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把德育要求渗透到每一节课

2011-08-17天津市扶轮中学

天津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一节课德育目标

■天津市扶轮中学 朱 晗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落实德育目标的有效平台。教师的教学过程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育人的潜移默化。人人皆知的是:教师要备好每一节课,要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底线,那么,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黄金法则就是“要把德育目标的落实渗透到教学的每一环节”,“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应是教师的自觉行为和职业道德的体现。

我是教育战线的一名新兵,3年的工作实践,教学中的不断反思,让我深深感到,教师决不能仅仅“抱”住书本一味教书、紧盯分数不顾其他,而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实施素质教育才是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持之以恒地把握教育的真谛,使我们的专业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能不断开辟学生成长的空间。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把握自己的教育行为,积极落实好德育目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与实践。

一、把握时机,不断激励

教书是讲究方法的,育人是追求艺术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目标,重要的是把握时机,以不断地激励帮助学生成长。学生犹如小树,要让它发芽就必须及时浇水,保证充足的养分,使之健康成长。就我所教的第一届近150名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状态可以分为几类:专心致志、主动求知;时有兴趣、但不持久;没有兴趣、不思进取。如何让各类学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都能进入知识的殿堂,使教师能够正常地完成教学任务?那就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和现状,懂得他们的心理,关注学生听课的状态,把握激励时机,保护好学生一时的兴趣。对自觉性极强的学生可放手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但要注意其理解的深度;对有热情但兴趣不稳定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提问,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达到巩固学习兴趣的目的;对缺乏学习兴趣、惰性强的学生,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使之感到知识并不神秘,“我能行”。这些都是激励。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讲授速度的把握也应精心对待。课堂教学的频率应是有高有低、有快有慢的,以此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这也是对学生听课状态的调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主动把握学生的听课状态,这既是教学技巧,又是职业道德。我从自身的教学经历体会到,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它需要教师有善于观察思考的悟性,有善于走近学生、读懂学生的意志,有善于查找自身教学缺陷的自觉行为,还要做到日积月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教学的有心人。

二、学会透视,理解关爱

我们的教育对象无论怎样都是优点、缺点并存的,“优秀生”存在缺点,“后进生”也有优点,这既是规律,又是科学。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每天都有进步,都能学有所获,健康成长。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错综复杂的,其实,学生面对着各种压力。如:家长脱离现实的“望子成龙”的高期望值的压力,学校办学声誉、升学指标的压力,社会择业的新机制及远景生存的压力,等等。有的尽管还没有浮出水面,但是潜在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对于刚刚十几岁的学生来说很难去承受。然而,学生的思维、认知是有差异的,学习方法各不相同,遇到的困难也表现为不同的层次。作为教师要学会透视,要看到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看到其行为背后的因素,去挖掘、去生成。我所教的两个班,“后进生”比较集中,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使厌学的学生数量也在随之增多。为此,我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每一天的付出,时间的付出、体力的付出、脑力的付出……付出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甚至承受着比成年人还大的精神压力。在现实中,学生还能够接受教育、走进校门,这表明他们的心灵还很纯洁。教学中曾有这样几个片断:一个优秀的学生在课上睡着了,另一个学生以告状的口吻提示我。我的处理是:不去叫醒他,这个学生肯定是累了,让他稍微休息一会儿吧。讲台下,几十双温和的眼神望着我,感谢教师的理解。一个成绩落后的学生课上偶尔以“搭茬儿”的方式正确回答了教师的一个问题,我号召学生集体把掌声送给他,从此他爱上了学习;字迹一贯潦草的学生,我从他写的几百个字中选出较规范的几个字、十几个字,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以限量、降低要求的方法帮助其排除学习障碍,用送给他作业本的方式调动其积极性。此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我坚持只表扬不批评、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高兴地对我说:“老师,谢谢您在爸爸妈妈面前表扬了我。”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通过透视达到的。这些教育的细节,是每天都在重复发生的,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把握了这些,把理解和关爱送给学生,便有效地促进了养成教育的实施,教师同时获得了教学过程的成功。这些看似不起眼儿,但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保护兴趣,因势利导

学生对待学习从缺乏兴趣到产生兴趣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了兴趣,教师如何去保护它则是教育手段的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呈现。兴趣,是一个人做事的内驱力,是人内心世界的素质,也是心灵的反应。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学生的兴趣,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学过程中德育目标的落实,抓住了这一环节,教师就拥有了另一方面的教学主动权。我的感受是,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保护兴趣,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反复的过程。提高兴趣不能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方法。我总结出了保护学生兴趣的三种方法:一是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出发因材施教,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合理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二是注意观察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学会诊断、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三是学会挖掘学生潜在的积极性,放大学生美好的一面,多多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表现,巩固兴趣。把握了这三点,教师也就履行了保护学生兴趣的责任。在我接触的学生中,有很多时而反复的学生,我采取的对策是:积极面对、用心帮助、允许反复,帮助其稳定情绪、调节心态。与此同时,多接触学生,与他们沟通,启发他回忆过去进步中取得的成绩,激活其内在的驱动力,鼓励他们持之以恒,走向成功。

四、细化分解,因材施教

教师所教的每一节课都要确立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要服务目标的实现。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总体目标,即一级目标,同时还要细化目标,即确立二级目标。具体地说:总体目标是从共性的角度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定位,是在课前预设的;细化目标是从个性的角度确立的使不同层次学生吸收教学知识的目标,更多的是在课中生成。德育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细节,不可忽视。两级目标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是课堂教学成功之所在。

德育目标确定的难点是二级目标,教师要从现实的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提取资源,从学生的现实基础中做好分解,包括: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学生学习的情绪、个体认知的规律、思维模式的差异等方面,都是教师确定目标的前提。从这些方面入手考虑后,再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我总结出的基本原则是:不追求千人一面、不搞一刀切;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把握,如难易结合、分层面对、梯度实施、多把标尺,等等,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德育目标设定科学合理,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无形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也收到了良性循环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各有所得。

总之,课堂中有挖掘不完的德育资源,德育目标的落实绝不是一句空话,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要积极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又要在学科德育的过程中反思教育行为、积淀教育智慧、总结教育规律。★

猜你喜欢

一节课德育目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