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2-01-21王利宝

关键词:林学教学大纲培育

张 斌,王利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张 斌,王利宝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森林培育学作为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好坏是培养优秀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根本,但目前森林培育学的教学存在学生积极性不高、企业对毕业生不满意的状况,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林业人才,针对森林培育学课堂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方法等提高森林培育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为将来培养更加优秀的林学专业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森林培育;林学;理论教学;教学模式

森林培育学是林业一级学科最基础的课程,也是培养林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培养林学专业人才的素质,也关系到我国未来林业的健康发展[1-5]。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制度改革的进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广泛采用,提高了课堂时间利用率,减轻了高校教师的教学负担,让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也使课堂教学形式日益灵活[6-9],但森林培育学作为传统的理论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10-12],对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目前森林培育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缺乏主动性

由于素质教学的实施,增加了较多的选修课程,加之教学手段的更新,森林培育课程的教学课时不断缩短,但理论教学的内容并未减少,因此目前的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接受大量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效果十分有限,尤其是森林培育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长时间枯燥的理论教学不仅让学生产生视觉的疲劳,也易产生听觉的疲劳。在笔者对连续两届近两百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能坚持不旷课,高达92%的学生对目前学校采用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效果不满意,另外关于对森林培育学理论模式的调查中,91%的学生表示课堂学习信息量大,课下很少或从不回顾当天课题学习的内容。

(二)教材更新迟缓,内容缺少区域特色

教材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的依据,也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但目前全国范围内森林培育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多数为2001年出版的《森林培育学》,我国林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该教材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内容均与目前国内外林业发展的现状不适应,教材出现落后生产实践的状况,且教材中所采举实例或采用的方法主要适用于北方地区,缺乏南方的区域特色,对南方的生产实际指导性弱。因此,出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企业对学生素质不满意的现状。且过去的教材中多为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设计的实验也多是验证性、综合性的实验,对于体现动手能力和创新性的内容涉及较少,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同时由于教师个人阅历的不同,教学效果往往也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缺少互动,未有效开发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由于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且课堂的信息量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能将更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忽略了跟学生的交流,根据对学生的调查显示,77%的学生认为目前森林培育学的课堂理论教学缺少互动与交流,简单的课堂提问不能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64%的学生表示课后不阅读教师制定的参考文献,超过85%的同学表示不认真或从不提前准备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而将近98%的同学表示自己的课堂回答或平时作业未得到任课老师的直接点评,缺少与老师的直接沟通交流,不清楚自己对或错在何处。

(四)教学大纲更新慢,教学过程不灵活

教学大纲修改迟缓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之一,《森林培育学》教学大纲的最近一次修订是2011年,距上一次修订已经过7年的时间,7年过程中林业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学生的层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教学大纲的执行过程中,学校或学院的督导人员过分强调教学过程严格按照大纲执行,限制了教师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过程只能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日历制定的计划进行。

二、森林培育学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探讨

由于森林培育学课程在林学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优化森林培育学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的高素质本科人才,根据森林培育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更好的方式、更灵活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森林培育学理论教学效果。

(一)课题教学以教师指导为主,学生自学讨论为辅

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是目前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但课堂的教学方式仍采用教师的引导式教学为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有时间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不仅能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充满活力,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兴趣,增强课堂理论学习的效果。在森林培育学的课题教学过过程中,可以根据树木生长的规律或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根据授课的内容,每次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某个特定话题进行讨论,针对理论教学过程中难道不大,学生容易掌握的章节,可以灵活采用学生讲课、老师补充的方法,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此方法不仅得到了学生的认同,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组织和表达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二)积极进行教学大纲、教案、教材改革

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教材等是授课教师上课必带材料,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其中教学大纲和教案直接决定了授课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和方法等,大纲和教案制定的好坏影响教学效果,决定学生能否全面掌握各知识点。但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现有的教学大纲以及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要求,对教学大纲、教案的完善显得十分重要,不断增加新的科研成果,逐步淘汰旧的教学内容,是提高林学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必要途径。教材是教学的基础,现有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具有北方特色的老版教材,教材中列举的方法在南方林区的适应性差,甚至面临一些内容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已被淘汰,教材的更新速度明显落后于林业技术的发展,制约了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的开展。针对南方林业生产现状以及南方林区气候和经济优势,着眼南方林区未来林业发展方向,加快森林培育新教材的编撰工作日益重要。新大纲、新思路、新方法、新教材是培养面向未来林业发展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三)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全方位完善课程教学方式

森林培育学是林业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而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对该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效果的肯定。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课程网站的建设,申报森林培育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是对教学活动的一次系统的总结,是继续完善课程教学制度、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成果的过程。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统一教学思路、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加强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同时,可以增加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的提问、发表对授课老师或授课内容的评价,授课老师要定时的登录交流平台回答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意见或建议对教学过程不断的完善。多手段、全方位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劈了新的学习途径,轻松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内容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提供了帮助。

(四)发挥专业特长,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森林培育学由于涉及栽培、生理、育种、抚育管理等众多的内容,又是林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教师专业背景不同,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每位教师负责讲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交流,同时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科研实践能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知识,增加课堂理论教学的灵活性和生动性。教师穿插授课的过程是一种崭新的尝试,学生在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的同时掌握知识,这个过程也是对授课教师的一种挑战,各教师之间要相互沟通,把握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这种授课方式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授课队伍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能促进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锻炼,提升教学队伍的整体质量。

小结

森林培育学作为林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林业发展的水平。同时作为以林为特色的大学,森林培育学也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课程,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路和效果也将对其他课程的改革和教学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改革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着眼林学专业发展方向,吸取学生提出的意见,才能有效推动森林培育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1] 翟明普,尹伟伦.我国林学学科发展概览[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 31(1):1-4.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林业发展的决定[EB/OL].(2003-06-25) [2003-09-11].http://www.xinhuanet.com.

[3] 温家宝.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和改革[EB/OL].(2009-06-22)[2009-08-17]. http://www.forestry.gov.cn.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林学会.2008-2009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 刘 平,刘明国,周永斌,等.低碳社会建设时期林学专业培养模式的调整[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16-18.

[6] 刘宝东,张启昌,刘 盛,等.地方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与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2):1-5.

[7] 梁 机,陆道调,钦武明,等.加强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26(s1):217-220.

[8] 王艳梅,马天晓,王 玲,等.指导教师在林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中的主导作用[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5):11-14.

[9] 刘明国,催建国.优化林学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本科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00,(11):54-55.

[10] 段立先.吉林省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梁林梅.国外关于本科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析[J].江苏高教,2010,(3):67-70.

[12] 刘方珺.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实践与课程政策[D].杭州:直接师范大学,2009.

Study on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Style of Silviculture

ZHANG Bin, WANG Li-bao
(College of Forestr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Chian)

The future of forestry industry depend on the students of forestry speciality silviculture a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f Forestry speciality, it determine the capability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silviculture teaching means and prompt its reform,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problems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silviculture science, and give some discusses for further study in teaching means, teaching syllabus, and teaching theory.

silviculture; forest Major;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style

G642.0

A

1673-9272(2012)05-0144-03

2012-04-22

张 斌(1980-),男,山东济宁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森林培育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林学教学大纲培育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民族学院林学、园艺专业为例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如何构建高效的职业院校林学教学课堂
《化学名词》(第二版)、《林学名词》(第二版)预公布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试论高等教育教学大纲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