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现状研究

2012-01-04

当代教师教育 2012年1期
关键词:重点学科省属师范大学

赵 英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现状研究

赵 英

(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875)

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属师范大学肩负着我国各省域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办学现状呈现出办学定位的同质性、学科专业的综合性、无处不在的学术性、教师教育的学院化等四个特征。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必然要求省属师范大学基于当前的办学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以更好地凸显“主体地位”,发挥“主体功能”。

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现状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包括西南大学)和34所省属师范大学构成了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与骨架,肩负着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和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任。以2010年为例,这40所师范大学的师范类普通本科毕业生占到全国的29.20%,其师范类普通本科招生数和在校生数也达到了当年的23.87%和26.39%(详见表1)。而且,相对于其他教师教育院校而言,这40所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层次较高、师资力量雄厚、育师文化浓厚、生源素质较好、课程体系完备、实践基地充足,在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表1 2010年师范类普通本科学生情况(数据来源: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就国家层面而言,部属师范大学无疑是全国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就地方层面而言,省属师范大学则是各地教师教育的排头兵,[1]是各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库、策源地和示范区,是各省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引擎。它们遍布于除湖北、陕西、西藏、宁夏之外的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辽宁、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7省市分别有2所省属师范大学 。省属师范大学基本上是所在省域的重点(建设)大学,在各省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教师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共有省级重点(建设)大学28所,比例为82%(详见表2)。

表2 省属师范大学重点建设情况表(数据来源:各学校官方网站,2012-1-3)

在教师培养大学化、教师教育开放化、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职业专业化等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省属师范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改革成效直接关系着我国教师教育的整体发展态势。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省属师范大学作为师范院校的中坚力量,要在新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凸显“主体地位”,发挥“主体功能”,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改革。而所有的改革必然要基于对当前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现状的科学研判。这是推进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基础,也是本文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

二、省属师范大学的整体办学状况

(一)办学定位的同质性

办学定位是对“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的基本回答,是影响高校改革发展走向的关键性问题。刘献君教授认为,高等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2]办学类型主要指“学校的学科结构类型”;办学层次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职业技术型三个层次;办学特色是指学校与其他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办学内涵。[3]

面对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挑战,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以及理性地摸索、实践和反思之后,我国34所省属师范大学在办学定位上逐渐形成共识并趋于一致,表现出显著的同质性(详见表3)。据统计,在这34所师范大学关于其办学定位的官方表述中,“特色”一词出现31次,“高水平”及“一流”两词在一条内非重复出现26次,“教学研究型”一词出现25次,“综合”一词出现21次,“教师教育”一词出现16次,分别占到总条目的91%、76%、74%、62%、47%。由此,可以基本归纳出34所师范大学办学定位的普遍表述,即“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一流)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提出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提出建设“师范性、综合化、开放式、有优势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提出建设“国内影响较大的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提出建设“教师教育为主,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等等。这些关于办学定位的表述基本表明了当前我国省属师范大学改革发展的重心及其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办学方向。具体而言,在当前乃至可预期的未来,我国省属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在办学类型上是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在办学层次上是高水平或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办学特色上则是以教师教育特色为主。

(二)学科专业的综合性

综合性大学的首要特征是学科门类的多样性,即多学科性。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是综合性大学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大学赖以存在的前提。[4]张爱龙根据学校的本科专业有效覆盖的学科门类的数量,将普通高等学校分为综合性大学、多科性大学和单科性大学,认为“本科专业有效覆盖6个及6个以上学科门类”的大学即为综合性大学。[5]据此标准,我国的34所省属师范大学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即已经可以定综合之“性”,而不存在所谓综合“化”的问题了。

1.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设置齐全。据统计,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的本科专业都超过了80个,其中以河北师范大学最多,达到87个;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在70到80个之间;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9所高校在60到70个之间;首都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在50到60个之间。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全日制本科专业数超过50个的学校达到29所,其比例达到85%。在剩余的5所中,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专业为38个之外,其余4所学校的本科专业数都在40到50个之间。

2.本科专业有效覆盖学科门类多。根据资料显示,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0所师范大学都形成了覆盖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11个学科门类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山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7所师范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已经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9所师范大学覆盖了9个学科门类。除未在官网明确公布学科门类数的5所师范大学之外,这34所师范大学中,本科专业覆盖9个以上学科门类的学校达26所,其比例达到了90%,而且其余3所师范大学也超过了6个学科门类的基本要求。

3.二级学院设置与综合大学无异。根据统计结果来看,34所省属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设置与综合性大学几乎一致。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该校设置了文学院、语言科学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法律政治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信息传播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商学院、管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学院、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22个专业学院。如果单从二级学院的设置上来看,根本看不出与其他综合大学的差别。据统计,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超过20个二级学院建制的学校达到24所,其比例为71%。其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数达到34个,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达到28个,四川师范大学达到27个,沈阳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达到26个,天津师范大学达到25个。在其余不足20个学院建制的10所师范大学中,以安徽师范大学和青海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数最少,为16个。

因此,无论是全日制本科专业及其有效覆盖的学科门类,还是二级专业学院的设置,都表明一个事实,即34所省属师范大学均已不再是封闭定向型教师教育体系下的以教师培养为唯一目标的传统师范院校了,而已经转型成为搭建起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学术治理结构的、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多样的综合性师范大学。

(三)无处不在的学术性

大学的根本属性在于学术性,学术性是贯穿大学组织活动的始终并决定和支配大学一切活动进程的根本之所在。“任何大学,都要鼓励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培养高质量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需要学科实力和学术平台的支撑……师范院校应当创造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6]师范大学向现代教师教育转型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学术性的提升,突出表现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以及博士硕士学位点的授权情况两个方面。

1.重点学科实力强劲。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7],标志着该学科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平,是大学学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从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来看,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具有国家重点学科(含重点培育学科)的学校共有10所,其比例达到29%,几乎占到了所有省属师范大学的近1/3。这10所学校共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3个(含重点培育学科8个),其中以南京师范大学最多,达到9个(含重点培育学科1个)。就教育学学科而言,南京师范大学拥有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拥有教育技术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天津师范大学拥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个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师范大学拥有教育学原理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分别拥有课程与教学论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8]因此,我国省属师范大学共有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7个(含重点培育3个),占到了全部33个重点学科的21%。这些学科集中代表了我国省属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的最高水平,并在某些研究领域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除国家重点学科外,省属师范大学都还拥有一大批省级重点学科,表明这些学校的诸多学科达到了所在省域的高水平。据统计,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拥有10个以上省级重点学科的学校达到22所,其比例近65%。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3个外,其余11所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均在5个以上。因此,综合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省属师范大学现有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2.人才培养层次高端。研究生的培养是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基础的,并以学术训练为主线而进行的。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也是建立在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基础上的。因此,博士、硕士学位点的拥有情况,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高低。

从博士学位点情况来看,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有21所具有一级博士授权资格,比例达到62%。其中,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超过10个,分别达到22个、19个、17个、17个、14个、10个。这6所学校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数以山东师范大学最低,也达到了76个;而最高的南京师范大学则已经达到130个。河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7所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均在5个以上,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在50个左右。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8所学校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为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数在10-30个之间。这21所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校,基本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以湖南师范大学最多,达到13个。

从硕士学位点来看,34所省属师范大学均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4所学校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均达到30个以上,其二级学科硕士点均在170个以上。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16所学校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均在20-30个之间,其二级学科硕士点校均在130个左右。杭州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12所学校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在10-20个之间,其二级学科硕士点校均在100个左右。淮北师范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8个和7个,其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66个和32个。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32所具有1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硕士点,其比例达到94%。

(四)教师教育的学院化

教师教育是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和特色之所在。继续做优、做精、做强教师教育,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建成省域内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政策咨询的基地和中心,是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普遍目标。在师范大学综合化发展的进程中,教师教育的学院化趋势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均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学院,负责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

1.机构类型及名称。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类是以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10所学校为代表的“教育学院”;一类是以湖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17所学校为代表的“教育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归入此类);一类是以南京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7所学校为代表的“教师教育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学院'归入此类;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3所学校的'教师教育学院'分别挂靠其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不归入此类)。部分师范大学因其人才培养特色而设置了职能独特的专业学院,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立的专门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职业教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设立的专门培养培训藏汉双语师资的“民族师范学院”等。此外,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还分别设立了专门负责师范生实习实践以及在职教师培训的教师教育处、顶岗支教指导中心(教师教育中心)等行政协调机构。与此同时,以杭州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8所师范大学还设立了专门从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初等教育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的“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归入此类)。

2.办学层次及水平。在34所省属师范大学中,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13所学校的教育(科学)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其比例达到38%,并且34所学校全部具有相应的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是推动我国教育学科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除7个教育学的国家重点学科外,很大一部分省属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还拥有教育学的省级重点学科,如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以及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是安徽省重点学科;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应用心理学是山东省重点学科;等等。因此可以说,省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或教师教育学院是其所在省域教育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并承担着大部分的教师教育任务。

3.学院内系所设置。师范大学的教育(科学)学院普遍设有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学前教育学系和教育技术学系;首都师范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还设置了教师教育系;辽宁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还设置了特殊教育系;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4所学校的教育学院还设置了课程与教学系。这些学院挂靠或下设各类研究所、中心。其中,教师教育研究所5个,如天津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青海师大的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所归入此类);教师教育研究中心6个,其中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分别是所在省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4.学院的职能作用。在部分省属师范大学内,教师教育学院已经完全承担起教师教育的相关职能。比如,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从2010年起就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浙江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是“为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打造教师教育品牌而成立的一个新型的独立性、专门性、实体性学院”,由“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相关专业、学科教师与各学院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的教师”组建而成,承担“制定全校教师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具体实施教师教育的教学工作”,并成功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大学+师范”教师教育模式。西华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是出于“整合全校教师教育资源,强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功能,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彰显教师教育特色”而成立的,由“教师教育学院和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西华师范大学培训中心”两个部门组成,主要承担“全校教师教育通识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国家级、省级、民族地区和地市级教师培训任务”。四川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学院是学校为了适应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成立的一个“以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集教学、研究、管理为一身的专业性教师教育机构”,主要负责“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职前培养、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教育硕士及科学硕士的培养、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工作,即“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和发展全过程负责”。此外,福建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也组建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负责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以及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等教师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省属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表现出明显的同质性,就当前的发展状况而言也较为一致。可以说,只有水平的高低,而无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在其“十二五”规划中,省属师范大学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发展取向。一是综合性取向更加明显,其服务面向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培养培训,而是扩展到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方面面。如首都师范大学提出要“主动服务'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天津师范大学提出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构建创新体系的工作重点”;海南师范大学提出要“积极顺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学校办学的新要求”;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为提升全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做出更大贡献”。二是学术性取向更加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二五”规划中,共有沈阳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8所学校明确提出“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浙江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学校提出“学术兴校战略”;其他学校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性。

在这种综合性和学术性发展的背景下,省属师范大学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突出其主体地位,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如何在综合大学的框架内突出教师教育的主体地位;第二,如何发挥综合大学学科优势对于教师教育的支撑作用;第三,如何确保教师教育学院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和资源;第四,如何在综合大学的氛围中营造使未来教师“涵濡浸渍”于其中的教师教育文化;第五,如何引导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既“顶天”又“立地”;第六,如何在综合大学的框架内构建起教师教育学院与其他专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机制;第七,如何在教师教育学院化的背景下,构建起师范大学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幼学校之间的协同机制;第八,如何在办学定位同质性的情况下凸显各个师范大学各自的特色等等。

[1]梅新林.省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3):14-17.

[2]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3(1):24-28.

[3]郭桂英,姚林.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2(1):59-62.

[4]林永柏,曾蜀云,姜平平.综合性大学的涵义及特征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2009(1):91-94.

[5]张爱龙.我国高等学校的一种分类法[J].中国高等教育,2001(3-4):62.

[6]袁贵仁.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创新师范院校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3-6.

[7]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学科评选项目简介[EB/OL].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zdxkps/zdxk/2012-01-04.

[1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EB/OL].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zdxkps/zdxk/2012-01-04.

A Study o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in Provincial Normal Universities

ZHAO Ying
(Institute of Teacher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Key Research Center for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Beijing 100875,China)

Provincial universities,as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for basic education in their provinces respectively.At present,the education situation of our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shares the following four features:the similar school running orientation,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discipline,the omnipresent academic atmosphere,and the academicaliz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An open and flexible system of teacher education featuring normal universities-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participating calls for the reform of 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To present their“dominant status”and exert their“main function”,the provincial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specific reforms based upo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Provincial universities;Current education situation

G659.28

A

1674-2087(2012)01-0073-06

2012-02-10

赵英,男,山西昔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所、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山西师范大学校办秘书,主要从事教师教育政策和师范大学发展战略研究。

[责任编辑 张淑霞]

猜你喜欢

重点学科省属师范大学
黄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简介
——生态学
广东省重点学科:兽医学科
广东省重点学科:畜牧学学科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40家省属企业捐款1000万元
2015 级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状况调查概述——以某地14 所省属本科院校预科生为例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