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普通话教育中方言的作用与影响
2011-12-31常晓芳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中不可或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明确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感受幼儿教师肩负语言教育的重托,也要意识到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发挥语言魅力的教育影响功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普通话和方言作为不同文化的两种载体,是可以并存的。推广普通话,并非是限制幼儿在任何环境都讲这一种“话”,要让他们学会区分方言和普通话。其实,方言是不用教的,更无须保护,孩子生活在什么样的方言区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四岁儿童语言的发展基本结束,言语发展机制已经按照本族或本地区语言习惯开始稳定,所以成人要坚持讲普通话。掌握了两种话的基本特点,有利于幼儿增强双语感,为将来的外语学习打下基础。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呢?
“要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自身必须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语言魅力,使用语言时不断提醒自己,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语言的逻辑性);注意自身的语言面貌(包括语言的清晰度、适宜的音量和适度的表情等);注意适度的语言修饰(恰当的语词),让语言更富美感。如幼儿参观春天的花园时说,“我看到红的花”“我看到黄色的花,好漂亮”“我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教师不妨也向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花园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紫的五颜六色,真美丽。
我们知道,幼儿的语言带有家庭主要成员的语言特征,因此教师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父母了解到自身的语言特点,首先舍弃方言中难懂的、过时的和粗俗的成分,逐渐改正和进步。
一、防止语音上出现根本性的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讲述父母的生活习惯,明明说妈妈最喜欢吃“老醋白菜”,旁边一小朋友惊讶地站起来说我妈妈也爱吃“老醋白菜”,明明反驳,我说的是“老chu(厨)白菜”……可是明明确实把“厨”念成“醋”了。据了解明明的妈妈老家在内蒙,其方言习惯就是除了三声之外的一声和二声的语调都接近四声,加上读音又不准便如此了。明明的父亲普通话相对标准一些,让明明能分辨出他人的读音是否正确,但自己却发音不准,像这种现象更难矫正。
为什么方言的影响会如此之大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1. 方言是一种情绪
许多从小在方言区长大的家长认为“它”能最真、最切地表达情感。加之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语法和发音不够标准对孩子会有不好的影响,平时便用方言交流,幼儿直接模仿,影响了幼儿的普通话学习。部分家长表示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自身条件还不够。正如明明一例,幼儿期给幼儿创设一种什么样的语言环境,幼儿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语言。家长用方言与幼儿交流,幼儿便用与之相应的语言(方言)回应。
2. 方言是一种情结。方言时时系着情深故土。家长希望孩子“不忘本”“不忘根”,从而让孩子也感受一下“本乡本土”的语言。我园虽身处城区,但多数幼儿家长都是来自农村,幼儿之间的交往受父母的影响,都不得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二、在普通话学习中要尽量克服方言的影响,可尝试以下几点措施
1. 家长和教师共建一个自由、宽松的纯普通话语境。新《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普通话的学习也应如此,成人的态度要亲切、自然,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敞开胸怀勇敢地说。
2. 成人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不说口头禅,不说不文明的话,避免给幼儿带来不好的影响。例如,不说比较流行的口头术语——哇噻、酷毙了……;不说不完整的话和土语,如一幼儿告诉老师:我gankuo(口渴)了,想要去ha(喝)水。这些土语大都来源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对幼儿学习书面语言影响很大,尤其是针对一直说方言的家长,应尽量避免说土语。孩子好模仿,愿意与人交流,父母应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而这就要求父母们本身要有较高的普通话水平。
三、做好普通话矫正工作
(1)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师要用正式的普通话与幼儿交谈,做到说话完整,把正确的发音清晰的讲给幼儿,语速要慢,以便幼儿模仿。
(2)提供练习发音的机会,并对个别不正确的发音和不到位的音进行重复训练,从发音部位、发音口形、语感到语义都应找出弊病、解释清楚。如上述例子中的“厨”和“醋”的发音中——ch和c的区别,二声和四声的区别等。
(3)在一日生活中随机纠正,培养辨音能力。
(4)家长积极配合,让幼儿在园形成的良好语言习惯得到巩固。
综上所述,幼儿普通话学习最重要的是为幼儿创造语言环境,只要幼儿能分辨出这是方言,那是普通话,了解到这两种“话”有不同的发音体系,并区别开来,掌握了发音规律,方言不难克服。
俗话说:“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在日常生活及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当时时注意以积极的语言态度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得到感染、熏陶,陶冶情操,诱发热爱语言的情感,感受语言交流的乐趣,大胆尝试运用语言和提高运用频率,发展语言能力,让语言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通渭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