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德育内容观及其结构

2012-01-10祝振兵周晓莹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问卷德育内容

祝振兵,周晓莹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330013)

大学生德育内容观及其结构

祝振兵,周晓莹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330013)

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对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眼中的德育教育内容观可划分为代表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国家意志”、反映对他人或物方式的“爱人利物”和反映自我锤炼方面“律己修身”这三个方面。建议高校德育教育应着重加强国家意志层面内容的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时俱进地充实完善、相关思想理论。

德育;德育内容;实证研究

一、引言

德育教育作为人类社会重要的生存内容和方式,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应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中介环节和基本要素,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引发德育对象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改变的动力和方向。所以,一直以来,德育内容及其体系结构的研究是我国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热点。

综观已有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德育教育内容的讨论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如何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将传统美德纳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内容[1];②立足于德育的时代适应性,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的需求来谈德育教育内容[2-3];③从横向比较的视角,结合中西方差异特点来谈德育的内容[4-5];④着力于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探讨或建构层次明晰、逻辑严密的德育内容体系[6-8]。总结众多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德育内容研究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在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侧重于分析和演绎,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对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分析讨论,而实证研究较为贫乏;其二,在研究视角方面,大部分研究是德育教育者从自己的视角来解析德育教育应包含的内容,而从受教育者,从德育教育主体的视角来探讨德育内容的研究尚不多见;其三,方向性、目标性研究居多,德育教育具体内容研究较少。本研究试图从德育教育主体的视角出发,采用实证的方法,尝试建立宏观微观相结合,方向性、具体内容相统一的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体系,以期能丰富德育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同时深入理解大学生的高校德育内容观。

二、研究方法

(一)项目设计及问卷编制

首先进行预调查。在江西省三所高校选择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共60名作为被调查者,采用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请被调查者回答:(1)您认为什么是德育?德育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2)您认为当前高校德育内容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可取的内容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及有关德育的书籍文献设计项目,最终确定16个项目(参见表1)。

将16个项目随机排列。项目采用Likert 5点计分方法,从“1”到“5”5个自然数分别对应“非常不重要”、“不重要”、“不能确定”、“重要”、“非常重要”。问卷的指导语为:

亲爱的同学:

您好!

我们每个人对“德育的内容”都有自己的理解。下面所列各项,全是对高校德育所应涵盖内容的描述。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项目,根据您自己的理解,按照各项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程度,在其所对应的右边的数字上进行圈注。重要程度共分5个等级:“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从“1”到“5”重要程度依次递增。您的回答仅作科研之用,我们会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请放心作答,谢谢您的合作。

如上所述,编制出由16个项目构成的大学生德育内容观调查问卷。

(二)正式调查对象及调查过程

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江西省三所高校抽取了4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采用课堂集体施测的方式完成问卷作答。被调查者答卷之前,研究人员首先口头强调调查仅用于学术研究,承诺保密,并要求被调查者认真阅读问卷指导语后作答。被调查者完成答卷后,研究人员当场回收问卷,同时赠送被调查者纪念品一份。

共发放和回收问卷400份。然后对问卷进行筛选剔除,剔除问卷依据2个标准:(1)大学生德育内容观调查问卷中存在漏答项目;(2)选项明显呈现出某种规律(如几乎选择同样的分数、分数有规律地波动)。结果得到有效问卷382份,有效率为95.5%。被调查者年龄在17岁到22岁之间,其中男生205人,女生177人。

表1 大学生德育内容观调查问卷16个项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N=382)

三、研究结果

本研究使用SPSS 11.5和AMOS18.0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德育观调查问卷16个项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心理健康”、“助人为乐”等大多数项目的认同度都在4.4分以上(满分5分);对“形式政策”、“三个代表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五个项目的认同程度相对其他项目较低,平均分在4分左右。

为了分析问卷的结构,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对问卷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检验,首先将有效问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用来做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组用来进一步验证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随机分为2组的操作,其方法是:先设置一个变量y=1,通过Transform中的Compute模块,令x=NORMAL[y],这样又得到一个变量x。将x≤0的191个case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将x>0的191个case用于验证性因素分析。

表2 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负荷值、共同度和可解释方程变异

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数据KMO=0.80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满足因素分析的条件,所以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以最大变异法正交旋转抽取因素,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16个项目共析出3个维度,累计解释总变异的55.93%。根据各因素所包含项目的内容,我们对各因素进行命名。

F1包含5个项目,其内容为“形势政策”、“三个代表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五个项目,主要反映为对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将F1命名为“国家意志”。

F2包含6个项目,其内容为“团结合作”、“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爱国爱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六个项目,主要体现在以“礼”、“爱”的方式对待他人、他物,故在此我们将F2命名为“爱人利物”。

F3包含5个项目,其内容为“心理健康”、“自立自强”、“自爱自重”、“勤俭节约”、“洁身自律”等五个项目,主要是关于对自我成长的要求,与自我身心锤炼有关,故将F3命名为“律己修身”。

为了检验问卷三维结构的稳定性,我们使用AMOS18.0软件对x>0的191个case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其主要指标拟合指数χ2/df、CFI、TLI、RMSEA分别为1.586、0.914、0.895、0.067。有研究者建议,对于一个拟合较好的模型,RMSEA应不超过0.08,TLI和CFI的值应不低于0.90[9]。所以,大学生德育内容观的三维度模型结构是一个较稳定且拟合较好的模型。

四、讨论

从本研究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认知,对德育教育有着强烈的渴求。这一点可以从表1各项因子较高的平均分中看出,学生在多个项目上的得分,如“心理健康”、“自立自强”等项目上的得分达到了4.5分以上,说明学生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着明确的认识。此外,对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这些《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定的国家意志层面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并不否认这些内容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与其他方面相比,这些项目上的平均得分普遍较低(平均分4分左右)。为了探究其原因,我们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抽象枯燥”,“没趣”,“实践性不强”是学生在评价这些内容的课程时频繁使用的词语。所以,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不能很好地与现实生活衔接可能是导致分数相对较低的原因。如何缓解对这些内容应然层面的必要性和实然层面的无趣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进一步的研究,比如变注解式教学为研究式教学[10],继承并与时俱进地发展这些思想理论,以使其更贴近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大学生对德育内容观分为三个方面,即:反映宏观国家意识形态的“国家意志”;反映对待他人或他物的态度和方式的“爱人利物”;反映对自我的锤炼和要求的“律己修身”。这三个方面从自我、他人和社会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划分,这些内容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我国学者詹万生曾根据德育内容涉及的对象领域将德育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即关于学生个体的德育内容,关于个体和他人的德育内容,关于个体和国家的德育内容(转引自张忠华)[6]。虽然在具体内容上略有差异,但我们的分类与詹万生对德育内容的结构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在一定意义上也支持了这种分类的合理性。所以,高校德育教育的体系设计和内容安排中,可以尝试参照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这样不仅合乎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德育教育的内容也会更加明确,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把德育当做“什么都能往里面装的大箩筐”的尴尬。

从本研究中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德育观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比如对“勤俭节约”、“尊老爱幼”、“洁身自律”等传统美德的重视,而且还体现出对时代需要的关注,比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因环境恶化所引发的环境道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的关注。此外,大学生对于国家意志内容的肯定态度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高校存在的对政治思想教育课堂的逆反心理和“抗药性”并不代表大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否定,而是促使教育者思考如何进行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同时注重与时俱进发展这些思想理论,从而进一步活化我们的德育教育。

最后,虽然本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都进行了比较新的尝试。但由于大学生本身的人生阅历较浅和知识水平有限,站在德育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德育教育的内容可能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德育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这一问题的克服,有待今后对德育教育专家学者的德育内容观进行系统研究以作为补充。此外,对于每个维度下面所包含的德育具体内容,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的抽样研究,并且这些内容也无法穷举,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必要的删减、增补、拓展。虽然存在这些问题,本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上的探索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1]江万秀,李春秋.秦唐时期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J].道德与文明,1992(5):33-35.

[2]刘希明.论德育内容的时代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11-14.

[3]王健.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2-36.

[4]胡青,杨柳.中西方教师德育传统对比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29(2):55-57.

[5]许瑞芳,杨华欣.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81-86.

[6]张忠华.中国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反思与探索[J].教育导刊,2006(10):36-39.

[7]畅肇沁.使用系统思想看德育内容结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132-134.

[8]陈志夫.大学生德育指标体系的构建[J].当代青年研究,2006(2):47-49.

[9]Ho Kyoung Ko,Hyun Sook Yi.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athematics Anxiety Acale for Students[J].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11(1):61-73.

[10]吴少荣.变注解式教学为研究式教学——发挥马列著作课的育人作用[J].高教探索,1987(3):15-18.

G641

A

2012-04-15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10ZD022)

祝振兵(1982-),男,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Email:psychzhu@126.com.

2095-3046(2012)04-0019-03

猜你喜欢

问卷德育内容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问卷网
主要内容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