚,与肝郁化火,灼经伤络有关,用丹梔逍遥散加味疏肝泻火,行气止痛是为常法,治之不愈者,当究其因。查病者胁部之痒疹色暗不鲜,抚之碍手,似与肝气燥急,经络失养有关,读《医学心悟》胁痛[2],其治肝气燥急之胁痛或发水泡用瓜蒌散,遂于方中加入瓜蒌一物而奏效。盖全瓜蒌甘缓而润,既可开泄郁火,又可下滞畅络,正合经之所云:损其肝者,缓其中。

[1]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M].山西: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3-94.

[2]程国彭著.医学心悟[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6.

猜你喜欢

舌质葛根白芍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芍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ter XIONG Jibo’s medication experience in treating arthralgia syndrome through data mining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浅谈葛根在《伤寒论》中的“起阴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