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聋汤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
2012-01-11刘志庆谢慧杨靖陈辉贺晓芳
刘志庆 谢慧 杨靖 陈辉 贺晓芳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的病因不明,有内耳血运障碍、内耳水肿、血管纹功能不良、病毒感染、迷路窗破裂、变态反应等学说,许多学者认为系内耳迷路缺氧所致,普遍倾向于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和病毒感染学说。该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病程较短的患者,大多采用皮质类激素、钙离子拮抗剂、低分子右旋糖苷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1],采用高压氧以及三磷酸腺苷(ATP)、B族维生素改善内耳供氧及营养神经等。
中医认为突聋属“暴聋”、“卒聋”范畴,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不外乎虚实,其主要病因病机有风热上扰、气滞血瘀、肝阳上亢、痰湿闭阻等。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有依据病因病机进行辩证施治的,随证处方治疗如证后予疏风清热、化瘀通窍、清肝泻热、化痰清热等、有以活血化瘀为原则的中成药针剂治疗,还有中医传统的针灸穴位治疗等等。
由于多种原因,该病治疗的有效率各家报道不一[1~4]。另外,突聋有自愈性倾向,故疗效不一,且不尽如人意。鉴于此,为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观察了经验方启聋汤结合常规西药治疗SD的疗效,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以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突聋诊断标准[5]的突聋患者60例(65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34耳),其中,左耳15例,右耳11例,双耳4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2±1.6岁;病程1天~100天,平均病程21±1.9天;对照组30例(31耳),其中,左耳16例,右耳13例,双耳1例;男 13例,女17例 ,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3±1.0岁; 病程 2天~98天,平均病程19±2.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听阈曲线呈平坦型、上升型、下降型、不规则型者分别为14、8、6、2和10、12、5、3例,两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6]及伴随症状见表1。两组在男女比例、年龄构成、病程、听力损失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及伴随症状比较
1.2排除标准 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有严重的全身疾病、严重精神障碍或语言障碍,不能按临床试验方案完成试验者;③患耳既往有听力减退史;④受损频率平均听力下降<20 dB;⑤有可追溯的明确病因(耳外伤、爆震、耳毒性药物、明确的相关病毒、细菌感染及其他可导致听力下降的疾病);⑥除第Ⅷ对颅神经外,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的症状,如面瘫等;⑦体检、影像学、声导抗检查发现外耳、中耳、内耳炎性疾病、解剖异常、听神经瘤等。
1.3剔除标准 ①试验因故中断改用其它方法;②资料不完善,无法判断其疗效者;③不按照设计方案治疗,或同时进行其它治疗者。
1.4脱落标准 ①治疗未完全结束而自停治疗者;②治疗结束,但未按要求随访检查者。
所有剔除或脱落病例均如实记录原因。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均列入不良反应统计。
1.5治疗方法 采用双盲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治疗组按常规剂量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三磷酸腺苷、辅酶A静脉滴注治疗 ,第1~5天加用地塞米松10 mg,第6~10天地塞米松减为5 mg,同时每日给予启聋汤免煎剂口服,每次150 ml,每日三次,连续治疗14天为一疗程。启聋汤主要成份为柴胡、葛根、红花、黄芪、丹参、法半夏、明天麻等,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每天口服量相当于生药常规量一剂。
对照组除不用启聋汤外,其余治疗用药同治疗组。
1.6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1周及2周后分别复查纯音测听与声导抗,比较两组治疗二周后的纯音听阈,按照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5]判断疗效,并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表2)。治疗组34耳中,治愈5耳,显效8耳,有效13耳,无效8耳;对照组中,治愈2耳,显效6耳,有效11耳,无效12耳。治疗组29例伴有耳鸣的患者中,21例耳鸣消失,无眩晕、头痛及耳内闷胀感,1例患者伴有头痛,治疗后头痛消失,伴眩晕及耳闷患者各2例,治疗后眩晕及耳闷消失;对照组中12例患者耳鸣消失,无眩晕及耳内闷胀感;伴眩晕的患者治疗后眩晕消失,3例耳闷患者治疗后2例症状消失。说明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启聋汤治疗在改变患者听力值上优于单纯西药组。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耳)
60例(65耳)患者研究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突聋患病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有病毒、细菌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其中内耳供血障碍学说为多数学者所接受,通常认为内耳供血供氧及微循环障碍是导致突发性聋最常见的原因。当内耳供血障碍影响到半规管、前庭时则产生眩晕。因此,改善内耳微循环是治疗突发性聋及其伴随症状的主要方法之一。西药治疗多根据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考虑病毒感染),治疗上采取抗凝药物、营养神经、高压氧、星状神经节阻滞、体外反搏、血液疗法、配戴助听器等疗法,报道的疗效参差不齐[ 3,7~11]。中药多用活血化瘀类成药如舒血宁、疏血通、丹参制剂、葛根素、川芎嗪、天麻素[12~16]等药物治疗以及传统埋线、穴位注射[17,18]等,疗效不一。目前暂无一种公认的权威治疗方案,临床上多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各种物理治疗等。
突发性聋属中医“暴聋”范畴,按病因病机不同,中医文献又有有劳聋、风聋、虚聋、毒聋、厥聋、卒聋、湿聋、阴聋、阳聋、猝聋、聩聋、久聋、气聋等多种不同的名称。耳聋突发 、耳内胀闷,伴耳鸣、眩晕,中医学认为,本病根本原因在于气血失常,耳之脉络不通,气滞血瘀痰凝是本病发生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疾病的始终。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有“ 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耳窍通脑之道路中, 若有阻滞,故耳突聋。”的记录。《 明医杂著· 耳鸣》 卷三有云 :“ 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古今医统 · 耳证门》谓:“ 耳聋证, 乃气道貌岸然不通,痰火郁结,壅塞而成聋也。”《素问·玉机真藏论》 说:“ 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素问·藏气法时论》有云:“肝病者……耳聋不聪”的记载。临床上,患者多有劳累、工作、情绪紧张史,肝郁脾虚者居多。肝郁则气滞血瘀,脾虚则痰凝,耳窍气血不行,发为暴聋,治当以理肝和脾为原则。肝性刚劲,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其性以生发伸展为顺;脾性柔濡,主运化,升清,喜燥恶湿,以健运清升为和。理肝则肝疏及时、得当,气血得行,瘀血得散;和脾则脾运清升,清气上升,痰浊、瘀浊得降,痰湿得运。气血行,痰凝化,则暴聋愈。启聋汤在通气散基础上增减而来,通气散源于《医林改错·卷上》,组成为柴胡、香附、川芎;功效: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之耳聋。启聋汤中黄芪、葛根、柴胡、钩藤等益气通阳、理肝疏气,法半夏、石菖蒲、明天麻等和脾燥湿化痰,丹参、水蛭等祛瘀通络,共奏理肝疏气通瘀、和脾消痰之功,则耳聋得愈,耳鸣自除。使用启聋汤时,应避开妇女月经期、怀孕、哺乳期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从文中结果看,在西药基础上加上启聋汤治疗突发性聋,无不良反应,且有效率达74.4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孙喆,黄银爱.耳聪胶囊治疗血瘀症突聋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8,29:1 400.
2 罗祝芬.58例中老年人突聋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01,7:1 103.
3 郑爱喜,胡蓉杰,魏正平.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19:568.
4 高右,王菊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7,5:68.
5 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69.
6 孙喜斌,李兴启,张华.中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残疾标准介绍[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447.
7 郑爱喜,胡蓉杰,魏正平. 银杏达莫与巴曲酶联合治疗平坦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2011,19:568.
8 魏明辉,向登,谭穗平,等.抗凝药物治疗对突发性聋疗效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4,15:46.
9 王卫国,许荣,路荣忠,等.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再评价[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356.
10 江刚.微波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0:89.
11 刘贵明,丁学琴,许国忠,等.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97.
12 覃启才,黄春玲.疏血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听力学与言语疾病杂志,2005,13:282.
13 李宗其等.柴胡降血脂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988,29:62.
14 杜书章、刘萃红. 葛根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38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1:169.
15 胡红.川芎嗪治疗突发性耳聋72例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0:151.
16 汤凌浩,吕梅,洪岭等. 天麻素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07, 47 :71.
17 李天印,孙悦,杨红飞.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61例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 2002,22:663.
18 周敬佐.穴位埋线治疗突发性耳聋2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6,9:1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