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量”测量工具及其在改善中学生“成绩缺憾”方面的应用实验设计
2012-01-04任凯
任 凯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学习能量”测量工具及其在改善中学生“成绩缺憾”方面的应用实验设计
任 凯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课题以英国“学习能量”理论及其测量工具为主要研究手段,针对中学生underachievement即“成绩缺憾”(国内学界统称为“学业不良”)问题,对“成绩缺憾”中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及利用其来改善该学生群的学习质量和成绩进行研究。研究采用多种定量和定性手段相结合,探索如何将学习能量理念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最佳教学模式。
学会学习;学业不良;学习能力测量;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学习能量”(Learning Power)及其动态测评工具——“有效终身学习指标”(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是英国教育学界近几年来研究开发的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的一种新的话语和手段,为切实改进教学法、进行课程变革、开展个性化学习以及发展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框架。本课题力图通过实验的方式,从社会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学习能量”理论及其测量工具在中国教育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开发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能量指标测量工具,以及一套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终身学习习惯的“学习能量”教学法。同时,以“学习能量”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支撑,对“成绩缺憾”中学生(即取得的成绩比其潜力或所预计的水平要低的学生,英文表达为underachievement)进行学习干预,检验该理念在解决中学生“成绩缺憾”问题方面的成效,并论证改变目前国内学界以“学业不良”来统称underachievemen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实验的缘起和意义
课题研究者在英国进行博士研究期间,作为University of Bristol(布里斯托大学)“学习能量”研究组的一员参与了“学习能量”及其测量工具的研发工作,并获得英国政府海外研究人员奖学金(Overseas Research Students Awards Scheme)的资助,专门研究英国中学生“成绩缺憾”与其“学习能量”之间的关系,及如何利用“学习能量”理念来改善在英国普遍存在的“成绩缺憾”问题。该课题在英国结题后,研究者及英国同事非常期待能够把该课题放在中国的教育情境下进行延伸和拓展研究,此想法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郝文武教授和副院长(也是研究者博士后合作导师)田建荣教授的大力支持,并成功申请到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49批资助。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能量”核心科研小组的学术带头人,也是“学习能量”的缔造者之一Ruth Deakin Crick博士还担任了本项目的顾问,该小组也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题之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源于其对中国教育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目前,发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培养有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公民,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重点,这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要内容。“学习能量”的理念及其测评工具正是反映了21世纪教育的这一发展走向,它顺应了教育制度培养具有灵活性、创造力、富有活力的终身学习者的需要,而这样的人可以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好的贡献。此外,国内目前还缺乏对学生学习投入和参与程度的准确测量和相关干预研究,引进学习能量项目可以填补这一空白,因为通过学习能量的测量工具“终生有效学习指标”可以系统测量学习者的学习倾向、对学习的态度和价值观,并可将此和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联系起来。
“成绩缺憾”译自欧美教育政策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教育研究领域——“underachievement”,即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其学习的潜能。国内虽对此概念和相关理论已引进并作了一定研究,但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对其的通用翻译——“学业不良”(台湾学界亦翻译成“绩效不良”)没有准确体现出该概念的内涵,且带有明显的负面意味。此外,还有部分研究者将“学业不良”与“学习困难”(learning difficulties)、“学习失能”(learning disabilities)和“低成绩”(low achievement)混为一谈,因此很有必要对underachievement中文翻译的“信,达,雅”重新做一实证探讨。而由于“学业不良”的提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国内其更多地局限于学术界尤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并没有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中作为一个普遍提法来使用。根据相关研究经验,这里笔者暂且试将其翻译为“成绩缺憾”。虽然中文里还没有这样的固定表达,但不可否认“成绩缺憾”的青少年在国内呈上升趋势,也越来越得到众多老师、家长、教育界人士和社会的重视,由于没有合适的相关术语,他们通常用诸如“这个学生挺聪明,但是成绩不理想”,或者“这个学生可以学得更好”这样的话语来描述“成绩缺憾”。
“成绩缺憾”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为它会直接对学生个人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一个学生的潜力没有在学业成绩中很好地体现出来,可能会影响到他今后的事业和一生。而大批成绩缺憾者的出现对整个国家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因此,欧美政府高度重视成绩缺憾问题,并制定了相关教育政策来减少成绩缺憾的出现。成绩缺憾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包括性格和心理问题)等诸多原因,研究表明它较常出现在中学生当中。[1]本课题则从测量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能量”,即其对学习的投入和参与程度入手,试图揭示它与“成绩缺憾”之间的关系,并以此研究结果来设计干预方案和教改措施,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本课题成果可用来更好地促进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创新教学的发展,特别有益于探索改进教学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的双重提高。实验结果也为今后继续开展相关学习能量干预的课题打下基础。总而言之,研究学习能量测量工具在中国教育环境下的应用,发现成绩缺憾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并利用该研究结果进行学习干预,对于改善我国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建成学习型社会的指标体系和实践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理论依据和目的
(一)学习能量:有关学习的倾向,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能量是近几年来由英国学者Claxton首先在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的概念,[2]25自2000年以来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研究者根据有关“学会学习”和教学法的现有文献和实践,试图发现那些有效终身学习者在学习上的共性。通过连续性因子分析,识别出学习能量的七大维度,即改变与学习(Changing&Learning)、意义建构(Meaning Making)、探究意识(Critical Curiosity)、创造力(Creativity)、学习关系(Learning Relationships)、战略意识(Strategic Awareness)和心理弹性(Resilience)。这些维度本身具有区分能力,并为探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
学习能量可以定义为一个联合起来塑造个体参与学习机会的价值观、倾向和态度的复合体。[3]如下图所示,它是复杂的,并嵌立在特定社会和时间的情境下。因此它的理论基础不仅包括社会文化理论,还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动机理论。学习能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复杂的可以理解为“旅程”的学习过程中,它构成必要但并不充分的一部分,且发生在跨越一定时间的人际关系的情境之下。它是学会学习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从学习对象来讲,它又横跨各种领域,适合校内和校外学习及不同的学习科目。
图1 作为学习旅程一部分的学习能量(图中阴影部分代表学习能量)
图2 学生的个人学习能量“蛛网”反馈图
学习能量是通过七项相对稳定的个人素质来体现的。这些素质是个性化、可自生的,一方面“向回”反映出学习者的身份、人格和愿望,另一方面它们也可以被驱动来“向前”帮助个人获得知识、技能和理解,以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学习主体(见图1)。获得“良好”的考试成绩是这个学习旅程中必要的但并非充分的一部分,而要实现成为有能力学习者的目标,需要学习主体有意识、累积性地调动其个人的愿望、德行、知识、技能和理解,并将其导向具有道德及战略意义的方向。[4]由于自我管理型学习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5]因此通过与前者的联系,学生有关学习的倾向、态度和价值观,即他们的学习能量对其的学业成就会有末梢性,但具渗透力的影响。
(二)学习能量的测量工具:有效终身学习指标(ELLI)
有效终身学习指标(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简称ELLI)是测量学习能量的工具,以在线回答90道问题的自我汇报型问卷形式出现,问卷中不同的问题与学习能量的七大维度分别相对应,并打乱排列,回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体验选择相应答案即可。回答完毕,学生可即时在线获得其学习能量的直观蛛网型反馈图(见图2)。问卷目前已有近两万人次使用,对已有数据进行的信度分析表明,该测量工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七个维度的Cronbach Alpha信度系数均大于等于 0.70。[6]ELLI问卷的内容现已翻译成中文并审核完毕,只待上传网站并制作网上问卷版本。
本测量工具主要有四大评估目的:首先,问卷的结果使学习者能够反思并认识到其个人学习能量在七个维度上的特点,并且经过辅导可以有意识地给予学习任务相关精力的合理分配,从而能更好地对其自身学习态度和行为负责;其次,该在线问卷程序以柱状图的方式让老师直观地看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能量情况,从而将其用于改进教学当中;其三,它可以用于学校的自我评估;其四,它可以促进对跨越不同体制和人群的研究。[3]本课题的重点在于探索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习能量的这些维度和成绩缺憾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用来帮助这些成绩缺憾者提高成绩和学习质量。
国内有关学会学习的研究文献较多,和国际基本同步,但缺乏像“学习能量”这样从学会学习理论而发展而来的新理念。此外,国内普遍通行的是对学生认知和感知学习风格(即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的研究,像学习能量这样对学生有关学习的倾向、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研究和测量目前还几乎是空白。
(三)underachievement:从“学业不良”到“成绩缺憾”
正如国内学者刘晓陵等人[7]所提出的:如何认识和怎样改善学业不良(underachievement)是中外教育界、心理学界的充满挑战和吸引力的研究领域之一。Underachievement是一个涉及了多学科的领域,跨越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教学法、测试学和学校效能等学科。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概念,[8]在西方相关的研究文献颇丰,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9]然而,文献综述表明 underachievement尽管是教育政策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并且多年来一直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有关其定义及鉴别并无定论,对其的有效干预也还在探讨当中。
西方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定义underachievement。[10]心理学角度将具有 underachievement的人看成是那些认知能力测试的结果要明显高于其学业成绩的个体学生,而社会学角度则将其看成是那些学业成绩低于某一选定参考组的学生群,比如英国教育界一直高度重视的男生的underachievement问题。在北美学界更多地采用的是心理学界角度,而在欧洲则更多地采用社会学角度。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学角度,因为它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此概念的实质即未实现的学业潜力。课题采纳Reis和 McCoach[11]对 underachievement的定义,即某一学生预期成绩(基于其智力认知水平)和实际成绩(考试成绩或者老师评估)所存在的严重差异。这一定义可以识别各种学业水平的underachievement,不仅包括低成绩,也包括成绩较高的学生。
国际学界对underachievement的早期研究主要在诊断和分析原因上,后来逐渐加强对干涉方法的研究。其理论框架也经历了从纯心理学实证主义即把具有underachievement的人当作有心理问题的患者,到摈弃把学生当患者和被测的思路,而是把underachievement作为教育问题,放在学校的环境之下去探讨,争取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配合。研究方法也从早期纯定量的方法论到目前通行的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在探索underachievement的研究当中,课程、教学法、测试学、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等问题都是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学习的过程本身却大大被忽略。鉴于目前国际范围内对发展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深度学习习惯的重视,本研究将着重分析学生underachievement与其学习过程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内相关underachievement的研究虽然有相当的发展,并且吸引了诸多研究者的重视,但正如刘晓陵等人[12]和师玉生、安桂花[7]所评价的:仍然处于概念混乱、理论不统一、方法单一的局面。研究者认为国内underachievement研究的首要问题出现在概念上,也就是把它和学习困难或学习障碍(learning difficulties)混为一谈,统一称为“学业不良”;同时,大量课题中的学业不良就等同于“低成绩”(low achievement)(如田澜等[13])。另外,由于“学业不良”的提法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国内多局限于学术界尤其是教育心理学领域,而没有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作为一个提法来使用。因此,有必要探讨用“成绩缺憾”替代“学业不良”来指underachievement的可操作性。
(四)利用“学习能量”理论来解决“成绩缺憾”问题
国内有关underachievement的研究所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对学生认知风格和心理问题的探讨 (如罗薇等[14]),缺乏对成绩缺憾者整体学习倾向、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测量和探究,所以很有必要引进学习能量来研究中国的成绩缺憾问题,并利用研究结果来探索如何改善成绩缺憾学习者的成绩。学习能量网上测量工具的引入,将首次系统地测量学生的学习倾向及对学习的价值观和态度,填补此方面研究的空白。另外,课题也试图从教育社会学和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学习能量”作为一种新的讨论“学会学习”的语言在中国学校使用的适应性、可扩展性和在改进教学方面的适用性。同时,鉴于“学业不良”提法的诸多局限性,提出一个表达underachievement的新的中文概念“成绩缺憾”,并对其在国内教育界的使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三、实验主要内容、思路和技术
本课题以研究者参与研发的“学习能量”理论及其测量工具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中学生的“成绩缺憾”现象,对国内“成绩缺憾”中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及利用其来提高该学生群的学习质量和成绩进行研究。通过基于成绩缺憾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对其进行一学年的学习干预,探索如何来将“学习能量”理念用于中国的教育环境,并用以建立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调查中国教师和学生对于“underachievement”(成绩缺憾)这一西方教育理念的反馈和认可度,寻求更准确的表达此概念的中文提法。
(一)实验取样(sampling)
实验将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地学校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学的初中二年级和高二年级学生中展开(两个年级现在分别大约有260名学生)。选取这所普通标准中学而非重点中学的原因是希望看到更多层面的学生及其不同情况的学习能量。另外,这两个年级的学生相对高年级学生课业负担相对较轻一些,有时间参与到课题里来,同时又比低年级学生更能体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且皆能提供上一学年的有效学习成绩以方便进行干预前后成绩对比。
(二)“学习能量”ELLI教改流程
在应用实践中,基于学习能量理念进行的教改在英国及国际范围内(澳洲,马来西亚,巴林等)得到了众多参与学校的好评,尤其是其学习能量干预项目帮助不少学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15]目前其研发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该流程也是本实验在43中开展“学习能量”教学改革的框架依据。
图3 “学习能量”ELLI教改流程图
(三)实验干预工具
“学习能量”研究组研发出了一套策略和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其学习能量维度的相对弱项,并在多所学校进行了案例研究,证明其是行之有效的,现已出版成相关文献,可供本实验参考使用。
(四)研究方法
课题采取多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针对国内的教育情境,拟使用统计方法和老师及家长命名相结合的方式来鉴别“成绩缺憾”学生群体,同时也将用同样的方法识别与前者对应的overachievement(“成绩突破”,即学习成绩明显超出了其所展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群体。学生的学习能量数据将通过中文版的网上“有效终身学习指标”问卷获得。该问卷的结果一方面以直观“网状图”的形式供学生和老师探讨其学习能量,另一方面其数据库又给了研究者以统计数据可以定量比较“成绩缺憾”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在“学习能量”七个维度上的情况,据此研究者可以发现中国“成绩缺憾”学生可能具有的学习倾向特点。实验假设这个群体学生的学习能量是较弱的,具有较强的被动性、机械性和停滞性。此后,进入定性数据收集阶段,研究者将分两个年级,与抽样的“成绩缺憾”学生和“成绩突破”学生及其教师和家长代表分别展开“核心群体”座谈(focus groups),以“学习能量”理论框架为基础,与他们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业成绩进行讨论。此外,研究者还将再从中选出四位“成绩缺憾”学生进行叙事性访谈(narrative interviews),了解他们具体的学习体验。这些都有助于提供有关“成绩缺憾”青少年学习能量的深度数据。
主要数据将采用SPSS和NVIVO软件分别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定量方面的主要分析内容:使用相关性分析(Co-relation)来调查学习能量各个维度与学生成绩的关系;利用线形回归(Linear Regression)模型识别“成绩缺憾”和“成绩突破”群体;使用双向ANOVA来分析不同成绩群体的学习能量特点,同时可比较男女学生,高一和初二学生在学习能量上的差异;用匹配T检验(Paired T-test)来比较干预的效果。定性方面:拟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核心群体”座谈数据。此外,还将使用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即叙事分析法(narrative analysis)来分析叙事性访谈的数据。
(五)预期成果
开发一套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能量”测量工具,以及提高中国学生尤其是“成绩缺憾”学生的学习能量,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并养成良好终身学习习惯的学习能量教学法;论证和说明学界改变目前以“学业不良”来表达underachievement的必要性;比较中英青少年在学习倾向上的异同;促成中英研究者就“学习能量”课题的合作,并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若干。
(六)实验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在中国学校环境里准确定位“成绩缺憾”和“成绩突破”学生组。
2.中文版学习能量问卷的制作及网页建设和维护。
3.如何保证中国学生认真、如实回答问卷问题。
4.根据中国成绩缺憾学生的学习能量特点和老师配合,设计相应的学习干预策略。
另外,实验中还有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例如,如何对“成绩缺憾”学生适当称谓以免对学生造成可能的负面心理影响,如何有效组织学生在线回答问卷,及一对一学习辅导谈话的时间、地点等,都需要到时具体和学校商榷和解决。
四、实验阶段和进展
整个研究实验的流程如图4所示。
图4 研究实验流程图
在西安市第四十三中学的实验阶段安排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1.5-2011.9:制定并完善实验方案,对骨干老师进行“学习能量”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建设和测试中文问卷网站。
(二)干预前阶段 2011.10 -2011.11:
1.收集初二和高二两个年级学生上学年的学习成绩,确定“成绩缺憾”和“成绩超常”学生,选择听课。
2.组织全体学生完成网上问卷即收集学习能量定量数据,并定量分析“成绩缺憾”学生群体与其他群体学生相比学习能量的特点;通过“核心群体”座谈、叙事性访谈和采样听课,收集并分析有关学生学习能量及实际学习情况的基本定性数据。
(三) 干预阶段 2011.11-2012.6:设计教学改革路径并实施干预,包括与老师配合进行的“成绩缺憾”学生的整体干预,及研究者对其中抽样的十名学生采取的一对一学习干预。
(四)干预后阶段:
2012.7-2012.9:全体学生完成第二次学习能量问卷,收集本学年学习成绩,对干预前后的学习能量和学习成绩进行定量比较,并与对照组横向比较干预效果;与“成绩缺憾”学生及其老师、家长进行第二次“核心群体”座谈,定性比较对学生学习能量和学习成绩的干预效果。
2012.10-2012.12: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实验成果,进行学习能量在中国教育环境下的理论深化与推广。开发出第一代中文版的学习能量网上问卷和提高中国学生学习能量的教学法,并设计新的一轮实验,逐步扩大实验范围。
[1]Butler-POR,N.Underachievers in School:Issues and intervention[M].Chichester:Wiley,1987:105.
[2]Claxton,G.Wise Up:The Challenge of Lifelong Learning[M].London:Bloomsbury,1999:25.
[3]Deakin Crick,R.Learning how to learn: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ower [J].Curriculum Journal,2007,18(2):135-153.
[4] Deakin Crick,R.& Grushka,K.Signs,Symbols and Metaphor.linking self with text in inquiry based learning[J].Curriculum Journal,2011(4):447 -964.
[5]Bidjerano,T.& Dai,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g-Five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17(1):69-81.
[6]Deakin Crick,R.& Yu,G.The 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ELLI):Is it valid and reliable as an assessment tool? [J].Educational Research,2008,50(4):387-402.
[7]刘晓陵,金瑜,陈宝忠,等.学业不良学生鉴别和诊断之实证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4):34-36.
[8]Younger,M & Warrington,M.Raising Boys'Achievement[M].London:DfES,2005:5.
[9]Crane,A.R.An historical and critical account of the accomplishment quotient idea[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1 Psychology,1959(29):252 -259.
[10]Plewis,I.Underachievement:a case of conceptual confusion[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1(17):377-385.
[11]Reis,S.& Mccoach,D.B.The underachievement of gifted students: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do we go?[J].Gifted Child Quarterly,2000,44(3):152-170.
[12]师玉生,安桂花.近十年国内关于学业不良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52-53.
[13]田澜,谈春华,叶甲友,等.126名学业不良高一新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J].中国学校卫生,2004(5):601-602.
[14]罗薇,王芳,刘艳虹.初中学业不良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1):58-63.
[15]Deakin Crick,R.Learning power in practice:a guide for teachers[M].London:Paul Chapman,2006:32-50.
The Assessment Tool of Learning Pow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versing Underachievement at Secondary Schools:Research Design
REN Kai
(College of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The project is designed to be a pilot study of the learning power of underachieving adolescents in China and adopts a mixed-methods methodology.It aims to develop a Chinese version of Effective Lifelong Learning Inventory(ELLI),an assessment tool measuring learning power,through a reliability and validation study,and meanwhile explore its application in addressing underachievement issues at Chinese schools via learning power based interventions.It will also investigate how the concept of underachievement,which is yet to have an appropriate equivalent in the Chinese educational lexicology,is perceived by Chinese teachers and students.
Learning how to learn;Underachievement;Measurement of learning competencies;Pedagogical reform;Research design
G451
A
1674-2087(2012)01-0035-06
2012-01-2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49批资助项目(20110491641)
任凯,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能量”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责任编辑 向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