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须还数学课堂之根本
2011-12-31王芳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高效课堂”是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而提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高效强调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做到:踏实研究教学内容,找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抓实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想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教材与重组创造,使课堂朴实而不随便
教师要走进教材、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创造必须以深刻领悟教材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为基础,而重组创造教材则是教师熟悉钻研教材的最高境界,两者相互平衡,和谐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整合和重组。真正做到了关键时候引导而不代替,不要面面俱到地雕琢,也不要刻意粉饰,把更多的探究权、质疑权、评价权放给了学生,才能使课堂朴实高效。
二、深入研究知识的生长点,使课堂真实而不做作
要想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在数学教学中找准知识的生长点,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建立起数学知识网络,新旧知识才会融会贯通,最终达到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备课,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时不妨认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其次,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技能形成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技能形成情况,才能找准知识的生长点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关注过程与重视结果,使学生学得实在而不空洞
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透过事物的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既要重视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达到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得到知识,提高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一种心理的享受。可以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构建高效课堂,应更多的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四、精心设计练习,使学生学的充实而不虚度
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课程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练习的设计应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注重开放性。不管是练习内容的选取,还是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应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总之,只有我们走进教材,把准学生新知的生长点,关注过程与重视结果,精心设计有效练习,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走向高效。只有构筑实实在在的课堂,更多地考虑充分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扎扎实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课堂融入智慧和思考,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江都市大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