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迎检作假的最大受害者
2011-12-30
■本刊特约评论员 荆 平
最近出行,看见一对青年男女拿着一张纸,在客轮的甲板上提问一个约有六七岁的小女孩:“你们学校早晨几点上学?”“8 点半。”“下午几点上学?”“1点半。”“下午几点放学?”“4 点。”“老师给你们留家庭作业吗?”“不留家庭作业。”“老师体罚过你吗?”“没有。老师非常爱我们。”……原来,这对青年男女是一对夫妇,小女孩是他们的女儿,读小学2 年级,青年夫妇帮助女儿背诵的是学生应对检查的“标准答案”。市领导要到学校检查规范化建设,学校要求全校学生都要把迎检“答案”背下来,做到对答如流,如果哪个学生回答不出来或是回答错了,就是不热爱学校,学校将给予处分。“这不是怕孩子受委屈吗?”年轻的母亲无奈地叹了口气,接着不无担忧地说:“这么小的孩子就教说假话,到哪里才是个头啊!”面对此情此景,许多在场的人露出了难以言说的表情。
这样的检查,这样的迎检,其效果如何是不需多言的。这个学校即使通过了检查,被授予了“达标校”、“规范校”、“先进校”之类的称号,对自身建设能起多大的推动作用,对兄弟学校又有多大示范作用,也是可想而知的。
应付检查不是什么新鲜事。对过多过滥的检查、评比采取应付的态度,想些临时措施“扬优掩差”以求过关,检查过后按部就班踏实做事,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理解为基层的无奈之举或唯一可行的反抗。平心而论,学校弄虚作假一般也有难言之隐:或是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主管部门却强迫去争;或是关系学校留砍并转,不得已而为之;或是连着大笔资金,关涉到巨大利益等。可无论如何,对规范化建设检查采取此态度,尤其是让六七岁的孩子学习作假,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以这样的态度对待规范化建设并通过验收,操作者肯定认为是个便宜:投资不大、出力不多而照样得荣誉、拿红旗、挂奖牌,红彤彤、金灿灿,学校脸上有光,上级领导满意,岂非天大的好事?其实,不说学校弄虚作假影响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这比商业上的制假造假行为危害更甚;也不说会给教育带来多大的伤害,这使多少教师辛辛苦苦收获的教育成果化为乌有;更不说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对立,这与学校应该担当的匡正社会风气之责根本背离;只从学校自身利益考虑,采取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异于掩耳盗铃、饮鸩止渴。这样做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别人,而是学校自己。学校得到的是虚幻的荣誉,失去的是办学的根本。
应该承认,在世人感叹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的今天,学校还是一块比较干净的土地。教师在这块净土上精心培育祖国的花朵,学生从这块净土中获取健康的营养茁壮成长。可是,用这种不干净的做法去换取那些虚幻的荣誉,无异于用含有大量重金属的污水灌溉禾苗,即使有所收获,也不再是纯净的粮食,而是致畸致残的慢性毒药。学校为了荣誉可以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欺骗上级应付检查,连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要学习如何作假,教师怎能不欺骗学生、欺骗学校、欺骗社会?学生怎能不欺骗教师、欺骗家长、欺骗他人?我们一面大声疾呼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一面却为学生提供反面例证:口头上教育学生诚信做人、诚实做事,行动上却强迫学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这样做又怎能教育学生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学校需要形象。特别是在学校之间竞争激烈、社会评价不够公平的今天,学校更需要以良好的形象吸引优秀学生、获取社会支持、鼓舞师生斗志。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评价,在群众中有很大影响力。因此,学校重视荣誉、争取荣誉无可非议;借迎检之机,对照条件堵漏补缺、升华创新,也属应有行为。可是,学校的形象永远展现在群众的眼里,群众的承认才是最高荣誉。所以,只有用智慧和汗水浇铸的荣誉、植于群众心中的荣誉,才是最值得珍视的荣誉。用种种虚假手段谋取的荣誉,只能遭到群众的唾弃,成为难以抹掉的耻辱。更重要的是,即使真实的先进也只能表明一时的先进,不能代表永远;再崇高的荣誉只是对过去的鼓励,不能固化成未来。权衡利弊,弄虚作假实在得不偿失。
作为学校的一任领导,切不可做这种贪图小利、贻害无穷的傻事,而应善于借助国家推进规范化建设的巨大力量,团结鼓舞师生加快发展、抢占高地。各级权力部门也应有所醒悟,研究措施,把好事做好,保证检查、评比能够查实、评实,切实达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工作、狠刹歪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