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12-31王淑雅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未来需要的是什么?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持科学的教学导向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我讲的对不对、详不详”为导向,备课、讲课的过程主要考虑“我怎么讲”,由此产生了“注入式”“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状况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尤其是抑制了创造力的开发。要改变这种状况,更新思想政治教学观念是首要任务。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为此,广大政治课教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课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是什么?应该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主动学习,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所以,作为教学导向,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才能以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个性、情感、创造力等)为出发点,才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得到生动活泼、创造性的发展,才有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二、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为教师应根据思想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主动质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向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学习,创造学生动脑动手的环境等,但首要的是打破思维定式,消除对创造力的神秘感,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不要将创造力与了不起的发明创造等同起来,认为创造力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长,是特殊才能的表现,创造力的“非凡论”使很多人把创造看做为高不可攀、可望不可即,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创新意识的激发和产生。
创造力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自然属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普通人与天才人物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创造力和其他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而激发出来,并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高的。因此,创新教育的起点,就是要打破思维定式,让“人人皆是创造力”的信念深入人心,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
新课改基于对课堂和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四、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个体可能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与一般能力中具体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1. 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在外部世界中,存在着大量复杂的信息,其中有些是常规性问题,有些是创造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选择有关问题。但由于以往的知识经验、习惯、情感以及流行的观念与见解,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认识与活动,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之内,重视常规性问题,忽视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能否发现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有关的信息,完全取决于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
2. 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证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政治课教学内容中直接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
3. 实践能力的培养
政治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政治参与能力等。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与思维方法的训练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与创新能力密切相关的,如发散求异思考法、标新立异思考法、奇创新思考法等的训练,只有充分发挥各种思考方法的威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做到有如泉涌,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并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并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思想政治课必将对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作出更大贡献。
(通渭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