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工作探析

2012-01-15朱开忠

关键词:古籍馆藏安徽

朱开忠

(安徽省图书馆,合肥 230001)

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工作探析

朱开忠

(安徽省图书馆,合肥 230001)

古籍数字化是对古籍进行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是古籍整理的发展方向。文章在对安徽馆藏古籍数字化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古籍数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

古籍;古籍数字化;安徽

一、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的实践

安徽人文渊薮,典籍藏量丰富。据统计,目前安徽57家图书馆、博物馆等公藏单位收藏古籍1022248册,加上民间所藏,安徽所藏古籍总量120万册左右(不包括契约文书、尺牍和诰命等零散文献)[1]。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古籍收藏单位,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积极进行古籍数字化实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籍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1)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 “安徽省历代皖人书目数据库”[2]。可提供1949年以前皖人著作9833种的书目记录。这些书目,主要以安徽省图书馆的收藏为主,兼顾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庆市图书馆、桐城市图书馆等单位的收藏。该数据库可提供题名、责任者、出版项等多种检索途径。

“安徽省善本书目数据库”[3]。收录宋、元、明、清时期的刻本、稿本、抄本、活字本等古籍善书目记录6216种。此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收录范围广,它涵盖了安徽省公共图书馆系统、安徽省大学图书馆系统和安徽省博物馆系统等。本数据库基本反映了安徽省古籍善本书的收藏情况,详细记录了古籍善本的外部特征、版本情况、内容信息等,可以用来检索的途径有题名、责任者和版本等。

“普通古籍书目数据库”[4]。收录安徽省图书馆馆藏30余万册古籍的书目数据100574条。本数据库揭示了该馆所藏古籍书目全貌,提供题名、责任者、版本等检索点。

(2)专题数据库建设 “谱牒文献专题数据库”。[5]安徽省图书馆收藏明清家谱400余种3200册。以徽州地区居多,多为明代所刊,具有较高的价值。如《汪氏渊源录》,元泰定年间修,明正德十三年(1518)刻本,全国仅存两套,内载有关黄山和西湖的大量艺文,有刻工姓名,十分珍贵。休宁《商山吴氏家谱》,为海内孤本。《休宁戴氏宗谱》,刻印精美,内有多幅精品版画。另有如包拯家族《合肥包氏支谱》,李鸿章家族《合肥李氏宗谱》、龚氏所修《合肥龚氏宗谱》等名人名谱。该数据库整合了安徽省图书馆收藏的、包括部分新修家谱在内的900余条家谱数据,配备了较为完善的检索功能。

“安徽刻书专题数据库”[6]。安徽历代刻书深邃而广博,涉及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所有领域,不仅流派纷呈、成绩斐然,而且英才辈出,影响巨深。安徽省图书馆珍藏的地方刻书文献,见证了安徽刻书的兴盛与发展,反映了安徽地区在印刷史、科技史、经济史、社会学史等诸多方面的流变与发展,为多学科专家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信的史料依据。该数据库扫描书影1201幅,并编制相关款目,整理相关文档,共212MB。

“桐城文派专题数据库”[7]。桐城古文自成特色,绵延二百余年,纵贯整个清代文坛,是清朝最为流行、也是最大的一个散文派别,影响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为历来所罕见。该库搜集整理了902位桐城派名家资料,这些资料按规定格式建成专题数据库,供读者在网上检索。

“安徽地方志专题数据库”[8]。收集整理安徽方志446种,以CM方式制作在网上发布。该数据库分3级页面,11个字段,可以提供名称、年代、版本、关键词等检索点。

其它如安徽大学图书馆制作的“馆藏古籍题录数据库”和“古籍电子书籍”[9],安徽中医学院图书馆制作的“新安医学”[10],皖西学院图书馆制作的“古籍特藏书目”[11]等专题库,都为古籍数字化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二、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建设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与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经费投入不足 存世古籍主要收藏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单位属于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经费投入往往不足。特别是有些单位的领导对古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古籍保护意识,不愿意在古籍保护和古籍数字化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

(2)数字化内容重复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安徽省也相当突出。目前来看,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管理和运作古籍数字化工作,各收藏单位和开发商都单纯地从自身角度来进行数字化选题,造成的内容重复现象相当严重。以《四库全书》为例,1998年一年内,就有上海人民出版社与香港迪志文化发展公司联合开发的电子版,有武汉大学出版社的电子版,有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的电子版等几种版本问世。近年来,超星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在古籍数字化的选题上也有重复的地方。经费投入本来就不足,重复建设更造成古籍数字化建设进展缓慢。

(3)数字化产品格式不统一 相对于普通中文文献来说,古籍数字化的标引和规范控制更为复杂,对技术要求更高,是文献数字化的特例。数字化古籍改变了文献的物理形态,深入到它所包含的信息单元,并将这些信息单元进行分合与重组,是纸本古籍的更高级形式。因此,优质的古籍数字化产品能向读者提供互动性更强、针对性更高、内容更丰富的服务。目前古籍数字化开发工作的主要现状是各自为政,格式不统一,而且大多需要专用的阅读器才能阅读使用。常用的格式有txt、doc和html,其它还有如exe、pdg、ebk、edb、wdl等,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建设也部分存在这种情况。这种状况为读者和用户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也为资源共享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4)数字化产品利用率低 囿于经费投入、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本身素质,有些数字化古籍的质量较差。除此以外,网络运行环境,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习惯等也影响着数字资源的使用。这些因素导致安徽馆藏古籍数据库的利用率一直较低。

三、安徽省馆藏古籍数字化工作的建议

书是为了用的。存世古籍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这些典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籍数字化产品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在数字化实践中去逐步解决和规范。

(1)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古籍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充分考虑、合理规划。首先,项目开发者要根据“用户第一”的原则,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对自身开发能力和发展目标合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题,以保证开发出来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选题确定后,开发者要根据选题进行信息和资料搜集,包括责任者信息、版本类型、版本年代、版式、字体、刊刻地点、刻工姓名、批校题跋、文献价值、现有各种相关专题资料等都是搜集的对象。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就要对数字化目标进行采样、技术处理、试用、修改、完善,直到正式通过网络发布。各收藏单位应抱着合作共建、联合开发的态度,结合资源优势,进行横向联合,合理分配选题,与收藏单位、高科技公司和投资人等开展多方位的合作。数字化古籍产品的使用对象毕竟有限,与其大家都同时开发某一种数字化产品,不如团结协作、互通有无、避免重复,突出特色和优势。条件许可的话,可以成立安徽甚至是全国古籍数字化建设工作小组,对安徽和全国的古籍数字化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最终实现资源共享。

(2)以安徽地方文献作为数字化建设的首选 安徽文化古老而又深厚,各馆可根据自身馆藏情况,分工协作,优先从反映安徽文化特色的项目入手,进行馆藏数字化建设。先期工作应该构建出一个数字化“安徽古籍文献”框架,见图1。

图1 安徽古籍文献框架

这一构架可以涵盖安徽省馆藏地方文献的精华,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徽深厚的文化底蕴。

(3)充分采纳古籍专家的意见 古籍数字化项目确定后,由谁占主导地位来组织实施,是古籍数字化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人们容易误解的问题。有人认为古籍数字化就是将古籍通过扫描或照相方式搬进电脑,然后通过技术处理将结果输出,供人们在计算机上阅读。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对于以文字为主的古籍文献来说,其数字化绝不是单纯的纸质版本的翻版和简单的文献载体的转换,而是融入学术研究成果的工作。扫描是必要的,但扫描只是数字化的前期准备。有实践表明,扫描工作量大约只占数字化总工程的2%,大量的工作还是其标引与发布。应该说古籍数字化属于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范畴,涉及版本、标点、校雠等一系列的学问。技术是形式,古籍内容才是本质和核心,只有熟悉古籍内容的专家学者才有能力决定古籍数字化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构架。因此,古籍数字化必须以相关领域的学者即内容专家为主导,主要由他们来决定数字化的内容、标引的深度、相关检索工具的配置等。

(4)注重数字化古籍的检索功能 数字化产品的功能是衡量其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一个高质量的古籍数字化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不仅仅是相关知识宝库,而且要具有强大的研究支持功能和卓有成效的研究手段。目前的古籍数字化建设,还没有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换格式[12],但是有一些标准和规范还是可以参照的,如《古籍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规范》、《地方志描述元数据著录规则》[13]等。这些规则和规范,为我们策划和操作古籍数字化项目提供了一定的标准,也为数字化产品研究支持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如今,古籍数字化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已从单一检索变为多元检索,从定向检索变为关联检索,从静态检索变为动态检索,智能化检索已成为必然。实施古籍数字化项目时,我们应借鉴现有的规范和规则,充分考虑其检索和研究支持功能,如古籍版本的自动校对,古籍原文的自动断句、自动标点、自动翻译,古籍中异体字的显示、生僻字读音的自动标注,字典、词典、中西历对照表、辞典等各种工具书和辅助工具库的配备,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网上链接等,以实现古籍内容的数字化和多种有效而又强大的检索处理工具的完美统一。随着古籍数字化研究的深入,进行语义识别和检索成为古籍数字化研究的热点[14]。学者们认为,要系统地解析古籍文献资源的组织方法和标引方法,借鉴普通文献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的相关知识,尝试编制适合知识库建设的古籍分类表和古籍概念关系体系,以更好地推进数字化古籍资源的全面标引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改善网络环境,搭建优质的古籍数字资源检索平台,并加强管理和维护,为读者方便、灵活、快捷地访问和查找所需资源提供保障。

(5)加强对古籍数字化产品的宣传推广 上文提到,目前安徽馆藏数字化产品的利用率不高,这与宣传力度有很大关系。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各种机会,大力宣传古籍数字化资源,引导读者使用或优先使用现有的数字化文献。比如在本馆网站显著界面上设立专门的检索平台;对新到馆读者特别是古籍读者进行针对性培训;设立在线咨询,及时解答和处理读者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印发宣传手册,介绍数字资源的使用方法等。

[1]朱开忠.关于安徽古籍存藏与保护情况的调查[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5):86-89.

[2]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地方文献书目查询[DB/OL].[2011-11-12].http://opacvod.ahlib.com/IlaswebInfo_DB4.html.

[3]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善本书目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opacvod.ahlib.com/IlaswebInfo_DB5.html.

[4]安徽省图书馆.普通古籍书目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opacvod.ahlib.com/IlaswebInfo_DB6.html.

[5]安徽省图书馆.谱牒文献专题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www.ahlib.com/ah/gjb/gcjp-index.htm.

[6]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刻书专题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www.ahlib.com/ah/ahks/index.html.

[7]安徽省图书馆.桐城文派专题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cm.ahlib.com:9080/tcwp/.

[8]安徽省图书馆.安徽地方志专题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cm.ahlib.com:9080/ahdfz/.

[9]安徽大学图书馆.馆藏古籍题录数据库[DB/OL].[2011-11-12].http://www.lib.ahu.edu.cn/modules.php?name=tsk&l_op=viewlinkjj&lid=3008.

[10]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DB/OL].[2011-11-12].http://xinan.ahtcm.edu.cn.

[11]皖西学院.古籍特藏书目[DB/OL].[2011-11-12].http://211.70.171.1/shownews.asp?news_id=94.

[12]周 进,宋登汉.中文古籍数字化开发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0,(6):40-49.

[13]康尔琴.公共图书馆古籍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

[14]郭伟玲,戴艳清.论古籍数字化的检索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0).

On the Digit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 Libraries of Anhui Province

ZHU Kai-zhong
(Anhui Provincial Library,Hefei 230001,China)

The digit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cientifically protect and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ancient books,and it is also a development trend of ancient books collection.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status quo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in libraries of 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is respect and gives some relevant suggestions.

ancient books;digita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Anhui Province

G250.74

A

1008-3634(2012)03-0145-04

2011-12-30

朱开忠(1970-),男,安徽六安人,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刘 翠)

猜你喜欢

古籍馆藏安徽
馆藏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我是古籍修复师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