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稿约

2012-01-22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2年6期

本刊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在肝病临床、科研、预防、教学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肝病专业的研究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增强肝病防治能力服务。

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并入网万方数据 数字化期刊群。设有专论、临床论著、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流行病学分析、病例报告、经验交流、临床检验、影像学诊断、老中医心法、方药研究、思路与方法、讲座、误诊分析、综述、会议纪要等栏目。内容注重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欢迎中西医结合、中医药、西医药及医技专业工作者踊跃投稿,来稿要求及审理事宜如下。

1.文稿应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逻辑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翔实、数据准确、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术语规范,要注意避免文字和图表重复。论著、研究、讲座类文稿不超过4000字,经验交流、检验、病例报告在2000字左右为宜。

2.专业名词术语力求规范[参阅《医学主题词表》(MeSH)和《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医学名词可以用英文缩略词表示,但首次出现时需注明中文对应词和(或)英文全称;量、单位和符号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GB3100-3102-93);中药一律用正名(不能用别名、商品名或地方名),草药要注明拉丁学名,简化字以1986年10月15日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

3.文稿要求用电子邮件发至本刊电子信箱(zxygbzz@163.com)。文中原始数据、图表须认真核实无误,插图、照片力求少而精,说明语必须简明扼要,标点符号清晰正确。图片下应写图题和(或)相应文字说明,表格用三线表列于文内,下文及表格中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

4.论著和研究类文稿,须在正文前加3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步书写)及3~8个关键词,在其下方附加相应的英文摘要(含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关键词要尽可能选用主题词,不足者以自由词补充。

5.参考文献仅限于使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期著述,内容必须与原文核对无误,页码应为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文献数量:论著一般不超过10篇,综述酌增,不可引用内部资料(学位论文除外)。文内引用文献出处,依序以右上角码加方括号标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遵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执行。其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1]WURSHORN K,JUNG M,RIVA A,et al.Kinetics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decline during 3 years of telbivudine treatment in hepatits B e antigen-positive patients[J].Hepatology,2010,52(5):1611 -1620.

[2]李卫娜,陈卫平,袁冬平,等.正交设计优选凉血化瘀方及其防治肝衰竭的药效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7,17(5):281-283.

[3]RINGSVEN MK,BOND D.Gerontology and leadership skills for nureses[M].2nd ed.Albany:Delmar Publishers,1996:88 -90.

[4]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3-39.

[5]诸骏仁.昏厥与休克[M].//董承琅,陶寿淇,陈灝珠主编.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6]PHILLIPA SJ,WHISNANT JP.Hypertension and stroke[M]//LARAGH JH,BRENNER BM,eds.Hypertension:Pathophysioloy,diagnosis and management.2nd ed.New York:Raven Press,1995:465 -478.

6.正文标题及序号层次

1 ×××(顶格写,序号后不加标点空1格,然后写一级标题,正文另起一行书写,其前空两格)

1.1 ×××(顶格写,序号后不加标点空1格,然后写二级标题,再空1格后写正文)

1.1.1 ×××(顶格写,序号后不加标点空1格,然后写三级标题,再空1格后写正文)

7.涉及临床资料或实验数据的稿件,需附单位证明,注明对稿件真实性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泄密、署名无争议等事项。来稿请注明作者单位(具体到科室)、邮编、通讯地址、第一作者联系电话(手机号或座机)等。另附上第一作者的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及目前主要从事专业。若系某基金资助的课题,请注明课题来源及课题号,并附寄课题审批文件之复印件。

8.本刊稿件审理时间一般为3个月,一经三审通过即通知作者刊用,并酌收版面费。已在或拟在其他公开刊物上刊出的论文切勿再投本刊。本刊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凡3个月之内未接到刊用通知,请自行处理。本刊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者请投稿时说明。

9.来稿一经本刊发表,即酌付稿酬,并赠第一作者该期杂志两册。凡投寄给本刊的文章,均视为作者同意本刊授权的合作媒体使用,本刊支付的稿酬包含上述形式的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