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地理环境对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影响

2012-01-06金庆凯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特色

金庆凯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论地理环境对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影响

金庆凯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237012)

通过对城市体育特色的内涵的研究,论证了城市体育特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并结合六安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点,探究了地理环境在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中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六安城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

地理环境;城市体育;特色;塑造;六安市

城市体育特色是城市区域内体育厚重的历史经验积累和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城市体育特色具有较强的区域地理和传统文化的根植性和独特性。塑造城市体育特色不仅是满足城市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时代需要,也是“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六安市为例,研究六安地理环境与城市体育特色塑造的关系,论证符合六安城市体育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运行基础和未来嬗变的发展方向,为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塑造提供理论参考。

1 城市体育特色与地理环境

1.1 城市体育特色的内涵

有学者认为城市体育是在城市区域内,人们有目的地从事身体活动,以增进身体健康,追求心理偷悦,谋求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1]。但从广义体育的概念来理解城市体育,那么城市体育的概念应该是在城市区域内人们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城市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2](P729)。据此,城市体育特色的概念应该是特定城市区域内受环境因素决定,它的产生和发展显著区别于其它城市特有的体育文化现象。

1.2 城市体育特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社会学角度下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3](P97)。各城市由于区位、地形、气候、资源等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区别于其它城市的空间环境特征,正是城市间自然地理环境的这种差异为城市体育特色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城市体育特色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同时受城市的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虽然城市人文地理环境对城市体育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影响不如自然地理环境来的直接,但其所产生的作用会表现的更持久、更深入。城市地理区位的不同,以及在历史积淀下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构筑了城市体育形成特色的基础。同时在这些条件的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下形成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民俗民风,被融入所在城市的体育文化中,也彰显出各城市区域内的体育具有一定的外在特异性。

2 六安地理环境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体育发展演变的重要方面。从地理环境条件看,难于解释运动起源的本质,但对具体运动项目的形成、发展和地域传播,则有深厚的地理背景因素[4]。地理环境对六安城市体育的影响,不仅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包含着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2.1 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1.1 地形地貌

六安市比邻大别山,处于淮北平原的斜面上,东北低,西南高,自南朝北阶梯状分布,地形主要由山地、岗地、丘陵和平原四个类型地形构成。根据海拔高低情况,山地分为中山区和低山区。中山区海拔在800m以上,有120多座山峰在千米以上。低山区海拔为400m-800m,山区坡度多为25度以上。其它类型地形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平原、岗地和丘陵。

2.1.2 气候

六安市处于北亚热带的北缘,属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1)季风显著,全年多为偏东风,年均风速为3.2m/s-3.4m/s。2)雨量适中,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900mm-1600mm,年均降水日为112-125.6天。3)气温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全市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为l4.6℃-15.6℃。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1960h-2330h。5)冬季无霜期较长,日光、热量、水气配合良好。

2.1.3 水系

六安市河流众多,市内有45条河流积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主干河流有7条,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境内瓦埠湖、寿西湖、姜家湖、肖严湖等为天然湖泊,水质优良,沿湖物产丰富。另外,六安市的淠史杭综合利用工程,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人工灌区,被列为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淠史杭水利工程主要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运、发电、防洪、旅游等多种功能,目前其所具有巨大的体育功能正日渐突显。

2.2 人文地理环境特点

2.2.1 皋陶文化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后人尊为“上古四圣”。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创“五刑”,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立“九德”,九德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亲“九族”,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5]。作为儒家思想源头之一的皋陶思想,其文化内涵底蕴厚重、遗存丰富、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决定着六安市的民俗民风具有其地域性的特色。六安市至今仍被称之为“皋城”,彰显了城市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2.2.2 历史沿革

六安地区历史久远,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古代在西周境内就产生了英、蓼、六、群舒诸方国。历史上六安地理位置优越,是北接中原,南控长江,出入大别山的门户,又是中原腹地与东南沿海衔接的咽喉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是吴楚之争、楚汉争霸、三国鼎立的战略重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战役,都曾涉及到皖西地域,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地点就在寿县的八公山下。明朝末期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三次攻克六安。六安厚重的历史至今对全市的文化发展仍具有较强的影响。

2.2.3 经济与交通

历史上六安经济开发较早,曾被誉为“金六安”。改革开放后,六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2010年,六安抢抓皖江示范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发展契机,经济建设呈现出速度快、质量高、后劲强的态势。此外,六安区位优越,与省会城市合肥相距仅70公里。境内兼有312等国道和宁西、合九铁路。在建中的济广、沪陕、合阜、六武高速公路和六阜铁路、沪汉蓉高速铁路在境内形成了强大的交通运输网。合肥机场西迁更使得六安的交通更为便捷。六安交通的迅猛发展不仅增强了六安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大城市的联系,也促进了六安更快地融入合肥经济圈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六安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城市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便捷的交通为城市体育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

3 六安地理环境与城市体育特色的塑造

地理环境作为城市体育的发展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能为城市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物质资料。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着各城市体育在发展中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六安地理环境对城市体育特色的塑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地理环境影响城市体育设施及布局

地理环境是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和布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根据六安地理环境特点谋划城市体育设施建设及合理布局,是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前提保障。2010年初,六安实施的“全民健身长廊工程”,构建了“两轴、五园、多点”的布局思路。“两轴”指的是新、老淠河,“五园”指的是九墩塘公园、皋城广场、水上公园、滨河公园和中央公园,“多点”指的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包括学校、社区、企业以及小型公共场所等。以此为基础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六安城区分段、分片、分功能区域,建设适合市民就近健身的包括竞技类、健身类、娱乐类、水上运动等公益体育设施,构建极具特色的市民十分钟健身圈。在已完工的项目中,淠河西岸体育长廊是一个集娱乐类、健身类、竞技类等功能,既相对独立,又主体连续的全民健身主体园。此外,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发文批准六安市舒城县万佛湖风景区为全国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这些无不体现出城市体育与六安地理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

3.2 地理环境打造城市体育文化特色

处于不同地理环境的城市,构成的社会群体不同,人们生活体验、思维方式、文化认同上的差异,自然使得城市体育文化具有地域性特点,同时在城市体育发展中又能演化出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体育文化特色[6]。历史上的六安,人们会自发组织象玩石锁及石担、踩高跷、抵棍、刺杀、爬山、玩龙灯、武术练功等传统体育活动。建国后,六安包括英雄公社、舒茶公社、桃岭公社等公社相继建立体育活动团体,体育人口逐渐增多。武术自古是六安的传统体育项目,门派繁多,传承年代久远。清朝末期,六安九里沟人刘百川,自小拜高僧杨澄云为师,学习少林拳和罗汉神打等拳械,尤以腿法见长,技艺精湛,被称为“江南一条腿”。民国初在上海刘百川用母鸳鸯腿击败了英国大力士康泰尔,受孙中山手书“尚武精神”嘉其为国争光之荣。霍邱的马承志精通少林拳,擅长长短兵器及梅花桩等,尤以镖刀堪绝,被冠以“马金镖”的绰号,曾应召至北洋军队担任武术教练。至二、三十年代,霍邱、寿县两地相继成立武术馆。此后,六安境内民间武术活动盛行,尤其是沿淮一带,人们或早或晚,自发在农家稻场、学校、寺庙、荒岗等处习武。可以看出六安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催生了其特有的城市体育文化,并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3.3 地理环境促进城市体育产业发展

3.3.1 体育赛事

利用地理环境特点打造城市体育品牌赛事已成为六安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2010年六安市首次承办了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和国际女子沙滩手球赛两项大型赛事。随后2011年六安市又顺利承办了全国赛艇锦标赛。乘着发展的东风,六安市又取得了2013年第15届亚洲赛艇锦标赛的举办权。此外,2010年和2011年由六安市政府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在月亮岛水域分别举办了两届六安龙舟邀请赛,旨在为发展有六安市特色的传统赛事,打造一流的水上运动竞技中心,迈出扎实的一步。与此同时六安市的群众体育赛事开展的也如火如荼,如六安市一年一度的迎新长跑、万佛湖健身走、寿县环城跑等活动,参与的人数显著增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推动了六安城市体育的发展,而且正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3.3.2 体育旅游

六安特有的地理环境促进了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六安市结合自身地理资源优势,凭借着山水品牌赛事,有针对性地打造了多款体育旅游项目。如在第四届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舒城万佛湖景区的参展项目被评为“首届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另外,在建的六安南山体育健康休闲产业园,规划面积为600余亩,将构建集特色休闲商业区、生态度假区、水景休闲区、球类休闲区于一体的体育休闲产业园,该项目将着力打造安徽省层次最高、生态环境最佳、功能最完善的城市公共运动空间。

3.4 地理环境对六安城市体育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当前六安城市体育事业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强调了以体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围绕打造滨水绿色文化生态城市,推动城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打造以月亮岛、万佛湖为代表的水上运动文化产业园区,建成园内一流水上运动基地和省级水上人才培训基地。实施“全民健身长廊工程”,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市民就近健身的公益体育设施,打造市民十分钟健身圈。并将市体育馆、市游泳馆、城区全民健身长廊和水上文化产业园区列入“十二五”期间文化体育事业重点建设项目。办好有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充分利用六安市丰富的山水、人文、历史资源,形成“一县一品”体育赛事活动[7]。另外,2011年省体育局、六安市人民政府、皖西学院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建立了围绕六安城市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合作机制。可见六安城市体育的发展战略中处处衍射出地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4 六安城市体育特色塑造应注意的问题

4.1 城市体育特色的塑造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体育特色的构建中应重视与六安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做到既能在发展城市体育的同时,又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对六安生态环境的破坏。首先,发展城市体育要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其次,要在各项城市体育事业决策前加大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论证。另外,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评价体系,促进城市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2 注重城市体育设施与地理环境的融合与发掘

在塑造六安城市体育特色过程中,应重视城市体育设施与六安地理环境的融合与发掘。首先,要依据六安地理状况合理布局城市体育设施,体育设施的布局要结合包括地形地貌、交通、区域人口数目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保障六安市居民都有公平地使用体育设施的机会。其次,使城市体育设施的建筑风格能与六安自然地理环境相得益彰。另外,城市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布局要与六安地理环境实际相结合,量力而行,不盲目追求城市快速发展,避免公共资源浪费。

4.3 注重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发展与传承

地理环境不是造就城市体育文化区域性差异的唯一因素,但地理环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体育的发展。利用地理环境特点塑造的城市体育特色不能只是昙花一现,在战略层面应将其融入到六安的城市发展中。政府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投入,使其形成规模,并逐渐渗透到六安社会文化生活中去。另外,在着力构建六安城市体育特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对它的传承,只有这样业已形成的城市体育特色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4.4 加强城市体育特色与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联系

以体育为新视角去审视城市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文明的发展水平。而城市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必然会融入其所属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利用六安地理环境优势构筑独特的城市体育特色,对于提升六安市的形象和竞争力有着显著的价值。六安市综合实力的提高也必将推动其城市体育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六安城市体育的发展需要“特色”,更要找准“特色”。准确地定位“特色”,才能使六安更具竞争力。

5 结语

地理环境不是塑造城市体育特色唯一的决定性因素,但只有在尊重地理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体育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并以此来形成和发展城市体育特色。六安市在大力构建城市体育特色的同时需根据六安自身地理环境特点,有针对性的规划城市体育发展策略,注重城市体育设施与地理环境的融合,注重特色的城市体育文化的打造与传承,不断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并在发展中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以此实现六安特色城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提升六安形象和城市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马阳旭.城市体育与城市互动发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2):148-149.

[2]尚尔元.新版现代汉语词典[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3]许英.城市社会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2.

[4]朱梅新,张新辉,李进国.新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地理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1):49-51.

[5]胡爱国,印荣,刘靖华.皋陶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6(5):13-16.

[6]郭芳,张强,王贵成,孟令滨.论体育文化与自然环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144-148.

[7]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EB/OL].http://luan.gov.cn/contents/2176/91881.html,2011-04-20.

O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Shaping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orts in Lu’an

JIN Qing-kai
(College of PE,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237012,China)

Based on the research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orts,the article expounds and prov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orts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Moreover,combined with the study of physical geographic environment and human geographic environment,a further probe into the function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shaping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ports in Lu’an is made.And some noticeabl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haping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sports are also raised pointedly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orts in Lu’a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urban sports;characteristics;shaping;Lu’an City

G812.7

A

1009-9735(2012)02-0092-04

2012-01-05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人才基金项目(2011SQRW136);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ASS2012235)。

金庆凯(1979—),男,安徽巢湖人,皖西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特色
六安六面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安徽六安:乡村直播 “云端”致富
艺术天地
《晨曦》
中医的特色
安徽六安:致力打好产业扶贫“特色牌”
完美的特色党建
六安茶香也袭人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