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研究

2012-01-14孟庆龙张浚乾徐鹏飞

装备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部队装备转型

孟庆龙, 张浚乾, 徐鹏飞

(装备学院 装备指挥系,北京101416)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各种新型装备陆续配发到位,部队换装转型步伐逐渐加大。适应部队体制编制、武器装备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深化装备“两成两力”建设,使新装备在规定的时限内形成战斗力和保障能力,老装备随时保持战斗力和保障能力,是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换装转型部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1 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新老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统筹协调难度大

换装转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新老装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必将长期并存,如何理顺新老装备的保障矛盾,是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难点。新装备由于列装不久,技术状况良好,工具、附件齐全,“两成两力”建设重点大多在相应保障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上,同时由于保障装备列装时间、进度通常都滞后于主战装备,从另一个侧面制约了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提升[1]。而老装备由于列装时间久,人才储备充足,“两成两力”建设多侧重于装备技术状况的恢复和随装工具、器材的配套补充。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因为新老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侧重点、难点不同,难以协调兼顾新老装备的整治需求。

1.2 编制体制不适应深化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发展需要

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涉及编制体制进一步优化的问题,而随着新装备列装部队速度加快,装备自行化、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现有保障体制明显不能满足保障需求。首先,随着社会化保障改革的逐步推进,通用车辆、机加、钣钳等部分工种依托社会渠道满足相应保障需求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但目前这些工种占编过多,严重制约转型建设。其次,通信、指控等少数工种编制偏少,导致很多高新武器无人能修,严重制约新装备作战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另外,专工等专业在军械、装甲、车辆修理机构中均有设置,交叉重叠,导致保障设备重复投资,保障能力重复建设。

1.3 法规制度与装备“两成两力”建设要求还存在差距

现行法规制度与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对法规制度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矛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现行法规制度存在缺项,不能有效覆盖换装转型部队新增的电子侦察、情报处理等专业装备;部分法规制度调整对象单一,具有明显的条块管理和自成体系的专业特征,且内容陈旧,重叠交叉;技术标准制定不平衡,不能满足新型装备保障需要等。

1.4 保障装备信息化水平偏低

与高技术武器装备对保障的要求相比,我军现行装备保障能力相对较弱,装备保障信息化水平低,保障手段落后,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效益难以提高。当前,由于对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论证不够,缺乏集中统一领导,致使开发环境、技术体制和标准规范不统一,不能做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同时,装备维修智能化、物资保障可视化、技术支援远程化等先进的保障手段在我军装备保障建设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保障手段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2 推动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深入发展的对策措施

2.1 紧贴换装转型需求

2.1.1 统一思想认识

换装转型部队应当认识到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搞好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前提。一应从思想认识上,强化使命意识,用打仗的思维去筹划转型部队建设,不断将装备“两成两力”建设推向深入。二应从任务性质上,强化战斗力意识,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心中想战事,眼中有敌情,把军事训练与实战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工作标准牢牢把握在“练为战”、“谋打赢”上。三应从发展观念上,强化求实意识,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转变观念,发扬求实创新精神,加强探索研究,尽快掌握与新装备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及方法,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2.1.2 加强新型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建设

换装转型部队应采取科学组织计划、超前培养人才、强化配套建设等措施,突出新装备修理能力标准化和修理业务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新装备的人才队伍、训练教材、维修器材、综合修保间、工具设备和管理制度等同步配套建设。应结合新型装备试中、小修,各级修理分队尽快具备与能级修理相适应的维修保障能力。应及时研究制定新装备配套建设规划,实现装备配套建设由系统配套向作战配套、由突出抓向经常管、由应急准备向全面准备的深化发展。

2.1.3 加大老装备技术整治力度

换装转型部队应在搞好现有装备技术普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保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老装备进行重点技术整治,全面恢复和保持老装备战术技术性能,使装备完好率、配套率、战备出动率达到规定标准。应多方统筹,有计划地新建改建各类装备工间库房,切实解决老装备维修保障基础薄弱、手段落后、模式单一等问题。应重点搞好“三室一库”和固定装备指挥中心等战备设施建设,积极改进维修保障手段,不断强化野战训练、野战生存、战场勤务、抢救抢修等针对性训练,着力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2]。

2.2 完善“四种”机制

2.2.1 完善领导决策机制

换装转型部队应坚持把深化“两成两力”建设纳入部队整体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党委、首长、机关“三位一体”,司、政、后、装(保障)等“机关联动”的领导决策机制,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体建设提供遵循。在具体工作落实中,建立激励机制,严格奖惩,及时处理战备训练、管理教育、物资经费保障等方面的矛盾问题,为深化“两成两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3]。

潮湿或者是霉菌和真菌等因素的存在,在这里显然是相关的,室内空气的化学成分也是如此。在城市地区,室内VOCs的水平通常比室外高出2~5倍。

2.2.2 完善业务运行机制

换装转型部队应规范“业务机关统筹、经费统用保障、分队统一作业”的运行机制,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业务统筹体系。在现行编制框架内,机关科学统筹各专业保障任务,合理使用物资经费,通用类需求均摊统供,合用类需求分成组供,专用类需求自筹专供。如师、旅级部队在维修任务统筹中,由各业务科根据各专业实际先行制定装备中、小修计划,统一进行统筹安排,对时间重叠、任务重叠的工作内容进行微调后形成统一的年度维修工作计划,修理营以此作为制定月份生产计划的依据,由营技术室统一调配保障资源和维修力量,初步形成中、小修作业的资源通用、力量统配、业务统管。

2.2.3 完善资源整合机制

换装转型部队应进一步对现有装备保障资源进行跨专业整合,充分发挥装备保障资源的最大效益,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在装备保障设施、保障手段建设中,应通盘考虑各型装备维修任务需求,集中建设维修工间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基础设施、信息化手段等升级改造和优化整合,走出一条保障资源统筹、统建、统管、统用的方法路子[4]。

2.2.4 完善安全管控机制

换装转型部队应把安全工作放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保安全就是保战斗力”的思想。应把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到战备训练、使用管理、维修保障、设施建设等各个环节,确保深化“两成两力”建设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应周密部署,科学安排工作,加强对建设全过程的安全管控,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3 加强法制建设

2.3.1 健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法规体系

换装转型部队应以现实急需的装备管理法规为先行,以新装备的基础性法规为重点,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度前瞻的思想,建立由部队、机关、院校、企业“四位一体”的法规形成机制,尽快健全信息化条件下装备管理的法规体系,制定颁发信息化条件下装备评估指标体系,以及相关的法规制度,统一建设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着力解决装备管理规定不具体、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保证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有序运行和持续发展[5]。

2.3.2 坚持依法管装、从严治装

换装转型部队应把依法管装严格贯彻到各个环节,形成严格依法办事、按章运行的浓厚氛围。应严格依据法规制度搞建设,切实按照条令条例的标准和要求,规范领导决策和机关指导,自觉做到筹划工作符合法定程序,部署工作依据法定渠道,指导工作对照法定标准,真正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动、协调发展的管理格局。应注重维护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持依法从严执纪,构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管理局面,真正使依法管装、从严治装的要求贯穿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全过程。

2.4 积极创新实践

2.4.1 优化保障体系结构

换装转型部队应针对新、老装备保障工作的不同特点,统筹保障任务和工作职能,细化具体内容和方法。在融合运用军地资源方面,应针对列装的新装备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的现状,要加强与工厂、科研单位的技术协作,充分借助地方保障资源优势,在设施建设中要预留军地协作平台,拓展保障渠道,努力构建军地结合、军民共享的军地融合保障机制,提升保障效益。在优化调整保障职能方面,应按照以管定修、以修定供、以供定储,管、修、供、训相互协调的思路,打破现有专业分工,合理区分管、修、供、训任务、内容、方式和流程,完善装备保障任务统筹机制,构建与装备管理相一致,与修、供方式相配套,与装备保障训练相协调的装备保障职能体系。在统筹协调保障活动方面,要依据“精干系列、拓展功能”的原则,统筹各专业保障活动,统一拟制维修计划、统一下达维修任务、统一实施维修作业、统一组织检查评估。

2.4.2 改革维修保障方式

换装转型部队应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装备保障要求,建立平战一体、平战兼容的力量编组形式和运用方式。在按技术门类重组岗位上,应按照“基于型号”向“基于能力”转型的要求,对修理机构各专业岗位,按技术门类进行功能整合和结构优化,形成基于技术相通性的专业岗位分类。在按作业需求编组模块上,应着眼平时作业编组与战时保障编组的有机衔接,采取单元化编组和模块化组合的编组形式,对修理机构的保障装备、机具设备、专业岗位和作业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形成相对独立的装备保障单元,平时按任务抽组、按工作组配组织维修保障[6]。在按保障任务统用力量上,应推行以“整装换件修理、部件集中项修、零件规模修复、高新技术装备巡修”为主要内容的维修方式,建立与之配套的“总成部件成套供应、易损部件分级组配、旧品器材集中回收、待修部件批量送修,修复部件优先使用”的维修器材供应机制,合理区分修理任务,依据任务性质制定平战结合的装备保障预案,平时综合使用、战时灵活编组,形成平战结合的一体化保障能力[7]。

2.4.3 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

换装转型部队应着眼平时精细管理、战时精确保障,以信息化保障手段为支撑,夯实装备保障的物资技术基础。在构建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上,应以装备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为平台,采取联合、整合、嵌入、附加、链接等方法,建立装备机关、装备场所、维护保养、修理作业、弹药和器材储存等网络终端,实现装备保障信息“全资可视”和动态管理,全面提高装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整合现有信息化保障资源上,应对各专业现有信息化保障设备,按功能归类整合,采取技术升级、集成配套、信息改造等多种方法,统一数据格式和标准接口,实现信息手段与综合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信息手段之间的组合应用,提高保障资源使用效能。在配套信息化保障手段上,应在信息化升级改造中,重点对机关业务管理、修理分队训练、器材仓库、战时指控进行升级改造,配套生产调度、流程控制、智能检测、自动采集、远程支援等信息化维修保障手段;重点场所配套射频识别、自动收发、安全管控手段,全面提高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8]。

2.4.4 探索保障训练方法

换装转型部应按照提高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的需要,突出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改革组训形式,完善基本训法,积极推进新装备保障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实战化训练、要素集成训练等方法创新,着力研究探索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相适应、与部队装备保障实际相符合的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野战训练等新方法、新手段,梳理完善复杂电磁环境下装备保障和训练的方法路子。应把装备保障野战化训练放在突出位置,本着“仗怎么打,装备保障就怎么练”的思想,有针对性地搞好装备野战化保障模拟训练、综合演练和实兵演练,进行实打、实救、实修训练,提高战损装备、故障装备的快速诊断、快速抢修、野外抢修和夜间抢修能力,不断提升装备作战综合保障能力[9]。

3 结 束 语

换装转型部队“两成两力”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训练、管理、技术保障、配套建设等各项工作。本文结合换装转型部队装备建设特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但如何在现有保障体制下,进一步理顺和优化三军一体、军民兼容的装备“两成两力”运行机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以促进换装转型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科学发展,提高军事斗争装备准备水平。

[1]李丹.重视发挥军事代表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中的作用[J].四川兵工学报,2003(4):46-48.

[2]张玉田,王群.对海岛部队现有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思考[J].国防,2004(8):51.

[3]张庆信.完善机制上下联动在“两成两力”建设的组织领导上深化和实现“三个到位”[J].汽车运用,2009(2):20.

[4]张雪胭,于洪敏,黄少罗.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资源整合构想[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21(6):20-22.

[5]李智舜,吴明曦.军事装备保障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356-362.

[6]吴秀鹏,张春润,刘亚东,等.陆军部队装备保障力量模块化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31-38.

[7]闫宗军,蔡志国,田庆林.深化车辆装备“两成两力”建设的思考[J].汽车运用,2010(12):19.

[8]朱小冬,刘广宇,葛涛.信息化作战装备保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272-276.

[9]王业明.加强科学统筹积极探索实践深化部队装备“两成两力”建设[J].国防,2010(11):41-43.

猜你喜欢

部队装备转型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港警新装备
俄部队军演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儿在部队又立功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防晒装备折起来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