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泰因(Lorenz von Stein)在日本
2012-01-11毛桂荣
毛桂荣
(1.[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政治学系,日本东京108-8636;2.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石泰因(Lorenz von Stein)在日本
毛桂荣1,2
(1.[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政治学系,日本东京108-8636;2.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文章探讨石泰因(Lorenz von Stein)行政学理论在日本的影响。文章分析石泰因与伊藤博文的相遇,日本“朝拜石泰因”现象的出现,以及石泰因的“宪政”与“行政”相互抗衡的理论如何具体影响明治国家建设。文章重点分析日本行政学对于石泰因行政学理论,特别是“宪政”与“行政”相互抗衡理论的青睐,以及近年来石泰因理论淡出行政学教科书的原因。
日本;行政学;石泰因;宪政与行政
本文所要介绍和探讨的石泰因,是行政学和行政法学说史上鼎鼎有名的Lorenz von Stein(1815年11月18日-1890年9月23日)。其人的译名有许多不同的汉字表现,如“斯坦因”、“施泰因”等。在日本的文献中,有“须多因”、“斯丁”等的翻译法,更有称其为“石先生”的事例。我在西尾胜《行政学》的中文翻译中,将其名翻译成“石泰因”[1],这里沿用这个翻译。
本文探讨石泰因在日本的影响,主要介绍石泰因是如何被介绍到日本的、特别是伊藤博文与石泰因的相遇,明治时期日本对石泰因的崇拜,以及石泰因的学说对日本明治时代的影响。由于专业的原因,本文将对石泰因行政学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作较多的分析和介绍。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对石泰因其人及其学说作出全面介绍和评价,而在于着重介绍其学说如何流传到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所介绍的“石泰因”也有可能与德国的“石泰因”的评价和影响有所不同。本文所用的资料仅仅限于日语资料。
一 石泰因其人
关于石泰因其人,日语介绍资料很多[2-6]。下页图1为石泰因的照片。森田勉在《社会的概念和运动法则》的译著(1991)中根据新近的资料整理了石泰因的传记[7]。石泰因早年曾先后在基尔大学、耶拿大学、巴黎大学研读哲学和法学。1842年留学法国的石泰因出版了《现代法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一书,有分析认为这本著作对于马克思认识法国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马克思全集中几乎见不到关于石泰因的叙述。日本在19世纪末期就介绍过这本著作,日文版全文译本于1990年出版,译著名为《平等原理与社会主义》。1846年至1851年期间,石泰因在基尔大学担任教员,除出版了一系列有关法制史的论文和著作外,还于1850年出版了《1789年至今的法国社会运动史》,并将“社会运动”的概念引入学术讨论。3卷本著作《1789年至今的法国社会运动史》的序言部分在日本被译为《社会的概念和运动法则》,最新的版本在1991年出版。
石泰因在从事法制史研究的同时,还立足于社会学的研究,明确地把社会和国家区别开来,认为国家和社会是构成现实生活的两大要素,基于这个观点来分析社会运动、阶级对立和社会危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化解社会矛盾、维持国家和社会秩序的理论。石泰因被公认为德国社会学的创始人。在研究了社会这一要素之后,石泰因的研究渐渐转向对国家理论(国家学和国法学)以及行政的研究。基于石泰因在基尔大学的研究活动,基尔大学设立了石泰因行政学研究所,同时基尔大学图书馆收藏了相关石泰因的重要文献资料(文库),包括下文中所说的石泰因与日本人往来的书信。现在这些资料已经移交给基尔大学所在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州的州立图书馆收藏①按照瀧井的资料,文献从1972年开始收集收藏于州立图书馆,1980年转到基尔大学行政研究所,1999年又转到州立图书馆。[4]117[3]40;[4]116-152;[8]1-2。为了叙述方便,以下简称这个文献为“基尔石泰因文献”。
1855年,石泰因开始在维也纳大学任教,直到1887年退休为止。其间出版众多有关国家学、宪法学、行政学的著作。比如,1865年开始出版《行政学》共8卷本,1870年出版《行政学和行政法纲要》,1876年出版《行政学纲要第2版》,1887-1888年出版了《行政学纲要第3版》3卷。他在此期间发表的作品被视为早期行政研究的重要代表。
1882年3月,伊藤博文率团赴欧从事宪政调查。伊藤一行首先访问柏林,此后奔赴维也纳大学求教于石泰因。自此以后,石泰因在日本声名鹊起。
图1 石泰因的照片
二 伊藤博文与石泰因
石泰因在学术上的地位,使其在一定的范围内享有盛名。但是,石泰因在日本声名大作与伊藤博文的访问有密切关联。1882年3月,伊藤往欧洲调查西方宪政时,并没有预定要拜访石泰因,而是在半年之后才有机会往维也纳求教于石泰因。在介绍伊藤访问石泰因之前,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在伊藤访问之前,出于对学术研究(比较法制史等的研究)的关注,石泰因对日本比较关心。这一点可以追溯到1873年的维也纳万国博览会(日本馆)。1882年3月下旬,石泰因致信福泽渝吉,提及他与日本公使馆相关人员的交往,以及对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法制等的关注[4]55-58,121-122。此时伊藤还没有认识石泰因。同年6月3日福泽渝吉回信致石泰因[8]8-9。这封6月3日的回信现存上述“基尔石泰因文献”,是该文献中现存最早的日本人给石泰因的信函[4]120。
第二,日本使馆人员与石泰因有接触。上述“基尔石泰因文献”中,经确认有7名日本使馆人员与石泰因有书信往来。他们中有些是求学于石泰因的使馆人员,有些是为石泰因收集日本相关资料的人员,还有些负责日本拜访人员与石泰因的联络,或做听课准备等工作。这些人员在书信中常常称石泰因为“石先生”。“石先生”成为日本使馆的德国人“讲习”[4]124-125。可以说在石泰因给福泽渝吉致信函之前,石泰因与日本使馆已经有了非常密切的交往,对日本有了相当的了解。在这个意义上,石泰因接受伊藤的访问并为其授课并不突然。
在使馆人员中,河岛醇(1847-1911)的作用值得在这里花一点笔墨。他于1871年到德国留学,学于石泰因。1874年回国后进日本外务省工作,后被任命为一等书记官(相当于一秘),并于1874年9月起,在德国公使馆等地工作。据记载,他在1879年3月以后大约有两年时间再次求学于石泰因。1881年河岛回到日本后,参考石泰因的理论曾提出过政治改革方案。1882年1月,河岛醇致信伊藤博文,言及石泰因。1882年3月伊藤博文往欧洲宪政调查,河岛醇即成为该调查团的一员。据推测,伊藤的石泰因拜访(1882年8月)与河岛的中介和劝说有关[4]126-128;[9]19。日本开设国会后,河岛醇成为政治家参与国政。
另外,渡边廉吉(1854-1925)也是值得介绍的人物。他早年学习德语,1880年为奥地利公使馆三等秘书赴维也纳工作,直到1883年8月回日本。其间在维也纳大学求学于石泰因,伊藤拜访石泰因时,渡边廉吉得到伊藤赏识,其后渡边有机会翻译了石泰因的《行政学》(Handbuch der Verwaltungslehre,Stuttgart,1876),1887 年在日本出版(2007 年信山社翻印出版),并参与明治宪法的起草。
如果说伊藤拜会石泰因有其偶然因素,那么伊藤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见到石泰因就有其必然性了。
1882年3月14日伊藤博文往欧洲调查宪政,先往德国柏林。其成员有河岛醇、平田东助、吉田正春、山崎直胤、山好退藏、岩仓具定、广桥贤光、西圆寺公望、伊东已代治等。伊藤的调查团到德国柏林后,求教于柏林大学的教授戈内斯特(Rudolf von Gneist)先生。明治时代的书籍称他是“虞氏”,是有名的宪法学家、帝国议会议员。戈内斯特等对于日本要设立议会、引进宪政制度表示怀疑,对代表团的态度似乎比较冷淡[2]43-47;[10]98-102。戈内斯特将伊藤等日本代表团交由其弟子莫设(Albert Mosse,日本公使馆顾问)接待和授课,主要为代表团讲解宪法学等。莫设讲课以德文翻译成日语的形式进行,随团的伊东已代治整理了《莫设氏讲义笔记》。日本国会图书馆的宪政资料室收藏有伊东已代治相关文书的原始资料,该图书馆网页还有该笔记的数码资料,可参见其全部内容。其后,莫设来日本担任日本政府顾问,参与明治宪法的起草,对日本的地方自治制度的建设有较大影响。
伊藤在柏林的调查,似乎不得意。伊藤本人也有些意气消沉。不久经过河岛的建议和提示,伊藤决定从柏林转往维也纳,拜访石泰因。1882年8月8日,伊藤到维也纳后,当日拜访石泰因,颇有“相见恨晚”之感。其后伊藤离开维也纳处理公务,于9月18日再次回到维也纳在石泰因处听宪法学等的讲课,直到10月31日为止。石泰因为伊藤一行总共授课17次。莫设的讲课多为法律学的解释,而石泰因的讲课内容社会学色彩较浓,多以英文讲授。对于英文得心应手的伊藤来说如鱼得水,精神大作。听课的记录为伊东已代治整理的《斯丁氏讲义笔记》(1883)①这个记录的内容全文可参见:清水伸1971[2]。。日本国会图书馆收藏有该书的数码资料。同年11月15日,伊藤又邀请石泰因赴日本担任日本政府顾问,石泰因以年事过高为由拒绝了这个邀请,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日本对于石泰因的“钟情”。不久之后,石泰因热在日本渐渐形成。1883年8月伊藤博文完成历时1年半的宪政调查回到日本,成为明治政府的中心人物,着手日本的政治改革和明治宪法的起草。
三 石泰因“朝拜”与“石泰因热”
伊藤的石泰因拜访带来了日本的石泰因热潮,其后出现了被称为“朝拜石泰因”的现象。据石泰因思想史研究者柴田的整理,与石泰因有书信往来的日本人不下50人[8]。前述“基尔石泰因文献”中,可查有57个日本人写给石泰因的书信共148封[4]118。在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可以见到其中部分文献的复印件。
1882年11月5日,伊藤离开石泰因处,拜访石泰因的日本人后继不断。直到1890年石泰因逝世为止的8年,拜访石泰因成为热潮,有学者形容这个拜访热潮为“千客万来”。拜访者有政治家(山县有朋),官僚(金子坚太郎),军人(乃木希典),学者(有贺长雄),宗教家等。石泰因“朝拜”蔚然成为潮流。据听课者描述,石泰因的口才非常了得,而且讲课并不是单方的讲述。石泰因并没有所谓的洋人的高姿态,双方的互动讨论很多,听课者感慨万千。石泰因也从听课者处得到许多关于日本的信息,成为他写作日本相关论文的第一手资料②石泰因的关于日本的文章及其内容,参见:清水伸 1971,84 页[2];瀧井1999,228 -238 页[4]。。
听课的情形在各类听课记录中有所介绍。这里介绍一幅照片。参见下页图2。这是海江田信义在石泰因处听课的照片。海江田信义于1887年往欧洲,经伊藤博文介绍去德国柏林受教于石泰因,1888年回日本,次年任日本枢密院顾问官。听课经由行政学者有贺长雄翻译并由丸山作乐作记录。该记录题名为《须多因氏讲义笔记》,其后于1889年由宫内厅出版,据传这本书的发行量较大。图2是石泰因与听课者海江田、笔记者丸山、翻译者有贺的4人合影照片③这个4人合影照片,参见瀧井1999,导引图片部分,第5页[4];瀧井2003,158页[10]。原资料参见:清水伸1971,导引图片部分[2]。。1889年出版的《须多因氏讲义笔记》,2006年日本信山社出版社复印发行。下页图3中的第1本图书是这份复印资料的封面,可见“須多因(石泰因)讲义、海江田听课、丸山笔记、有贺翻译”的字样,以及须多因(石泰因)的日语片假名标记。图1的“石泰因的照片”之右图为海江田求教于石泰因时,石泰因赠与海江田的照片。
石泰因的讲课笔记,除了上述海江田的《须多因氏讲义笔记》(1889年出版)之外,还有河岛醇编辑的《宪法及行政要义》(图3的第2本书)。这本书也是石泰因的讲课记录,同为1889年出版。此外,部分皇室成员以及皇室机构人员(天皇侍从)也加入了“朝拜”石泰因的行列,其中大部分的讲课内容留有记录。天皇侍从也将石泰因讲课内容转述讲与明治天皇[2]64-65;[9]。
上文提及的有贺长雄为19世纪末日本的行政学者。他于1886年留学欧洲,学于石泰因,1887年归国后在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讲授行政学、国际法、社会学,对传播石泰因的学术思想有相当的贡献。清末预备立宪之际,有贺曾为访问日本的清政府宪政考察团讲课,中华民国初期与古德诺等作为民国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民国的立宪活动[12]第6章;[13]。
图2 石泰因为日本人讲课(海江田)
图3 石泰因讲课记录图书(包括复印版)
在“朝拜石泰因”的热潮中,翻译石泰因的著作、出版讲稿或听课记录流行一时。独逸学协会(德意志学协会)也于1881年9月成立,学习德国或模仿德国成为流行。在伊藤拜访石泰因之后,这个协会翻译了不少与德国相关的著作和信息,也翻译了石泰因的《国家理论》《兵制学》等书籍。在东京大学担当行政学教育的德国人拉托根在这个协会的《行政学》讲座资料由该协会译成日语出版发行。以东京大学法学部的教员为中心的“国家学会”也于1887年成立①关于明治维新后德国模式在日本的形成,参见:山室信一1984,特别是第一章第4节[11],关于国家学会,参见瀧井1999,第6 章[4]。。
石泰因于1890年9月23日去世。10月12日,由丸山作乐牵头在东京召开了一场追悼会。与会者有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伊东已代治等政治家,学者有贺长雄以及其他社会名流,大约近40名。这场追悼会在当时的报纸都有报道,追悼会的合影留存至今[4]110-115;[2]71-74。这场追悼会显示了石泰因在明治日本的影响。
四 石泰因对明治日本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十多年,制定近代宪法、开设国会成为日本国家的政治任务。“明治14年(1881年)政变”之后,主张英国政治模式(议会内阁制)的大隈重信下台,主张德国模式的岩仓具视、井上毅等的宪政构想基本定局,创设德国(普鲁士)式的立宪君主制成为明治政府的既定方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藤博文的欧洲宪政调查的意义常存有争议。伊藤为何要在政府的宪政路线既定的时候前往欧洲(时间共1年半)特别是德国调查宪政,伊藤在石泰因处究竟学到了什么,这不仅仅是相关伊藤的政治生命的问题,也是相关其后日本政治体制的具体走向的问题。
可以说,伊藤通过德国宪政调查,强化了自己在德国模式主流路线的地位,同时通过“石泰因热”放大了他的威望和个人的自信。随着石泰因国家学说、宪政思想、行政理论等的影响力的扩大,以伊藤为中介,众多政治家和官僚、文人等拜访石泰因形成热潮,增加了伊藤的政治资本。在1881年以后日本开始立宪君主制的制度建设。其后,伊藤具体领导了明治宪法的起草和宪政制度的建设。同时,更重要的是伊藤在石泰因的国家学(宪政学)、行政学理论中,学到了具体设计宪政制度的思想。这个思想不仅影响了伊藤的政治生涯,同时影响了日本的宪政建设。这里的要点是“国家”和“社会”,“宪政”(Verfassung)与“行政”(Verwaltung)关系问题的理解。
石泰因认为“国家”和“社会”是构成现实生活的两大要素,而“宪政”与“行政”是国家生活不可欠缺的两个部分[14]第1章。参见下页图4。抽象地说,“宪政”是国家意志的形成(其过程和组织机构),“行政”是上述宪政过程中形成的国家意志的具体执行和实施。一方面,没有“宪政”,“行政”即为无力的;另一方面,没有“行政”,“宪政”即为无内容的。在石泰因的理论体系中,“行政”是支撑宪政体制的制度基础。而且在石泰因看来,“行政”比宪政机构的成立、议会政治的展开更为重要。在石泰因的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理论中,社会是充满矛盾和对立的,在“宪政”的形成过程中,社会的矛盾和对立有碍于国家意志的形成,因而国家不能仅仅依靠“宪政”(即国家意志的形成)来应对社会矛盾。高度自律的行政机构、官僚组织等行政体系的形成,在充满社会危机、阶级对立的社会更为重要。石泰因主张“行政”对于“宪政”的抗衡,“行政”对“宪政”的补充和抑制,强调“行政”在解决社会危机、改良社会中的作用①石泰因的“行政”概念具有社会改良的含意,这一点,比如蜡山正道在其《行政学原论》(1936)就已经指出(23页)。[15]参见森田 2001,210 -211 页。[5]。宪政国家的建设不仅仅是制定宪法,开设国会,更重要的是制度运转的具体行政机制,以及实现国家意志的行政组织的建设和官僚人才的培养。更进一步来说,官僚的培养需要大学教育制度的建设,大学以及大学的法学教育是培养官僚的重要国家机构。
图4 石泰因学说的基本架构
石泰因主张“行政”与“宪政”的抗衡,强调作为“宪政”前提的“行政”的重要性,这是他对伊藤博文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他对明治日本的国家制度建设的重要影响之一。事实上,伊藤在石泰因处吸收到的正是这样的宪政观,并付诸实施[4]第5章;[10]115-128;[16]64-65。1883年伊藤回国以后,首先着手进行皇室制度、内阁制度、大学制度的建设②在这个意义上,日本的(国立)大学制度的建设具有宪政史的意义。参见:瀧井1999,第6章。[4],而不是制定宪法和开设国会。1885年日本设立内阁制度,伊藤为第一任总理大臣,直到1889年制定宪法、1890年开设国会为止,伊藤成为日本历史舞台的主角。这个时期,刚好是明治国家的新制度建设的时期。宫中(皇室)制度、内阁制度、地方制度、公务员制度、大学制度等等都在明治宪法和国会的成立之前基本完成制度建设[17]62-64。因行政学的精髓所在。下文具体探讨日本行政学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五 石泰因与日本行政学:宪政与行政
明治时代,石泰因的理论和著作通过伊藤博文的拜访在日本掀起热潮。石泰因的国家学,或者宪法学和行政学(法)理论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日本。伊藤拜访石泰因的听课笔记也于1883年被整理成《大博士斯丁氏讲义笔记》,之后不少资料在日本公开。其1876年的行政学著作《Handbuch der Verwaltungslehre》3卷本也由元老院的书记渡边廉吉翻译成日语,于1887年在日本发行。图5为渡边廉吉翻译的石泰因的《行政学》第一卷(上卷)1887年版本封面及其2007年复印版。1887年版的3卷本可在日本国会图书馆网页查阅全文的数码资料。1887年,也是威尔逊发表《行政的研究》的一年,真是历史的巧合。1889年,海江田以及河岛醇的听课笔记图书在日本出版。学习石泰因理论成为流行(参见图3,图 5)。
图5 石泰因的《行政学》日语版本(1887年版,2007年复印版)
如上所说,“宪政”与“行政”的关系问题是石泰
19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了行政学的教育。1882年东京大学开设“行政学”课程,德国人拉托根(Karl Rathgen,1856-1921)于1882年到东京大学担当“行政学”的教学直至1890年这个课程终止为止,前后大约有8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学于石泰因的有贺长雄于1887年归国,在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讲授社会学、行政学等。1883年有贺出版《社会进化论》等社会学著作,1889年出版《国家学》,1890年出版《行政学》《大臣责任论》等行政学著作。19世纪末,在日本的大学流行德国官房学的行政学,特别是石泰因的行政学。
20世纪20年代,在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官房学(行政学)教学被中断了大约30年之后,日本的大学又开始讲授行政学。1921年,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与京都帝国大学的两个法学部新设了行政学讲座。东京帝国大学的第一代行政学教员是蜡山政道。他于1920年东京大学法学系毕业后即被录用为助教,1922年升为副教授,不久留学英国,求学于拉斯基(H.J.Laski)和法因纳(H.Finer),又于1928年升为东京帝国大学教授。作为日本的第一代行政学者,蜡山受英国学问传统的影响,构建了实证主义的行政学体系。但是,统观蜡山的著作,石泰因行政学的影响历历可见。比如在他的《行政学原论》(1936年)中,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德国的官房学,特别是石泰因的行政学,介绍他的宪政与行政的关系理论等[15]8-29;[18]。
到了日本行政学的第二代,对于石泰因的关心,不仅仅限于对其理论内容的介绍和评论,而且开始不断出现学术性的论文。在行政学的理论体系的建设上,石泰因成为日本行政学者不可忽视的存在。比如,日本第二代行政学者、京都大学的长滨政寿在1938年著论文,东京大学的辻清明在1943年著论文探讨石泰因的行政学理论体系[19-20]。据辻清明的解释,石泰因主张确立“宪政”与“行政”的相互关系。也即是说,在主张宪政(政治)对行政的控制与影响的同时,也强调官僚制组织对宪政有补充或者抑制功能。这里的宪政是指国家意志的形成,而行政是该国家意志的具体实施。行政受到宪政的限制和规定,但是行政有其独自的领域,这个独自的领域是官房学的行政学得以存在的理由。辻清明赞赏石泰因是因为石泰因主张行政的积极作用。但是,辻清明行政学的基础是追求行政官僚制的民主控制,强调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共存问题。辻清明为何积极评价石泰因的“行政”与“宪政”的抗衡呢?一个解释是,辻清明认为不能对现代民主制过分期待,在立法权不可能超越行政权的行政国家的时代,仅仅要求强化对于行政的立法控制是没有意义的。辻清明企图追求议会民主制控制行政权,同时也期待行政或行政官僚制对于议会民主制的补充和牵制。西尾胜认为,辻清明在期待议会民主主义成熟和安定的同时,也警戒对现代民主制的过分期待,辻清明担心日本民主政治不成熟,而期待行政的积极作用。辻清明的行政理论的纠葛或“矛盾”也是日本社会的矛盾。
石泰因与辻清明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民主制下的官僚制是战后日本的政治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强调官僚制组织对宪政有补充或者抑制功能的观点受到批判,如辻清明的弟子西尾胜的教科书就提及这个问题,他指出,这种承认行政对政治的抗衡,或者行政对于政治的抑制功能,在民主制下是不允许的①当然,这并不否定“行政”在政治控制下的干预社会的公共政策功能。[1]196。
如何评价石泰因的行政学理论尚有许多值得讨论的部分,特别是“行政”功能的定位问题。就日本战后行政学的发展来说,德国官房学、石泰因的宪政与行政关系问题的理解与分析,是众多行政学著作的论题,也是行政学教科书的必备内容。日本行政学的教科书,通常在行政学理论史的部分,从德国官房学描述开始,其后转到19世纪末的美国行政学的发展。关于德国官房学、石泰因行政学的叙述内容相当详尽[14]第1章;[15];[21]12;[22]。石泰因的宪政与行政关系问题也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内容。这个现象其后大有变化。现在,行政学教科书中德国官房学以及石泰因行政学的内容介绍大减。在日本,作为行政学教科书使用较多的是原东京大学行政学担当教授西尾胜的教科书(2001)以及京都大学行政学担当教授真渕胜的教科书(2009)。这两部教科书中,关于行政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基本上介绍美国行政学的理论史,德国官房学和石泰因的行政学没有在文本中出现,而是作为阅读材料,以小资料的形式作补充 说 明 或 解 说[1]10-13;[23]12-13;[24]512-513。由 此 可见,石泰因的行政学理论渐渐淡出日本的行政学教科书。
现代行政是以法治国家为前提的,现代行政学是民主制时代的学问。在这个前提下,以宪政为前提的行政功能如何界定可以有不同的讨论,但是,寄希望“行政”,而不是“宪政”,来调节社会的利益纷争、阶级对立、社会危机的时代已经过去。虽然石泰因的官房学的行政学,在近代国家形成初期“独放异彩”,但是,官房学毕竟不是现代行政学。19世纪的欧洲大陆并没有诞生以民主制为前提的行政学研究[1]12。同样,在这个意义上,19世纪末的日本行政学,也就是拉托根、有贺等的官房学的行政学与其后的现代行政学相差甚远[1]39。日本的现代行政学起始于1921年,蜡山正道等在日本被称为第一代行政学者的道理在于此。
当然,在行政学研究和教育中,对石泰因的关注渐渐减少,并不表示石泰因的学术价值的丧失。石泰因对于宪政体制下的行政功能的分析,还有许多值得参考的部分。此外,在法制史研究、思想史研究中,对于石泰因的关注日益增加。20世纪90年代,石泰因的两部关于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的著作在日本翻译出版,这是欧洲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在国家理论、社会思想史、法制史的研究领域,石泰因越发成为研究的对象。瀧井(泷井)一博以比较法制史视角对于石泰因的研究,森田勉关于石泰因的宪政理论、国家学说、社会和国家理论的研究,柴田隆行的关于石泰因的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社会思想的研究,都是最近的研究成果[4-6,10,16,25],在这个意义上,石泰因的研究进一步深化。相反,石泰因行政学的研究,几乎不见。
六 结语
近代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与英美等国家相比,属于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欧洲大陆国家的行政功能远远高于英美的自由放任政府。在这些后起国家,国家官僚制不是奉行所谓的守夜人国家的思想。日本亦不例外,有学者称日本是“天生的行政国家”就是基于同样的判断和评价。后起国家的官僚制对于社会和市场,是强有力的“看得见的手”。石泰因强调“行政”对于“宪政”的抗衡和补充功能的行政思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产物。这些国家拥有国立大学制度,它是培养国家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官僚后备军的国家机构。法学等的教育成为官僚人才教育的基础,其学问体系是官房学以及其后的行政法、财政学等。欧洲大陆国家的行政法得以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在于此。而英美国家在资本主义的内生式发展过程中,奉行自由放任,对于市场和社会寄希望于“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英美国家几乎没有国立大学,认为政府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培养政府官员的后备军,没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官僚制。行政法也不如欧洲大陆的德法国家发达。
但是,在19世纪末,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对于行政的需求增大,建设现代行政成为时代的需要。以彭尔顿法案为例,美国在19世纪末开始现代公务制度的建设。现代的行政组织、行政预算制度的建设成为必然。在这些领域,事实上欧洲大陆国家先行一步,大陆的行政法等理论体系成为英美学习的对象。威尔逊在《行政的研究》中呼吁学习欧洲大陆的官僚制也是出于上述历史原因。渐而,行政学在美国应运而生。选举政治家与考核和任命行政官等的不同制度的形成,确立了行政不同于政治的独自范围和规范。也即是,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规范的确立。但是,在主张政治行政二元论时,有必要明确政治对于行政的控制的规范,或者说政治对于行政的优越和行政对于政治的从属地位和权能。这就是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共存问题。行政要排除政治的过分干涉,行政有一定的独自的领域,在这个意义上,政治行政二元论有其必要性。同时,要有政治对行政的控制规范,在这个前提下,行政拥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
现代行政学不以行政的合理化来寻求政治的合理化,不期待单以行政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而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谋求行政的积极作用。如此而来,石泰因的“行政”与“宪政”的抗衡理论,即失去其时代的意义。石泰因行政学理论渐渐成为历史,而不是解决民主制时代现实问题的行政理论。在日本行政学的教科书中,石泰因行政学渐渐淡出的理由也在于此。①本研究还参考了以下文献:石川三義、石塚正英、柴田隆行訳、ローレンツ·シュタイン著『平等原理と社会主義:今日のフランスにおける社会主義と共産主義』法政大学出版局,1990年。辻清明「日本における行政学の展開と課題」、辻清明編集代表「行政学講座」第一巻『行政の理論』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年所収。鳥海靖「伊藤博文の立憲政治調査―新史料を手がかり」、鳥海靖ほか編『日本立憲政治の形成と変質』吉川弘文館,2005年。毛桂榮「行政の誕生と交流」、明治学院大学『法学研究』92号、19-90页、2012年1月。
[1]西尾胜.行政学[M].新版.毛桂荣,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清水伸.明治憲法制定史(上):独墺における伊藤博文の憲法調査[M].原書房,1971(岩波書店1939年).
[3]水田洋.須多因先生―マルクスの先駆者で伊藤博文の顧問、須多因先生後記―キールのシュタイン文書[M]//水田洋.知の風景.筑摩書房,1988.
[4]瀧井一博.ドイツ国家学と明治国制―シュタイン国家学の軌跡[M].ミネルヴァ書房,1999.
[5]森田勉.ローレンツ·シュタイン研究―憲法-憲政論-国家-社会学説·法哲学[M].ミネルヴァ書房,2001.
[6]柴田隆行.シュタインの社会と国家―ローレンツ·フォン·シュタインの思想形成過程[M].御茶の水書房,2006.
[7]森田勉訳,ローレンツ·シュタイン.社会の概念と運動法則[M].ミネルヴァ書房,1991.
[8]柴田隆行.ローレンツ·フォン·シュタインと日本人との往復書翰集[C].東洋大学社会学部社会文化システム学科,2011.
[9]堀口修.明治立憲君主制とシュタイン講義:天皇、政府、議会をめぐる論議[M].慈学社,2007.
[10]瀧井一博.文明史のなかの明治憲法[M].講談社,2003.
[11]山室信一.法制官僚時代―国家の設計と知の歴程[M].木鐸社,1984.
[12]熊達雲.近代中国官民の日本視察[M].成文堂,1988.
[13]毛桂荣.“行政学”与康有为[J].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日本学》第17号,2012.
[14]今村都南雄ほか.基礎行政学[M].北樹出版,2006.
[15]蠟山政道.行政学原論:第一分冊[M].日本評論社,1936.
[16]瀧井一博.伊藤博文―知の政治家[M].中公新書,2010.
[17]淳于淼泠.宪政制衡与日本的官僚制民主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8]毛桂荣.日本行政学研究与教育回顾[M]//郭定平.日本政治与外交转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93-144.
[19]長濱政壽.ドイツ官房学的行政学の成立[J].京都大学『法学論叢』第38巻5号、第39巻3号、第41巻1号(1938~1939).
[20]辻清明.ローレンツ·シュタインの行政学説[J].東京大学『国家学会雑誌』(1943)第57巻10-12号.
[21]西尾勝.わが国における行政学教科書の考察[M]//日本行政学会.行政学における教育と研修.ぎょうせい,1991.
[22]手島孝.行政学と行政法学[M]//辻清明.行政学講座:第1巻.東京大学出版会,1976.
[23]西尾勝.行政学[M].新版.有斐閣,2001.
[24]真渕勝.行政学[M].有斐閣.2009.
[25]瀧井一博.シュタイン国家学ノート[M].陸奥宗光,筆記;ローレンツ·フォン·シュタイン,講述.信山社出版,2005.
(责任编辑 郭庆华)
The Impact of Lorenz von Stei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n Japan
MAO Gui- rong1,2
(1.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tudies,Meijigakuin University,Tokyo108 -8636,Japan;
2.School of Political&Public Administr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Lorenz von Stei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in Japan and analyses his encounter with ITO Hirobumi,an influential politician in Meiji Japan,the emergence of“Stein Fever”in Japan and the way that Stein’s thoughts on constitution(Verfassung)and administration(Verwaltung)influenced the state- building of Meiji period.The paper also elaborates the repercussions of Stein’s theory on governmental studies in Japan,and analyses his gradual fading over the horizon of Japa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extbooks as well.
Japan;public administration;Lorenz von Stein;constitution(Verfassung)and administration(Verwaltung)
D731.331
A
1000-5935(2012)05-0039-08
2012-06-19
毛桂荣(1965-),男,江苏江都人,法学博士,日本明治学院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日本政治与行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