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
2011-12-29王建红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现代教育理念引领教师向现代教育思维发展,只有科学的教育思维,才有正确的教育行动。新课程给教师重新定位: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合作者,一个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数学主题式教学内容是通过需要探究的挑战性问题来呈现的,学习内容是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自主学习获取的,教学形式是通过交流合作与对话来体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去接通“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实现的。
因此,构筑有效教学与有意义学习的关系模式,即主题式教学与开放性学习的统一模式成为解读新课程标准的核心要领。这一模式,具体表现在具体实施学案时:①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成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技术“顾问”,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②发挥小组长作用。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加努力、更加圆满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③形成竞争机制:每堂课上,对每个小组的积极发言,教师都给予及时表扬、激励、评价。每天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然后进行评比;每个小组的名字都是他们自己冥思苦想出来的,带着学生们的理想、誓言和集体荣誉感。这些,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
这种“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课中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事实也证明,学生们的合作探究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人人皆是可塑造的优秀学生。
学生是学校、课堂、学习的主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是发展、成长中的人,需要引导、提升,需要珍视他们的个性。而学生的才能,在学生有意义的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要营造一个让火把点燃、点亮,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火把在良好的环境中星火燎原。要促进学生发展,就要明确: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教学就是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同时也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行动。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