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湘西自治州的调查分析

2012-01-15,杨

当代教师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任教教师职业师范

杨 翠 娥 ,杨 鹊 音

(1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2 湖南省凤凰县木江坪小学,湖南 凤凰 416200)

一、引言

适应是“个人达到和环境保持和谐关系的过程和结果”。[1]人的适应也包括顺从环境这个方面,但主要的是人面对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圆满而出色地处理问题,以求达到一种与人融洽的关系。个人的适应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不断成长、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适应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改变自身或环境,以达到与环境保持协调的能力。它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之一。[2]正是由于人们具备这种能力,才使人类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得以生存,人的发展也才成为一种可能。

师范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主要新生力量,他们能不能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完成从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信念、职业持久性、专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进而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师范毕业生在入职初期的适应性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

关于初任教师的入职适应性问题,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进行过研究,国外主要有:英国的泰勒(Taylor)和戴尔(Dale,1971),美国的维恩曼(Veenman,1984),约翰斯顿和赖安(Johnston and Ryan,1980)以及贝尔克(Burke et al. 1987)等;国内主要有:王小棉(1999)、戴锐(2002)、赵昌木(2003)、李良(2005)、胡维芳(2006)、金美玲(2008)、张睿(2009)、邓艳红(2011)等。初任教师中既有师范毕业生也有非师范毕业生,师范生和初任教师是两种不能等同的角色。在现有的适应性研究中,专门针对师范毕业生的教师职业适应性的研究非常少,就研究对象的取样而言,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研究更不多见。那么,师范生在向教师转变的过程中,其适应性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不同民族师范生的入职适应性是否有区别,师范毕业和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职业适应性是否存在差异呢?本研究试图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中小学校抽取被试,以全面探讨以上问题,从而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在湘西州的吉首、凤凰、永顺、泸溪、保靖和古丈等县市的35所中小学中发放问卷。调查的主体对象是从事教师职业、教龄未满3年的师范毕业生,共收回有效问卷191份。其中,男性64人、女性127人;汉族72人、苗族66人、土家族50人、其他民族3人;中专6人、大专94人、本科及以上91人;小学65人、中学126人;教语文82人、教数学32人、教英语39人、教其他学科38人;农村101人,城镇90人。同时,由于对比分析的需要,也给一部分非师范毕业的初任教师和教龄超过3年的老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回非师范毕业初任教师的有效问卷28份,老教师的有效问卷403份。另外,还对26人进行了访谈,其中10人是教龄未满3年的师范毕业生,7人是教龄在3年以上的老教师和9名学校领导(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等)。

(二)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自编“教师适应性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的主体,共有20道题目,涉及适应性的四项内容或维度。其中1-5题是职业认知适应,主要调查被试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的认可程度以及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6-10题是职业能力适应,主要调查被试从事教师职业的胜任力,包括备课、上课、当班主任以及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等;11-15题为人际关系适应,主要调查被试与同事和谐相处、化解矛盾冲突的能力;16-20题为工作环境适应,主要调查被试对任教学校的环境、条件和工资待遇的满意度,以及工作压力状况等。每个题项对应5个分值:1—很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一般符合,4—比较符合,5—很符合。题项有正向和反向两种表述方式,其中第1-4、10-12、16-18和20题用反向表述,按5、4、3、2、1计分,第5-9、13-15和19题是正向表述,按1、2、3、4、5计分。然后计算每个维度和所有题项的平均分。均分在2分以下说明适应性很差,2-3分说明适应性一般,3-4分说明适应性良好,4分以上说明适应性优秀。问卷第二部分共有10道题目,涉及选择当教师的原因以及在适应期希望得到的帮助等问题。问卷第三部分是被试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民族、学历、任教学校类型、任教学科等。

2.访谈提纲 第一套是用来访问师范毕业初任教师的,共有14道题目,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对待教师职业和学生的态度,教育教学技能的准备,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处世态度和方法,以及对自己适应性水平和问题的总体认识。第二套提纲是用来访问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共有3道题目,主要是从“他人”的角度了解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状况。

(三)研究过程

问卷调查采用两种方式完成。第一种是请从事教师职业的亲戚朋友帮忙在各自的任教学校发放问卷,然后回收。第二种方式是我们亲自去一些中小学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最后,采用EXCEL和SPSS17.0对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访谈遵循了就近和方便原则,在凤凰县和吉首市的4所学校完成,访谈对象一般是我们的同学或学生。访谈方式是根据提纲的内容提问,并当场记录访谈对象的看法,最后统一整理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总体适应性状况

对191名在湘西州从教1-3年的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总体适应性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总平为3.29分,说明他们的适应性总体水平良好。其中,职业认知适应3.34分,职业能力适应3.30分,人际关系适应3.54分,工作环境适应2.98分,说明他们在职业认知、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维度上适应水平良好,而在工作环境维度上适应水平一般。这可能与湘西州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有关。

从问卷中的20道题项来看,得分少于3分的有4道。“我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为2.71分,说明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倾向于认为,目前在我国教师职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需要有点脱节”得2.86分,说明被试通过教育实践,感觉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东西跟不上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步伐。“收入难以满足理想生活的需要”这一项得分最低,为2.29分,说明被试普遍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太满意。“我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得2.96分,略低于3分,说明作为初任教师的师范生由于业务的不熟练,人际关系和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其适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感觉到有压力是必然的。

(二)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1.性别差异比较

在191份师范毕业生有效问卷中,有64名男教师、127名女教师,对他们的适应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表现为:在职业认知适应维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1,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了女性比男性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高。这可能受传统职业定向观的影响:女生普遍认为教师职业相对稳定、相对单纯,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之一。而男性则普遍认为当“孩子王”没出息。

表2 师范生适应性状况的性别差异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民族差异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显示,湘西州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不存在显著性的民族差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民族的师范生所受到的师范教育大致相同,以及近年来少数民族逐渐被“汉化”的缘故。

表3 师范生适应性状况的民族差异

3.学历差异比较

对不同学历师范生的适应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4)发现,其水平在人际关系适应维度上存在差异,且LSD多重比较显示,人际关系适应维度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专层次和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师范生之间: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师范生在人际关系适应上的得分高于大专生。说明了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适应能力越强。中专层次的师范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取样太少,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师是经过严格的选拔而上岗的,他们之所以能从事教师职业,说明他们本身的素质不错,所以在适应性方面与大专生、本科及以上师范生没有显著差异。

表4 师范生适应性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4.任教学校类型差异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在小学任教的师范生,无论在总体适应性还是在适应性的4个维度上的得分,都要高于在中学任教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在总体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认知和人际关系适应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说明在小学任教的师范生比在中学任教的师范生适应性好,他们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可度更高一些,在人际关系适应上更轻松。这可能与小学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对轻,压力相对小有关。同时,由于小学没有升学的竞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相对也少点,人际关系相对单纯些。

表5 师范生适应性在任教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5.城乡类别差异比较

表6 师范生适应性在城乡类别上的差异

表6说明,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师范生和在城镇中小学任教的师范生,其适应性水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6.任教科目差异比较

在被调查的191份师范毕业生的有效问卷中,他们任教的学科囊括了中小学开设的所有课程。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除了语文、数学和英语之外的所有学科通称为其他科目。对任教不同科目的师范生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表7。

表7 师范生适应性在任教科目上的差异

表7显示,被调查的师范生在职业能力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LSD多重比较发现,在职业能力适应维度上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语文跟教其他学科和教英语跟教其他学科之间。在人际关系适应上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语文跟教数学和教语文跟教其他学科之间。结果说明了,在中小学校,教其他学科的师范生比教语言类科目的师范生在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上的适应性要好,可能是因为其他科目在中小学里都属于“副科”,要求不高,压力不大的缘故。教英语的师范生在职业能力适应性上相对较差,可能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这个因素有关。教数学的师范生比教语文的师范生在人际关系上的适应性要好,可能是与语文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较杂,难度相对较大有关。

7.毕业学校差异比较

调查中我们也给一些在大学未接受过师范教育的初任教师发放了问卷,结果如表8。

表8显示,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适应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其一,可能是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在湘西州非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更窄,能当一名教师已经是比较好的出路了;其二,可能是因为这些非师范生在高考时不喜欢教师职业,所以读了非师范专业,大学毕业以后慢慢又喜欢当教师;其三,可能是因为,教师的聘任是要经过教育部门严格考试和选拔的,这些非师范生能进入教师行列,说明其本身素质就不错,而且在上岗之前他们通常都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并取得教师资格。但接受访谈的学校领导和老教师普遍认为,师范生比非师范生的素质要高、能力要强,师范生进入教师角色要快一些。

表8 师范生与非师范生的适应性差异

8.教龄差异比较

教师成长理论普遍认为,初任教师要成为合格教师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通常认为是1-3年),他们的各种素质和职业能力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我们在调查中随机给教龄在3年以上的教师发放了问卷,以期通过比较来验证教师成长理论。调查结果如表9。

表9 作为初任教师的师范生与老教师的适应性差异

表9显示,在总体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上,作为初任教师的师范生的得分明显低于老教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这说明了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有一个过程,其适应水平是逐渐提高的,尤其是在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明显。

从表9也可以看出,在职业认知适应方面,师范生的得分比老教师的得分高,统计检验结果为差异显著,说明初为人师的师范生比老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高。但深入分析,这个结果可能是因为作为初任教师的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趋于理想化,而老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则比较现实,且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的缘故。

(三)从师范生向教师转变的适应性问题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总体状况良好,但综合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我们认为初为人师的师范毕业生还存在一些适应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信念不够坚定,缺乏工作热情

对于问卷中“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您是否还会当教师?”这个问题的回答,有51.4%的被试选择了“不会”或者“不好说”。对于选择当教师的原因,只有3.7%的被试是因为喜欢教师职业,27.7%是因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清闲,27.8%是因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工作”或是因为“父母做的选择”。访谈中,对于“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您会选择离开吗?”这个问题,接受访谈的10名师范生全部回答“会离开”或“会考虑”。

接受访谈的7名老教师普遍认为,近三年毕业的师范生有少部分“教学态度懒散”,“工作主动性不高”,“对学生不太关心”。接受访谈的9个学校领导对于近几年毕业的师范生满意度不高。他们中有5人认为近几年从教的师范生“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一部分师范生甚至拒绝当班主任”。

2.理论知识与教育实际脱节,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如前所述,191名被试在“我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与实际需要有点脱节”这一题项上的得分偏低,只有2.86分。问卷中有57.6%的被试希望任教学校能在“教学技能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在接受访谈的10名师范生中,有7人认为自己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5人认为对于偶发事件的处理存在一定困难。而对于“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理论课程的看法”,接受访谈的师范生回答非常一致,他们认为,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理论课程很有必要,但理论性太强,缺乏可操作性,很多知识感觉在实践中好像用不上。

在接受访谈的9个学校领导中,有3人认为,师范生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些欠缺,他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教育理念有点过时,方法有些陈旧。接受访谈的7名老教师普遍认为师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表现为:“课堂组织有所欠缺,班级管理缺少经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要求过高”;“教学方法不灵活,盲目模仿老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对教材的知识点把握不够精准”等。

3.缺乏社会阅历,为人处世态度稚嫩

尽管问卷调查中,师范生在人际关系适应上情况良好,在这个维度上的得分比其他各项的得分都要高,但与教龄长的老教师相比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访谈中,对于“您觉得自己在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的回答,接受访问的10名师范生中有4人觉得“不知道怎样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有3人觉得“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朋友”。对于“您能与同事有效地合作吗?”的回答,只有3人持肯定态度,其余的回答“一般”。对于师范生的为人处世态度,接受访谈的9位学校领导有5人是这样评价的:“大部分师范生有点清高,自以为是,不善于跟老教师沟通”;“不善于当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方法简单”;“与学生交流易于情绪化,不善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未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4.环境适应困难,工作压力较大

调查显示,在适应性的4个维度上,师范生的工作环境适应得分最低(2.98分),且少于3分。在调查问卷的20道题项中,工作环境适应有2道题项得分少于3分,一为“工资收入”(2.29分),二为“工作压力”(2.96分)。说明被调查的师范生在工作环境适应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工资待遇的满意度较低,工作压力较大。访谈中,他们也纷纷说到:“工资太低,根本不够用”;“住宿条件太差了”;“学校条条框框太多,刚来时真有点不适应”;“教学任务太重,时常手忙脚乱,刚开始时压力挺大的”……

四、结论

1.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总体适应性良好,但还存在着职业信念不稳定,缺乏工作热情;理论知识与教育实际脱节,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缺乏社会阅历,为人处世态度稚嫩以及环境适应困难,工作压力较大等适应性问题,与教龄在3年以上的老教师相比,他们的适应性水平明显要低。

2.被调查的师范毕业生的适应性水平在民族、毕业学校性质和任教学校所在地等因素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别、学历、任教学校类型、任教学科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330.

[2] 张大均,冯正直,郭成,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6(3):56-62.

猜你喜欢

任教教师职业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毕节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例
补考
梦开始的地方
——101中任教有感
江西将在每年教师节为长期从教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教师任教意愿与任教承诺的现状与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