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2-01-16金毅
金 毅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南阳 473000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金 毅
河南南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河南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最少2个月,在这个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 5 μg,2次/d,于早晚餐前 1 h内皮下注射,治疗 1个月后改为 10 ng,2次/d,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分别测定FBG、2hPG、HbA1c及体重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FPG、2hPG及 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体重较前明显减轻(P<0.05)。结论 艾塞那肽可以使胰岛素按需要的方式分泌,同时能使进新的胰岛细胞生成,使人的体重下降,为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提供了新希望。
艾塞那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一种以持续的血糖浓度过高为标志的慢性内分泌器官疾病。临床主要用二甲双胍或者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进行血糖控制,经过研究发现,对于保持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良好控制长期服用这两种药物十分困难[1]。在2型糖尿病新型治疗法拟肠促胰岛素的药物中艾塞那肤是首个获得FDA批准的,它既可模拟人体内胰岛素自然分泌的过程,又可恢复人体胰岛内的β细胞在摄取食物时随即分泌胰岛素的反应能力。临床研究发现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合用治疗30周后,HbA1c和体重的变化呈剂量依赖性[2]。本文通过应用艾塞那肽治疗23例对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明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标准:筛选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就诊的23例T2DM患者。①均符合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 T2DM;②年龄35周岁以上,<75周岁;③确诊T2DM病程>3个月;7 mmol/L 对全部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糖尿病饮食与适量锻炼,口服二甲双胍最大耐受剂量最少2个月,在这个基础上加用艾塞那肽(商品名百泌达,礼来公司产品)5 μg,2次/d,于早晚餐前 1h内皮下注射,治疗 1个月后改为 10 μg,2次/d,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治疗开始前及结束时分别测定FBG、2hPG、HbA1c及体重变化情况,随访期间详细记录低血糖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前均签订接受治疗同意书。 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12周治疗后FPG及2hFPG较治疗前都有所降低,FPG 由(10.21±2.07)mmol/L 降至(8.14±1.85)mmol/L;2hFPG 由(14.87±3.02)mmol/L 降至(10.92±1.21)mmol/L。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的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1C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相比:ΔP<0.05。 组别FPG(mmol/L)2hPG(mmol/L)HbA1C(%) 体重(kg)治疗前治疗后10.21±2.07(8.14±1.85)Δ 14.87±3.02(10.92±1.21)Δ 8.82±1.63(7.11±1.95)Δ 72.05±3.23(67.94±2.46)Δ HbAlC 由(8.82±1.63)%降至(7.11±1.95)%,且体重较前明显减轻(P<0.05)。 全部患者均接受并完成实验,未有中断治疗退出者,23例患者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其中2例腹痛、腹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现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的发展过程是从正常糖调节(NGR)发展至糖调节异常(IGR),最后成为糖尿病(DM)。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3]。国外研究发现,长期保持 HbA1c的良好控制使用二甲双胍或者磺脲类药物十分困难。当口服降糖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时候加用胰岛素,但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使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加大[4]。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侧重于对血糖的控制,而忽视了对胰岛的保护,英国一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呈进行性进展,且不受饮食运动及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等治疗影响[5]。 人体内调节人体胰岛素分泌的一种多肤激素为人肠促胰岛素(Incrtin),具有促进人体胰岛细胞生成的作用。让胰岛素随着血糖的高低来分泌是它调节胰岛素分泌功能一个重要特点。从亚历桑那州的巨晰唾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天然的含有39个氨基酸的多肤激素为艾塞那肽,它的作用和人的肠促胰岛素相似,但作用活性却比人肠促胰岛素高1 000倍,它可以模仿胰岛素在人体内自然分泌的过程,来帮助人体调节血糖水平。还可恢复人体胰岛内的β细胞在摄取食物时随即分泌胰岛素的反应能力,同时伴随有体重减轻。大大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进程。 本研究中,经艾塞那肽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患者体重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观察表明艾塞那肽对采用最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药物控制血糖不理想的II型糖尿病患者均可明显降低 FBG、hPG和 HbA1c,且有减轻体重的作用,这与艾塞那肽可通过减缓胃排空和胃蠕动,使食物吸收减慢,同时增加饱感食欲下降有关[6]。经12周治疗后FPG由(10.21±2.07)mmol/L 降至 (8.14±1.85)mmol/L;2hFPG 由 (14.87±3.02)mmol/L 降至(10.92±1.21)mmol/L。 HbAlC 由(8.82±1.63)%降至(7.11±1.9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资料中无一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其中2例腹痛、腹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也证实了艾塞那肽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可以减轻体重,适应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特别是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 总之,艾塞那肽可以让胰岛素按照需要的方式进行分泌,让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与自然生理过程相类似。从而不会出现低血糖的副作用,使新的胰岛细胞同时生成,使胃肠排空的速度得到减缓,人的体重从而下降。为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提供了新希望,随着大规模样本的研究,将对逐年增多的糖尿病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1]杨洁怡,丁志秀,曹伟英.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4):267-269. [2]南映瑜,陈瑜.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0,39(16):2184-2185. R587.1 A 1674-0742(2012)07(c)-0119-02 2012-02-23)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变化
2.2 治疗前后HbAlC及体重大的的变化情况
2.3 不良反应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