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艾滋病患者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析
2012-01-14齐晓彤李金明鲁纯腾熊德琴
齐晓彤, 谢 南, 李金明, 鲁纯腾, 罗 芳, 熊德琴
(南昌市第九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临床艾滋病患者合并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分析
齐晓彤, 谢 南, 李金明, 鲁纯腾, 罗 芳, 熊德琴
(南昌市第九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艾滋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结核抗体;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自1981年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全球累计有6 50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2500万人死亡。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4万人,其中死亡8.8万人[1]。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严重缺损,常合并严重的机会感染,由合并感染引起的死亡是HIV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容忽视。由于艾滋﹑乙肝﹑丙肝﹑梅毒等病毒感染途径大致相同[2],尤其是艾滋﹑乙肝﹑丙肝在我国三者的合并感染率很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236例诊断为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血清标本。
1.2 方法 血清学免疫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庚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GV)﹑EB 病毒抗体(抗-EB)、弓形虫抗体(抗-TOX)﹑巨细胞病毒抗体(抗-CMV)、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TP)及用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 (TB)。各操作按试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236例艾滋病患者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20.6%;抗-HCV阳性数为20.2%,其中72例艾滋病患者中抗-HDV﹑抗-HGV阳性率为0,未列入图表。其余如表1所示。
2.2 我院同期正常人群病毒感染率见表2。
表1 236例艾滋病患者的合并感染状况
表2 我院正常人群病毒感染率
2.3 HIV的合并感染率均高于我院正常人群;国外报道中艾滋患者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率为6%-13%,艾滋患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率为30%-35%[3]。我国艾滋患者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率偏高。据相关报道,艾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1.2%;合并丙肝病毒感染率为23.1%[4];我院检查结果与国内报道相比HIV/HCV(20.2%)合并感染率低于国内报道;HIV/HBV(20.6%)合并高于国内报道,可能与来院中首诊是乙肝患者有关。结核合并感染与相关文献报道的10.2%~25%接近[5,6];HIV/CMV合并感染率最高(40.3%),高于报道中的11.4%[6]。梅毒合并感染与报道的16%~30%接近[7];弓形虫感染偏高与国内报道3.0%[8]。
3 讨论
3.1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T淋巴细胞,导致CD4+T淋巴细胞进行性减少[9]。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常使HIV患者合并各种机会性感染,如结核、弓形体、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且随着疾病的进展,免疫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弓形虫及结核感染可播散累及多个器官,更可导致弓形虫性脑病、结核性脑炎等严重感染,最后导致无法控制的死亡[5-8]。
3.2 乙肝及丙肝病毒主要是血源传播,中国一般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7%,丙肝病毒感染率为3.2%。有相关报道表明,慢性肝病也已成为HIV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单纯HIV感染时肝脏损伤并不明显,合并HBV、HCV感染后,HIV可以增加病毒载量,降低病毒自然清除率;同时又可明显增加合并感染的HIV患者的肝脏功能,加速其肝炎、肝纤维化过程[10,11]。研究表明共感染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衰减加快,导致HIV重叠感染人群发生肝病的病程缩短[12]。但CD4+T淋巴细胞与HIV疾病进展程度相关性不大,而慢性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的免疫激活状态可能是HIV疾病进展的重要机制[9-11]。两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未阐明,但二者间的影响,对疾病的转归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以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作为监测HIV患者疾病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检查。
总之,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应该早期联合检查其它病毒学指标。在进行抗病毒治疗时,应考虑到药物对于其它病毒的影响。乙肝、丙肝病毒的合并感染率较高,应作为艾滋患者常规检查项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2]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3]Salmon C D,Lewden C,Morlat P,et a1.Liver disease as major cause of death among HIV infected patients:role of hepatitis C and B viruses and alcohol[J].J Hepatol,2005,42:799-805.
[4]赵 稳,姚细安,唐漾波,等.HIV感染者合并HBV及HCV感染情况分析[J].广东医学,2010,31(1):79-81.
[5]DialloMA,陈 霞,郑煜煜,等.HIV合并结核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4.
[6]戴 懿,李太生,王爱霞,等.143例首诊发现的中国艾滋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28(5):651-654.
[7]王 蕊,张 美,计云霞,等.HIV感染病例流行特征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32(2):182-185.
[8]马 燕,徐 臣,邬 超,等.既往有偿供血感染艾滋病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状况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8,14(4):365-368.
[9]彭巧丽,李海英,田亚坤,等.慢性HIV/AIDS患者T淋巴细胞凋亡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9,29(12):1084-1087.
[10]陈谐捷,蔡卫平,张坚生,等.230例HIV/AIDS患者肝脏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5)406-407.
[11]刘 静,姜拥军,张 旻,等.HCV-RNA水平对 HIV/HCV合并感染者HIV疾病进展影响研究 [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8,28(6):503-504.
[12]姚勤伟,张 可,黄 春.慢性HBV感染合并HIV感染患者治疗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5,19(5):248-251.
R512.91,R446.62
B
1674-1129(2012)05-0492-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2.0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