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对口升学数学复习方法探讨
2011-12-31陆诗峰
成才之路 2011年32期
在职业学校的对口升学中,学生由于入学水平比较低,虽然经过了两年的数学课的学习,但是学生仍要在三年级用题海战术应付高考。一部分水平较低的学生苦诵强记,负担沉重,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一批优秀的学生索然寡味地重复做题,消磨了精力、锐气和创造能力。如何在高三的数学课的复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克服“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的重复训练,切实打好基础,提高学生能力,我认为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对口升学的基础上,明确对口升学数学课复习的目的,科学制定有效的复习方法。
一、改“牵着手”为“放开手”
学生只有自己学才可能学得会。有人曾说,最好的老师,是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责任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取得知识,老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以后不需要老师。学生最了解自己,教师的任务是创设环境调动积极性,调控过程。
二、结构先行
高三复习结构是由多重结构框架的立体交叉形成的。
知识结构:课上按照集合、函数、三角、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数列、排列组合和概率、原知识结构体系进行纵向复习。
能力结构:课外打乱知识体系组织学生复习,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横向展开以专题的形式,将能力的培养具体化为技能的熟练操作和灵活应用。
课堂组织结构:改“一人组织”为“共同参与”,尤其是要发挥骨干学生的作用。骨干学生需要培养,不但教会知识,还要教他们会学、会教,使学生明白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在提高自己。
三、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单调重复的“一言堂”复习形式容易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缺乏兴趣。高三复习是一项高强度、高技术、大容量的特殊教学,每节课要让学生感到知识丰富、内容新颖、思维活跃,因而注意力更集中。反馈也是调控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教师从复习内容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群言堂”形式的课型。
四、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择教学过程行为与数学思维过程一致的习题,使能力的培养能落实到实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题不在多真懂才行”。要针对学生解题中易发生的错误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习题抽象出一般的规律,导出特殊的结论,总结出一般方法,就更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了。
五、改“以讲为主”为“讲练结合,改错跟上”
教师的教学经验越丰富,讲得就越细,老师讲课不仅讲了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讲了一些学生听课之后容易发生的错误。但是,学生自己学习后对内容理解发生的错误,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后才能纠正,才能摆脱错误观点,真正地理解所学内容。学生很少按自己的想法解题,即使有时自己没有想通,仍然按照课本上的做法去做。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封闭式的讲法,把各种可能的想法都给学生讲到,并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六、改“封闭训练”为“开放训练”
高三总复习过程中,频繁的考试使学生望而生畏,也使学生失去新鲜感。由于复习时间长,学生对考试已是“身经百战”,不以为然,因而成绩好差都无所谓。必要的考试是必要的,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中分析自己教学的不足。但频繁的考试往往使学生容易疲劳,不以为然,失去考试的功能。考试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自己出试卷,然后综合学生试卷进行测验,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开放的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七、处理好一些复习中可能遇到的关系
关系就是生产力,成功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联系。
难易: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较充裕的自由支配时间,能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思考、钻研,这种学习是主动的、有趣味的,虽然在体力上负担也可能较重,但心情是轻松的,乃至是愉快的。相反,如果通过“大运动量”的方式训练学生“条件反射式”的解题本领,学生整天被牵着鼻子走,一批又一批没完没了的习题,解题又没有研究思考的余地,只能盲目地追求答案,这是痛苦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培养是令人遗憾的。高考是有难度的,是适当的,但又有区分度。为了有利于不同水平学校的录取,考题有易、中、难之分。
多与少:如果解题是独立而主动的,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多维联想,学生就可能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上有些较深刻的体会,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性。
学与问: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教师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但是,只让学生学而不注重学生问,在复习阶段是不可取的。答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十分重要的手段。如何提高答疑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中迅速找到提问学生的问题症结。这里倾听是最主要的手段,学生的问题往往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只有从字里行间抓住了学生的问题,才有可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答疑也是师生交流最好、最方便的手段,帮助学生调整心态的最好的机会。
清楚与糊涂:真正懂了课程内容的学生,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习题,就可游刃有余。但学生往往对基础知识不够重视,不能主动去构造完整的知识系统,轻视一般题、常见题。教师要让学生们关注课本、关注基础知识。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将对一系列对立或相左的量之间关系好好地把握。这样可以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成绩,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考上理想的学校。
(安阳市电子信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