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积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2012-01-19瑞祥

中国报道 2012年5期
关键词:技术开发区卫东合肥

瑞祥

未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探索并开辟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道路,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姚卫东

1993年,合肥人开始深耕自己所在的那片土地,期望能为城市的茁壮成长打造一个强大的引擎,这成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怀抱梦想出发的地方。而企业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如何让园区和企业相携而行,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者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

1993年4月3日,在国家整体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成立。而先天不足促使着开发区苦练内功,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对开发区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的理念与精神,提出了“团结拼搏,艰苦挺进,改革创新,无私奉献”的十六字创业精神和“项目是生命线,带领农民致富是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永恒主题”的三个主旋律,紧紧扭住了发展这个灵魂。

1997年,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开发区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区实际管辖面积72.72平方公里,总人口超33万。

项目是生命线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三并重、二致力、一促进”的办区宗旨,始终把项目作为生命线,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立区之本,把改革创新作为开发区永恒的主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工业立区”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开发区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开发区;2011年,开发区完成规上企业工业产值1531.9亿元,工业产值跃居全国131家国家级开发区第13位;固定资产投资达316.1亿元,总量位居中西部开发区之首。

去年,开发区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93户,产值超10亿元企业33户,百亿元以上企业3户。区内共有62家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拥有世界500强内外资企业24家。如今,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海尔、美的、长虹、美菱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日立挖掘机、合力叉车、熔安动力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等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联合利华、日本花王等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群。

多年的发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压挖掘机、液压机床、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以及国内家电产品种类和品牌集中度最高的开发区和全国三大家电制造基地之一,而且还是中部最大的日资企业聚集地和台资企业首选地。

开发区设立19年来,开发区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打造安徽第一、全国最好的开发区之一,建设“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城区;发展的目标非常自觉,就是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百姓带来富裕;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就是不断为发展创造更好的体制与机制;发展的战略也很具体,就是认定高大新项目、现代制造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唯一之路;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就是坚持走生态开发之路,实现开发区小康大业的宏伟蓝图。

在商务部公布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从2002年开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中西部同批的16个开发区中连续9年综合指数排名蝉联第一;2011年,在100多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次跻身全国十五强,在全国省会城市开发区中排名第六,“发展与效率指数”连续两年进入全国十强。

2010年,皖江城市带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战略层面唯一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要内涵的示范区。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无论从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要素成本还是承接平台等方面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承接转移综合优势。这种环境下,这几年成了开发区项目签约、落地的井喷期,仅2011年就签约项目17个,总投资285.6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包括5个20亿元以上项目和9个10亿元以上项目。

“我们的文化事业没有撒胡椒面,不学人家搞歌剧院,搞音乐厅,我们主要集中精力繁荣群众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文化事业没有撒胡椒面”

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不放松发展社会事业。“我们的文化事业没有撒胡椒面,不学人家搞歌剧院,搞音乐厅,我们主要集中精力繁荣群众社区文化,来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卫东告诉本刊记者。

这些年来,开发区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社区文化设施,高标准建设一批内涵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培育了众多活跃的文化团队。目前,开发区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5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21个,社区晨晚练点20个。其中,明珠广场、莲花广场、习友广场、锦绣大舞台、芙蓉图书馆等活动场所已成为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重要阵地。

“我们注重引导,提升群众文化‘造血’功能,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各类文体协会近百家,培训文艺人才、骨干500余人,星星之火燃起群众文化燎原之势。”姚卫东说。此外,开发区还注重整合资源,外引内联,建立区内外文化资源结对合作机制,激活文化潜力。开发区与合肥市图书馆合作创办全省首家同城借阅、计算机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图书馆,藏书2万多册,并与合肥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去年,这里又建立了全市首家居委会数字图书馆。

通过实施“品牌”和“亮点”工程,开发区为群众创造更多参与社区文化的机会。从2004年开始,开发区还举办了两年一届,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社区文化艺术节”,目前该艺术节已成为融合外来投资者、外来居民、区内职工和祖居居民的重要平台,并已发展成全省规模最大,群众自发参与人数最多的综合性文化艺术活动。

“开发区对文化的投入不是这几年才开始,是自始至终都坚持的。工业化只是我们的手段,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成为一个新城,让新城的新人在开发区这个小环境里都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文化就是我们开发区的‘根与魂’。”姚卫东谈道。

姚卫东说,未来,开发区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着力点,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发展环境为支撑,探索并开辟出一条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道路,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猜你喜欢

技术开发区卫东合肥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祝卫东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