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
2011-12-31万顺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推进数学教改的重要一环。
一、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教学应紧密围绕学科特点,紧扣概念、法则和计算方法,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教改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让学生摆脱盲目、被动、低效率的学习局面,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学生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各不相同,因而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教学上,与此同时也应兼顾个别学生,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深入调查,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症下药”,进行学法指导。一般应坚持做到:①多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②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③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④多给学生阅读创造条件;⑤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
对于智力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主要指导他们:①进行高层次的预习(精读课文——准确领会其内容——提出问题——把有难度的问题进行集中、分类和对比——初步掌握其规律);②在听课时进行“举一反三”的深刻思维(不断地给自己提出问题——追本逐源——当堂深化知识);③适当补充一些有难度、灵活性大的问题。
对于中等生应主要侧重于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措施是:①指导他们进行预习,遇到疑难问题时听老师讲解;②指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概念;③指导他们摸索和掌握解题的规律;④指导他们进行“知识搬家”的训练,从而把知识学活。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主要指导他们:①有效地看书;②抓住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③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④提高作业效率,加强作业的辅导。
尽量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和差等生“吃得了”,使上、中、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帮助“差生”掌握学法,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研究表明,“差生”并非先天智力低下,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想学习,而是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着问题。如有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有的缺乏良好的性格,害怕学习、意志脆弱等。针对上述情形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帮助“差生”:①改变“差生”的心理环境,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②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③加强对“差生的学法辅导”。针对他们依赖性强、不善于独立思考的特点,应从低水平的发散思维抓起,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坚持精讲多练;④抓反复、反复抓。针对“差生”心理品质脆弱、自觉性差的特点,当发现他们出现灰心丧气或满足现状的情绪时,应及时进行帮助,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