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启明》与《银海精微》的源流关系及其学术特色
2012-01-03和中浚杨鸿
和中浚 杨鸿
《眼科启明》清光绪十一年邓雄勋稿本为现存孤本,上下二卷,共二册,藏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是一本书名、作者、序、凡例、目录、正文等文献主要结构和内容基本完整,成书时间等线索清晰的眼科著作。此前本书线索仅载于目录学等工具书中,和氏较早论及它与《银海精微》的学术关系[1],近年郭氏的博士论文对此书也有一定论述[2],但仍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特别是对该书学术思想及其特色的揭示等,从而利于学术界更全面地认识这一著作。
1 作者、成书及主要内容
作者:邓雄勋(1825-?),字捷卿,晚清广东南海(今广州市)人。其自序及正文中均题为邓雄勋,仅《眼科启明》稿本封面上写有“眼科启明 稿本,南海邓鸿勋著”等数字及中山图书馆该书索引编号,其字迹与书内内容文字书写的书法风格不符,显系藏书单位后来编目时题写。郭氏认为广州话“雄”与“鸿”同音,应属封面题写者误写[1],不足为凭。其自序题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谓“余今年将耳顺”,可知作者其时年近六十(1885),故推知其生年当为1825年或稍晚,卒年不详。自序中言及其父早年曾命其习医,从而粗明医理。之后其姐眼患疳伤,延医服药甚多,两载不愈,幸得一僧人治愈,遂拜之为师,于读书之余,旁及医学,以《内经》、《难经》、《伤寒论》、陈修园先生等书等为基础,可知作者对中医经典著作和陈修园医书等有一定研习,并不完全局限于眼科。作者鉴于僧人虽授以眼科内外障治法,但仅有法而无书,故晚年将其师所传之法,分条著述,并博采群书妙术妙方,汇成一书,题为《眼科启明》。
其卷一为五轮八廓、经脉、七情、内外障、选药用方、治法等眼科理论及大眦赤脉传睛等以外障为主的48证(正文缺5症,实有43症),卷二为小儿疳伤论,小儿眼证、目暗生花等以内障为主的24证(正文缺小儿雀目到早晨疼痛10证,实为14证),病症共列72证,以及诸方、丹药制炼、方歌、药性、医案等。全书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眼病理论及证治方药,兼述古方歌括、药性便览,并附医案治验。
2 学术源流及特色
2.1《眼科启明》与《银海精微》学术源流关系
书中很多内容与《银海精微》有关,特别是病症及方药主要承袭《银海精微》的内容,但文字有所精简和改编,多篇眼论、药性、医案等内容或新撰、或改编、或增补、或新署标题,使其眼科五轮八廓理论和辨证选方用药一气呵成,较原书更具条理,更便于阅读,内容更为简明,不再显得程式化,属于一部以《银海精微》为基础改编的眼科著作。为便于更好地了解二书的学术源流关系,特制定下表。
《眼科启明》与《银海精微》学术源流关系比较表
2.2《眼科启明》的学术思想特色
《银海精微》是古代中医眼科学中一部学术价值较高,影响较大的重要专著,后世与之有关的眼科文献不少,如藏江西省图书馆,清·吴嘉祥撰《眼科新新集》,该书现存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南乡上宇村懋德堂刊本;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清乾隆五十八年曾天元抄《眼科家传》;藏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张笔生抄录《九峰张氏梦花馆眼科宝鉴》;藏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唐孙真人眼科》抄本;藏浙江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的《眼科秘书》抄本等。它们尽管作者、抄录者和年代不同,但书中的内容完全出于《银海精微》,只能视为《银海精微》流传的不同版本。晚清邓雄勋所著《眼科启明》,是一部既源于《银海精微》,以它为基础,作者又对它进行了一定改编和补充的文献。
《眼科启明》既立足于《银海精微》,首先就具有《银海精微》原来所具有的主要特色,诸如从五脏立论,充分重视和运用“五轮八廓”学说及眼科轮脏相关理论,对外障病症的认识较为全面准确,病症多据主证命名,生动形象,症状描述较为细致,方剂的组方用药实用有效,对眼科专科药物的药性功效进行了总结,专题论述眼科的看眼法、察翳法、辨别泪液等检查诊断和辨证方法,注重病症之间的鉴别诊断等基本特点[2]。仅因为作者“针灸刀割之法,余未之学也。”,从而删去了相关内容,使其在外治手术和针灸方面丧失了《银海精微》本来所具有的特色。
同时它通过书中内容的调整,补充章节标题等改编,纠正了《银海精微》原来体例杂乱的缺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其对内容和文字的增补,特别是它在眼科理论方面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论见解,使其学术思想和特色非常鲜明,在古代眼科著作中,尤其是在与《银海精微》有关的多种著作中,属于学术特色特别突出者之一。如作者在新撰的《眼科总论》一节中提出“凡眼目致病之由,必肝经血海有所窒碍,而逆于各脏腑,见症在五轮上分辨。若肝经荣卫调和,奚能致病哉。”,这种将眼病的病因病机归于肝经气血窒碍,从而影响五脏六腑,强调应在五轮上进行分辨的见解,是在目属于肝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眼目与肝的关系本为人所共知,但作者并不象其他文献那样只是泛泛地将其归结于肝了事;而是从肝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与气血的关系最为密切的理论基础出发,在这一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肝经气血的窒碍是目病要害的观点,点中了眼科病机的症结。书中进而提出“所以凡审理目患外障,必从肝经打点,内障必从肾经打点,皆以调气活血为根本。妙在临症施治,随机用药,则投无不效矣。”进一步认为审理目病外障,必从肝经着眼,内障必从肾经着手,皆以调气活血为根本,从而与前述“肝经血海有所窒碍”相呼应,这就不但在前述认识上进一步深入,明确提出了更为关键的以调气活血作为眼科治法中根本大法的重要理论认识,显示出作者具有的眼科理论修养和临床功底。
其后作者在“外障说”一节中谓“故凡眼病外障,必在肝经打点,以调荣养卫为根本。”,卫属气,荣属血,意在调理气血,从病症的角度论述气血问题,与前述眼科气血瘀滞的理论主张相联系。同时在“内障说”一节中,进一步深入论述说“其致病之由,皆缘人之肝肾二经有所窒碍,偶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气所伤而成病。故凡有目患,看其五轮上无物碍睛,而视物朦胧,则曰此内障也,乃肝肾二经受病。必诊脉然后知兼属何经,纵其兼经受病,则按经施治。大凡施治内障,必向肝肾二经打点,大法以滋肾养肝为根本。然内障以肝肾为主,而间有命门火缺而成者,又不可不知。若专斯道而知此法,则投无不效矣。”,如此则补充完善了前述内障属肾的提法,进而提出内障与肝肾二经及命门有关,内障症状以视物朦胧为主的特点,其病机也是从肝肾二经窒碍着眼,治法在主张调气活血的同时,强调以滋肾养肝为内障治法根本的观点,示人以眼科内外障的辨证治疗大法和要领。
作者调气活血的理论主张在眼科病症治疗中也有所体现,如暴露赤眼生翳症中强调“治法必调气理血为本,……或服大黄当归散疏通血气。”,胞肉生疮所用没药散,血翳包睛症所用修肝活血汤、破血红花散,胞睑偷针症的通睛散,红霞映日症中修肝散治肝气不顺,不赤而痛症的透红匀气散等,也可能正是在《银海精微》这些理气活血的方剂基础上升华总结提出了前述创新理论。滋肾养肝在眼科医家的内障治疗中司空见惯,此不赘述。
如此全书将理气活血作为眼科治疗的核心法则进一步清晰。眼部脉络丰富,早在《灵枢·口问》有“目者,宗脉之所聚也”,眼部病症中,各个部位皆多出血及外伤病症,特别是内障病症,视力的恢复,除了滋补肝肾之外,理气活血是一个常用的重要治法,作者较早认识及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古代眼科医家中,在理论上提出这一鲜明学术观点者罕见,医家多是在病症的治疗中运用理气活血、活血化瘀的治法,如《原机启微》的川芎行经散、除风益损汤,《审视瑶函》的退赤散、归芍红花散、坠血明目饮、加味四物汤等,傅仁宇是在“开导之后宜补论”论及血于眼目“少有亏滞,目病生焉”,但这与《眼科启明》旗帜鲜明的学术主张不能同日而语。作者既在眼论中提出这一见解,又在病症中多所临床运用就更属难能可贵。
在“临症法则”一节中作者提出“内科以望闻问切四字为提纲,而眼科以望问二字为提纲。”,主张眼科诊断要特别重视望诊和问诊,这是符合眼科临床实际的,眼科外障病症多表现于外,故首重望诊,眼科内障病症古代难以查见,主要根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得以了解,故需详细询问了解,其主张深得眼科诊断要领。
因此,《眼科启明》是一部较《银海精微》内容更为清晰简明,学术特色更为鲜明的眼科著作。
[1] 和中浚.从几种眼科文献提要看学术源流研究的重要性[J].辽宁中医杂志,2006,(9):1082.
[2] 郭强.1949年以前岭南中医喉科眼科文献整理研究[J].201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
[3] 和中浚.中医必读百部名著·眼科卷[M].华夏出版社,2008: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