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与管理路径

2012-01-13梁耀相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高职专业学校

梁耀相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督导处,浙江 温州 325035)

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与管理路径

梁耀相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督导处,浙江 温州 325035)

高职院校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有效提升教师实践经验的便捷途径,但具体实施时因受现实条件制约而影响实际成效。通过分析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基于实证的视角,从设计管理制度、把握实施过程、营造实践氛围三个层面进行企业开放环境下管理路径的设计与优化,以提升实践工作的有效性,增强专业教师的认同感。

高职教育;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高技能人才的使命[1],要担此重任必须有一批理论水平较高、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与之适应[2]。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导致师资快速增长过程中教师实践经验普遍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3]。尽管各级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加以政策引导,各高职院校随之在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师持续发展之间做出理性选择,竞相采用多种方法利用各种途径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但因受现实主客观条件制约,在具体实施时却发现其实际成效大多与工作预期相去甚远,各高职院校明显感觉到“抓实”困难。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7年被评为示范院校以来,学院领导对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不但通过实践创新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锻炼的形式,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效[4]。本文结合笔者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多具体管理中的体验与感悟,基于实证视角进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管理路径的设计与优化,以推动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

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在国家政策引导与学院决策层预估专业教师发展走向、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缺乏必要认识的状态下通过逐步摸索的方式开展的,尽管在开展过程中各高职院校进行了各种努力尝试,但就目前而言境况窘迫。

1.现有政策未赋予企业承担共同培养的责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5],国家教育部将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作为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并纳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系统之中,许多省市或高职院校主动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必备条件之一。但现有政策法规均没有涉及企业在承担培养责任后所享受相应的优惠,未能将共同培养作为企业资质审查的必备条件,无法让企业欣然把接纳专业教师实践作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出现了政策衔接上的真空地带。

2.学校在短时间内难以与企业架设互惠桥梁

虽然学校培养学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但所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为某个企业所独有,企业在帮助学校培养专业教师的同时,势必会顾及自身的核心技术与商业秘密,担心一旦被转化为教学案例就成为其他企业共享的资源,因而参与企业实践的教师很难接触到与企业核心利益相关的工作[6]。另外,高职专业教师研发能力的提升尚需时日,大多数专业教师一时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之需,短期之内缺乏互惠的基石,目前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这个层面而言,企业仍处于卖方市场。

3.专业教师对参与企业实践的理解需要一个内化过程

不少专业教师直观地认为参与企业实践只是学校迎评或自身申报高一级职称的需要,个别专业教师甚至把参与企业实践作为弥补教学任务不足或内化自身困难的手段,未能从自身内涵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内在意义;不少专业教师虽在实际教学中逐渐感觉到企业实践与实际教学的内在联系,并在学校倾斜政策的引导下逐渐意识到参与企业实践与自身发展的内在关联,对参与企业实践的自我诉求逐步加大,但对如何有效开展仍心存疑虑;不少专业教师觉得自己从学校到学校,对学校的教学氛围比较适应,感觉自身现有水平暂时无法满足企业需要,预估自身从“师”变“徒”的角色转换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担心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产生失落,有时难免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畏惧感。显然,专业教师对参与企业实践真正内涵意义的理解尚不透彻,工作开展自然带有阻力。

4.在开放环境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亟待探索

相对而言,长期的学校管理较为封闭,当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方式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出现时,教师走出了“围墙”直接置身于社会大环境,现有的管理模式与真实的管理背景存在较大反差,既缺乏必备的前期积淀,也无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特别对企业活动规律性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人员认为专业教师实践过程似乎没有可控基点;短期实践与熟人情节无形中加大企业对参与实践教师自由度的过度包容,无意间人为放大了日常管理难度;专业教师初入企业的不适感与盲从感,加上众多制约因素及不确定因素的伴生,使整个管理过程始终处在协调新关系、解决新问题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管理亟待探索。

二、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管理路径

从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不难看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是在内外部条件均未成熟的状态下推进的,尤其处在高职师资普遍不足、校外实践基地落实大多较为困难的现实环境中,因而“抓实”具体实践过程、提升实施成效意义显得更为重大。基于近期难以催生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惟有修炼内功之路可为,即高职院校通过提升管理内涵降低人为阻力、增强实践成效等途径,倒逼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企业逐步建立互惠的基础。因此,借助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管理平台,进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管理路径的系统设计,并在具体实践中得以修正与完善。

1.设计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管理者根据管理职能代表组织约束被管理者的行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约言”,其最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在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约束下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旨在获取最大的工作效能。

(1)设计思路。正视现有实际与具体实现的可能,坚持合理性、系统性、目标导向、人本主义、责权利结合原则,兼顾教师、企业、学校三方利益,重视管理理念转变,注重实践细节把握,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由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骨干才能享受的待遇,在保障教师既得利益的同时,对其实践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把握专业教师实践过程工作时间与地点的相对稳定规律,实现实践过程的相对可控管理,寻求管理与服务、自律与他律结合的最佳点,持续推进专业教师实践过程的优化、实践内容的深化与管理成本的弱化。

(2)管理方案。

第一,基本政策。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内在动力是获得自身发展空间,要保证其全身心地投入实践必须保障其自身的既得利益,特别在温州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尤显突出,更需要建立起利益与责任的生态圈。因此,在设计管理制度时明确:一是将参与企业实践作为专业教师申报或初定职称的必备条件和进行双师素质认定的重要条件,将三年内一般不重复安排同一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作为基本运行规则;二是在专业教师集中实践期间可按职称享受由学院全额列支的实践津贴,按统一标准享受“三贴”(郊区补贴、交通补贴、午餐补贴),不影响专业教师的一切福利与职称晋升年限计算;三是赋予所在系一定的管理责任,对专业教师每月现场检查少于一次时将由系承担专业教师实践津贴,并把每学年组织10%以上的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作为系年度工作考核指标。

第二,运作流程。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管理流程大致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实践考核和后期拓展四个阶段,在设计制度时赋予不同时段的教师、系、学校与企业以不同的工作内涵,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管理流程

前期准备。在选派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其专业发展与所在系的实际教学需要,将近两年教学督导随堂评价综合等级在B级及以上作为选派基本条件;在企业选择中,把实践企业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有一定的规模与行业影响力作为遴选条件,采用个人选择与系推荐相结合,优先从学校的校企合作单位中选取;在时间安排上,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规定脱产集中实践每期不少于一个学期,利用寒暑假或教学轮空期参与企业实践每期不少于一个月(任现职以来的实践时间可进行累计);在审批程序上,由专业教师本人提出申请,将参与企业实践审批表与协议书送所在系、学校督查考核小组与主管领导逐级审批。

实施过程。就专业教师而言,一是将严守企业秘密、遵守企业规章作为其参与企业实践的必备素养,实行过程违规召回制度;二是实行学校企业双向管理,专业教师应递交周工作安排、记录工作日志,事假或病假必须提前向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同时办理相关请假手续。就具体管理来说,学校指定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性事务管理,每月组织学校、系督查考核小组赴企业随机检查不得少于一次,每次检查需书面记录检查内容。

实践考核。专业教师需在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考核表,并附合作意向书、周工作安排表、工作日志、调研报告等相应材料,由学校专职管理人员向教师实践企业主管部门直接索取书面鉴定,实行学校、系、企业、专业教师四方联合评价、分别量化评分,视综合得分核定评价等级,按系建立专业教师个体实践档案。

后期拓展。确定专业教师为原实践企业的联系人,学校配套相关政策为企业提供必要服务,如开展职工培训、定向培养学生、安排专业教师参与研发等,同时诚邀企业领导或技术骨干来校开设讲座或进行实践指导,安排学生参与企业顶岗等,探究互补双赢途径。

第三,奖惩措施。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在于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7]。保障管理效益必须借助于管理过程的监控与实施成效的评价,在制度设计时融入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将工作质量与专业教师自身利益相关联。一是将学校、系督查考核小组的日常督查结果与专业教师的综合评价等级、实践津贴挂钩,若三次缺岗考核作不合格计;二是将实践成效与教师的实践津贴挂钩,凡考核为良好及以上者全额发放,合格者发放75%,不合格者不予发放,对实践过程表现突出者再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对不端的实践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凡专业教师无正当理由中途终止实践、受到所在企业通报、未按时返回学校或未完成规定任务者,不享受津贴、福利等待遇,视情节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2.把握实施过程

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管理内涵的演绎过程,是将固化了的管理规定转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依据,不仅是管理条款的简单执行,更要在具体执行中融入人文因素进行相应的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修正与完善,实现自律与他律的共融共生。在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一是建立管理互动平台,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日常联络与管理;二是成立学校、系两级督查考核小组,负责对全校参与企业实践教师状态的不定期检查,主动掌握实践状态与教师诉求;三是多从关心的角度思考管理问题,主动为专业教师提供必要帮助,尤其应帮助其尽快度过刚入企业的不适期;四是在实践全过程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尽力把专业教师的着力点引导到提升实践内涵上,尽快让其学会从企业中汲取更多的教学养分,同时也使其找到工作自信心与满足感,努力成就专业教师与企业的“共同语言”——共同开发产品、共同编写教材、共同申报研究课题;五是将学校、系、企业与专业教师各自的考核重点依序定位在实践任务、实践内涵、实践成效与自我表现上,实行全方位、多视角评价。

3.营造实践氛围

管理过程处于开放环境,在设计制度时大多扣以严格的管理规定以激发专业教师的自律意识,在把握过程中通常采取“以点代面”的形式使用督查数据,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引起专业教师不解甚至不满,需要通过营造实践氛围使其与学校进行理念对接,以降低管理过程中的人为阻力。在具体实践中主要通过专业教师“现身说法”,如每年选取一个主题进行汇报,确定全体专业教师、教学管理部门成员、其他部门副处长及以上干部为参会对象,旨在让参与实践的专业教师在切磋中增长见识,从中学到更多的方法技巧,让管理部门在了解专业教师实践成效的过程中引发更多的相关思考,并结合必要的宣传报道,藉此培育重视专业教师实践的氛围,努力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上述方案经过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年多的实践检验。据学院专业督查考核小组统计,2008—2011年,先后安排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121人,其中,集中实践74人,假期实践47人;在已经完成实践的专业教师78人中,66人已进行了考核,整体优良率为96.97%,合格率为98.48%,如图2所示。此项工作不但改变了企业对专业教师实践流于形式的原有看法,还被专业教师认为是短期提高的最佳“充电”方式,尤其在帮助专业教师树立自信,在教学内容与考证及企业应用贯通、学生思想品德及职业道德教育、团队意识培养、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方面进步明显。专业教师与企业联合申报横向课题、纵向课题则更为活跃,企业也派员参与学院教学或校企共同编写教材、讲义,甚至有些企业直接搬进了校园,在学生顶岗实习基地拓展与毕业生就业推荐上搭建了更为良好的人脉关系,尤为可贵的是,在专业教师心中播下了重视实践的“种子”,为逐步从双师素质教师向“三能”[8](能上理论课、能指导实训、能“立地式”研发)教师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图2 2008--201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考核等级分布

三、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再思考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四年多的管理实践,不仅规范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整个过程,而且取得了在开放环境下加强管理的经验,但回顾整个过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拓展。

1.呼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与主动争取企业支持同步进行

鉴于目前对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仍停留在学校层面,鼓励企业开放资源提供实际支持的相关优惠项目基本未涉及的现状,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依然只能利用教师本人、所在系或学校的有限资源,因而亟待国家与地方政府在政策法规层面加以必要扶持的同时,应主动加大服务力度争取企业支持,赢得专业教师发展的先机。

2.学校政策的横向贯通与实践管理的专项研究同步进行

作为管理者——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之间的横向贯通仍有待完善,特别是现有教科研奖励政策与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亟待调整,在顶层设计中必须融入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在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过程中,虽经过大量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实施过程管理细节的把握与管理问题的研究方面还有待加强,如实践企业的选择对教师教学内涵的后期影响、实践岗位与教师阅历的内在关联以及不同评价主体之间评价尺度差异把握等问题值得关注,在实施完成后利用实践信息进行专业教师实践企业基本条件的校内自我评估工作与系统档案的建立亟待加强,原有学生顶岗实习基地的功能研究空间依然较大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12-01-0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2]黄亚妮.高水平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职教论坛,2006(21):11-1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2006-11-03)[2012-01-05].http://baike.baidu.com/view/2951226.htm.

[4]武俊梅.示范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思考与实践——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1-2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05-10-28)[2012-01-05].http://www.gov.cn/zwgk/2005-11/09/content_94296.htm.

[6]刘红委.高职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0(20):87-89.

[7]王益锋.管理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79.

[8]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体现“高教性”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1(6):68-72.

Present Condition and its Management on Professional Teachers'Participating in Business Practi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ANG Yaoxiang
(Teaching Supervision Section, Wen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Wenzhou,325035, China)

Send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practice in enterpises is an easy way to promote teacher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owever, due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it has not achieved the expected result. After analyzing the reality and making an empirical research, a management approach is introduced from the views of design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practice process and creating a practice atmosphere. It aim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 in an open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 the ident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eachers; Business practices

G451.2

A

1671-4326(2012)01-0034-04

2012-01-15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yb06131);2009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SCG456);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重大招标课题(WZYZB200507)

梁耀相(1961—),男,浙江新昌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督导处处长,副教授.

丁金昌]

猜你喜欢

高职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