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和远航》教学设计

2011-12-31伍怀林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教材简介:
  《郑和远航》一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简要地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课文篇幅较长,但是层次非常清楚,围绕“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把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运用抓住关键字、推敲词义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通过学习,感受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感受郑和的豪迈情怀。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前让学生读通、朗读课文,搜集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为课堂上的对话准备必要的条件。教师有序的引领,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动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紧扣“远航”二字进行层层剖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郑和的远航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并把这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通过朗读、自学、引导说话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并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600多年前,郑和出使亚非各国,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郑和远航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出来了,请大家到课文中找一找。
  (2)(多媒体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二、抓住“远航”,初次品读
  (1)学生仔细读课文,想想从哪儿可以感觉到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2)学生讨论、交流。
  ①从1,2小节可以看出“规模之大”。
  ②郑和的船队前后到达过30多个国家,可以看出“范围之广”。
  ③郑和前后经历了七次远航,一共花了28年,可以看出“时间之长”。
  学生自由读1,2小节,圈画出一些含有数字的词语,从中品读船的雄伟壮观。“有十多层楼房那么高”“乘坐一千多人”……可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来估量,边读边想宝船的雄伟壮观。
  ④指导朗读。
  三、抓住“远航”,深入品读
  (1)师:下面我们就跟着郑和一起回到600多年前的那次远航吧!读课文的4,5小节,想想郑和的远航还是怎样的远航?
  学生回答:我觉得这是一次友好的远航。
  (2)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这是一次友好的远航呢?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出友好交往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①郑和向各国国王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
  ②老百姓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说明他们信任郑和的船队,他们还与船队换取土特产品呢!相机理解“惊叹不已”的“已”。
  ③商人与他们做生意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友好的远航。
  ④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郑和都对他们表现出了自己的友好。
  【设计意图:紧扣远航,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那么,郑和的远航真是一帆风顺吗?不,它还是一次充满凶险的远航。
  学生自学,体会凶险:“海浪之险”和“海盗之险”。
  ①多媒体出示句子:“狂风呼啸着,海水像……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同时出现海浪翻滚的画面。体会“扑”这个字的含义。
  ②想象说话:此时,你就站在颠簸的船上,看着翻腾的巨浪,听着咆哮的涛声,你会有什么表现呢?
  【设计意图:通过看、说、读,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指导朗读: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海浪之险吧!
  ③面对如此险境,郑和又是怎么做的呢?抓住“镇定自若”“奋勇向前”“化险为夷”这些关键词语体会郑和的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④同桌互相读描写“海浪之险”的句子。
  ⑤指导朗读,读出郑和的镇定自若。
  四、再读“远航”,感悟意义
  风再大,雨再大,危险再多,也无法阻挡郑和航海的决心。多媒体出示句子:(1)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2)87年之后,哥伦布两只小船200多人发现了美洲。(3)100多年以后,麦哲伦三只小船300多人发现了好望角。
  读了这几段话,你们心中有什么感受?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郑和雕像及背景音乐:600多年过去了,郑和已化作尘土,但他的精神永存,他架起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桥梁。对这一伟大壮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请选择其中一项练习写下来。
  明朝皇帝:_______________。
  各国君臣:_______________。
  沿途百姓:_______________。
  海盗: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说: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这一写话练习,让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来评价郑和,紧紧抓住人物形象,升华对人物的感悟。】
  (2)学生写话、交流。
  (3)师{小结}: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丝绸之路、郑和远航、玄奘西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辉煌的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怎能不由衷地感到自豪呢?在新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先辈们自强不息、顽强探索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六、课后作业
  (1)阅读课外书《郑和下西洋》《郑和——联结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航海家》,并谈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2)熟读课文,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复述给同学、朋友、家长听。
  
  (洪泽县岔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