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业回归
2012-01-19何晶
本刊记者 何晶
“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需要一步步走,成熟一项申报一项再实施一项。金融改革不能太急功近利,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本已不平静的水面,被投入了一块巨石。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明确了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继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之后,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的建立能否为浙江省甚至是全国带来崭新的改革和发展契机,引发了公众广泛的关注。
破解民间资金供求矛盾
此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涵盖的内容非常庞杂,从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到研究个人开展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等等,涵盖了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诸多方面。
围绕“总体方案”形成的主流意见大致归为两派:一派认为温州成为金融改革的试验区,对中国金融市场化来说意义重大,甚至有人把它比作金融界的“南巡讲话”;另一派则认为十二项主要任务“有纲要而无细则”,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这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核心主要是两大任务,重点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难点是民间金融的阳光化、规范化。”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汪炜教授向本刊记者表示。
温州是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民营经济的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掩盖了不少矛盾和问题。自2011年8月以来,温州陷入了民间借贷危机,一些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当前,温州金融市场的吊诡——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可以为温州民间资本、民营金融机构合法正规地进入金融领域,以及阳光化、规范化地从事金融活动创造有利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温州民间资金多而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而融资难的资金供求矛盾,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民间借贷危机的制度根源,为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撑和政策保障。”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认为。
1980年,浙江省苍南县金乡信用社实行的浮动利率在当时引起极大的关注。
隐形“关卡”仍然存在
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由此带来了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严重不足的问题。
“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是此次温州金融改革的最大突破,有利于打破银行业的垄断格局。”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教授在接受本刊专访时指出。
4月1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广西、福建调研,深入企业了解经济形势时说:“我们现在所以解决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根本来讲,还是要打破垄断。中央已经统一了这个思想。……温州的试点,有些成功的,要在全国推广,有些立即可以在全国进行。”
这次改革的特殊意义由此凸显。
在采访中,汪炜教授介绍,目前已经有区域性地方商业银行温州银行存在,但在中央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背景下,能否有更多小型银行机构发挥作用,这些银行能否让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来控股,应该在此次温州金改中进行尝试。
目前,国家允许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但事实上还有一道过不了的隐形“关卡”——设立村镇银行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这意味着,如果一家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制为村镇银行,那原来作为发起人的民营企业就不能再成为主要股东。
“哪一家民营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事?其实不妨在优秀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过程中,允许民营企业作为它的主发起人。目前已经有民营银行,为什么不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民营的村镇银行?”汪炜教授表示,在金融领域中打破垄断的路还很长,希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能够逐步破题。
温州是中国主要的造鞋基地之一,拥有超过4500家制鞋工厂,每年出口60万双。
由此反观此次温州金改提出的“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汪炜教授认为,温州情况比较特殊,温州人掌握的经济资源总量非常大,且其资本投入和产出中绝大部分是在温州以外循环的,因此要以更开放的心态来发展温州经济。其次要为民间资本寻找出路,除了参股金融企业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扩大对外投资,这同样不能忽视。
呼唤回归实业
其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胆探索者,温州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启动了金融改革和创新。
1980年10月,温州苍南县金乡镇金乡信用社在全国率先实行浮动利率。日后这被视为我国首个金融改革举措。
据时任金乡信用社主任的陈礼铨回忆,当时温州商人借钱只能去借月息五六分的高利贷,因为银行利率太低,农民有钱也不愿意存银行,从信用社也贷不出钱。
1980年,金乡率先突破全国统一的固定利率制度,实行浮动利率改革。1979年金乡信用社的居民存款只有380元,而1981年该社居民存款迅速增至54万元,贷款量也随之猛增。在正规融资渠道打通以后,地下钱庄的高利贷很快得到遏制。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率先在温州实行利率改革。
2002年8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戴相龙赴温州调研时,提出了温州金融体制改革的设想。同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联合在温州召开深化温州金融体制改革工作会,宣布把温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
时隔10年,温州金融改革再次破冰,但人们期待的“浮动利率”却并未在此次改革方案中露面。“这几年温州的问题从表面上看是高利贷,实际上是产业‘空心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辜胜阻进一步指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目标之一,是构建与企业‘门当户对’的金融体系,发展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这样的指导思想能有效引导那些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游资’和‘闲钱’回归实业,让金融回归到服务实体经济中来,促进实体型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们迫切希望这次改革能形成一个机制,即把充裕的民间资本转换成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可用资金,并促使它们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汪炜教授说。
还金融业以本质
金融业的服务相较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滞后,这一现象在当下非常普遍。不少人发现,巨量民间资本在正规银行体系外循环的现象,不仅温州有,江苏、福建、广东、内蒙古等地也都有。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说,“中国的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和金融机构准入限制有一定关系。正门不开人们就走小门,搞一些旁门左道。未来中国金融改革的第一步是要把‘正门开大’,放宽对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
郭田勇教授认为,金融改革的核心是还金融业以企业本质,让金融机构充分竞争。“我们应该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方式,逐步放开民间资本,允许他们参与市场竞争。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关键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反映了资本的价格,应该把利率的定价权还给企业,只有这样才能让金融业逐步走向健康、有序、充分竞争的状态。”
截至本刊发稿时止,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工作刚刚启动,实施方案还未向社会公布。4月16日,温州市政府网站挂出公告,向全国竞争性选聘108位金融人才,招聘岗位涉及政府金融管理机构、国有企业金融管理和区域金融机构等。
汪炜教授指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需要一步步走,成熟一项申报一项再实施一项。金融改革不能太急功近利,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