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涛扎根兰州坚定前行

2011-12-30纳言

创新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旱区寒区沙漠化

文/纳言

王涛扎根兰州坚定前行

文/纳言

2011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51岁的王涛是其中一名。王涛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专业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在之前的4月27日,王涛接受了美联社北京分社、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记者的采访。

他说,我国有4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化土地,目前处于相持平衡阶段,总体呈逆转趋势。我国干旱区分布面积广、人口压力大,沙漠化治理有很多困难,目前技术上已经日趋成熟,主要制约因素是当地政府及普通人的环境意识比较薄弱,如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利用。但是,以现有的国力和政策,相信10年之后,一定会有很大改善。他还说,沙漠化是全球问题,需要科研领域的国际交流以及政府间官方合作。据他透漏,寒旱所的国际合作交流非常活跃,与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有项目合作。

中国西部的条件比不上东部,更比不上国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在冰川、冻土、沙漠与沙漠化、高原大气物理、寒旱区水土资源、脆弱生态与农业等领域,地处中国西部兰州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却代表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最高水平。

在相对比较艰苦的条件下,王涛带领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完成了国家交给他们的一个又一个任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这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判断力和胸怀,更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要求年轻人有事业心、荣誉感,通过事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个人成长中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告诫青年人不能太急功近利,要有一种团队精神。

真正的科研到最后要为国家服务,也就是说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要能说服国家决策者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扎根沙漠按国家需求发展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专门从事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是“西北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所以探索寒区旱区陆地表层系统的过程、尺度、格局及其相互关系为基础,开展环境与全球变化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为国家解决西部地区在人口、资源、环境、工程、农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寒旱所的科研是有历史的,其是以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立的原中国科学院原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为基础,于1999年6月整合而成。研究所以寒区旱区特殊环境为背景,开展以冰川、冻土、沙漠与沙漠化、高原大气物理、寒旱区水土资源、脆弱生态与农业为主要领域的科学研究。在创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中国的冰川学、冻土学、沙漠与沙漠化学、高原气候与环境动力学、对流风暴和雷电物理学、寒区旱区水文学、寒区旱区生态学等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学科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这些学科的核心力量,代表了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

寒旱所在西部40多年的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已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1 000余项,取得的科研成果50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10 000多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科研成果推广所形成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寒旱所是国家硕士、博士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有博士生导师40多人和一批硕士生导师队伍。寒旱所人才培养也比较早。原冰川所和沙漠所是国家授予的第一批研究生培养点。

王涛出生在上海,后来一直扎根在祖国西部,长期从事沙漠化的研究。他说,搞科研、做学问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形成一种概念性模式:一方面,真正的科研到最后要为国家服务,也就是说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要能说服国家决策者认为你说的是对的,从而为国家决策者作决策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是你的科研成果能否推广应用。比如说,通过生物过程防治沙漠化的扩展,使已沙漠化的土地逆转。我们国家经济还不很发达,科研水平还不是很高,在这个方面,从学科发展来讲,现阶段科研,首先是国家有需求了,认为防沙治沙是重要的任务,才有科研发展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才有了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设置的“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也就是说先有国家需求,再有我们的科研工作。王涛说科研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他们是在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带动科研工作和学科发展。“至于科学家有时说,不应给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是另一个境界。在另一个领域里,在基础学科里可以按兴趣发展。但像我们这样的资源环境学科领域,就必须按国家的需求发展。”

王涛非常同意毛泽东主席的这句话:“人要有点精神”。“当时我导师教导我们:如果在这个领域能够坚持做下去,是应该会有所成果的。当然,困难肯定是有的,但这是个毅力问题,是个决心问题。我认为搞沙漠与沙漠化研究的阵地在兰州。以前以兰州沙漠所为基础阵地,现在是以‘沙漠与沙漠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为阵地,只有在这个阵地上,搞沙漠研究才能有所作为。”

“人要是有点目标和精神,想有所作为,那么就会把比如兰州生活条件艰苦等很多困难之类的问题放在次一个层面上。如果强调环境条件留人,怎么也赶不上国外,赶不上东部,我们现在对年轻人的吸引培养,更强调的是以事业留人,把事业心放在比较高的层面上。”

我们这些学科都是国家最需要的学科。那么,我们研究的好坏就代表了国家的研究水平。

确定目标专注前行

“我1983年读研究生后取得的一些进步,最大得益于目标的确定,这个目标更多的是在导师朱震达先生指导下确定的。”

王涛读研究生的时候,沙漠专业是个冷门,当时有7名学生去复试,最终录取了3名,王涛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他的导师就鼓励他们说:沙漠化这个科学是个新学科,处于发展的阶段,可以找到它的生长点,相对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只要你努力就很容易做出成就。

“相对现在的学生来说,我们当时比较单纯,思想相对简单。在导师的教导下,基础学科、外语、计算机抓得比较紧。当时我们就是刻苦学习,专心搞科研,没有太多其他的想法。”

“困难挫折这方面,当然要积极应对,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它。我们相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心理压力比较小,我们当时没有别的困惑,老师指点明确,不用担心将来毕业没地方去。”

即使现在做了所长,王涛也依旧认为,科研是需要专心专注去做的事情。

王涛一直认为一心不能二用。他说,做所长这个工作,一方面要处理所里的事务,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所的长远发展。从专业这个角度考虑,要有战略性的眼光,对科研要有个正确的把握。通过实践或通过整个团队来实现团体的目标,为国家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王涛说也有不好协调的方面,比如说时间问题:“一天到晚跑来跑去,在所里要处理很多事情。加上科研。要做两份工作,但两份工作都没做好。从这个角度讲做科研应扎扎实实,全心全意都投入研究”。“当然科学院也强调管理要出效益,专业性管理人员要求有些所长不要搞科研,专心搞管理。这可能是另外一种选择。”

2005年,作为“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王涛说,我国在沙漠化的环境背景、沙漠化物理过程(含沙尘暴过程)、沙漠化生物过程以及沙漠化的综合防治这几个研究方向上可以说是取得了一些进步,特别是对沙漠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很大进步。这些研究成果,可以说能够代表我国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06年,王涛当选国际沙漠研究协会主席。当时2月,国际沙漠研究协会理事会“第8届国际干旱区开发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突尼斯、美国、德国、法国、肯尼亚等二十多个国家的理事就目前国际及本国在沙漠和沙漠化的基础研究、干旱区环境退化、荒漠化过程与防治、干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际沙漠研究协会的作用等重要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据悉,与会理事们对王涛担任“第8届国际干旱区开发大会”组委会主席3年来的工作,特别是与“国际沙漠研究协会(IDRA)”有关的各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中国在沙漠和沙漠化学科之基础研究,以及沙漠化防治的成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中国的实践与经验能够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部非洲和中亚地区起到借鉴作用。希望中国的科技人员能够继续支持一些国家沙漠化的防治工作。

在专业领域,王涛还培养了硕士6人、博士8人,博士后2人;在学博士生8人、硕士2人、博士后2人。他告诉研究生们,真正的科研基础还在于后面两年通过导师对科研项目的实施。导师指点的是大的思路,确定论文题目、大纲、接下来从科研的内容到科研方法,最后形成的结论。这主要都要靠自己,这是个训练的过程,主要问题不在于是否拿到博士论文,而在于通过规范的科研研究的培训,教你毕业后在拿到项目后知道怎样做研究。

王涛说,做学问,需要具备三点。第一是应该有事业心,应该有点精神,有所追求。“这个精神你一定要有,这就是生活的一个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以后你才会去努力,才会付出,然后才有所获得。”二要有荣誉感。“所谓精神代表事业心的问题。那么,我还希望有一种荣誉感来激励学生。比如说,在开学典礼时,我对我的学生们说:我们这些学科都是国家最需要的学科。那么,我们研究的好坏就代表了国家的研究水平。通过五年、十年或更多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研究最前沿。你就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现在的研究就是代表国家的成果。这就是一种荣誉感、自豪感的激发。我其实很自豪,这么大的项目——我们整个团队拿出的科研成果,可以为国家作决策服务,为沙漠化防治,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一种荣誉感。”三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其实个人价值的实现,很多时候是通过你的精神素质和个人能力的高低来体现的。那么,研究生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最好的调节和锻炼机会。”

“如果能把这三点作为自己人生设计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不管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中,还是到别的环境、别的领域中,都应该是能够做好工作的。”王涛说,其实,在一个社会环境里所有贡献问题都是一样的。不管在北京,还是兰州,在科学院,还是大学研究生阶段,我们都要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借社会的力量来实现自我价值,使自己一方面追求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为社会、国家做贡献。

猜你喜欢

旱区寒区沙漠化
加气对西北旱区膜下滴灌棉花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基于根系层水分状态的旱区净灌溉需水量模型构建和应用
堆肥废气余热回用对寒区好氧堆肥的影响
宁南旱区沟垄集雨结合覆盖对土壤水热肥与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Mali: Trees, microcredit and the environment 马里之殇:树荒、小额信贷与恶化的环境
Kubuqi Desert: an Afforestation Miracle
Ant Forest Users Plant 55m Trees in 507 Square Kilometers
基于寒区背景下老龄群体冬季健身行为的体育干预机制研究
预制箱涵在寒区高速公路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