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刍议

2011-12-29林佳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情感教育,不但重视以积极的情感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把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也作为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说,在情感教育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教育的手段,而且作为教育本身的目的和任务。人总是有情感的,学生也不例外。心理学家早就指出,认知需要情感,情感支持认知。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知、情感的互动与发展过程,情感的活动往往先于认知活动,情感因素是认知活动开始的诱因,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只有情感因素的积极参与,认知领域之门才更易开启,整个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以知育情
  认识是情感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认识越准确、全面、深刻,情感就越合乎目的性、越稳定、越深厚;否则,认识错误,出现偏颇、浅薄现象,情感就会陷入误区、走入极端。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时,既要注重其意义、结果,又要注重认识过程本身,同时也要不折不扣地挖掘情感教育因素,以激发、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要培XI3MmVYdaxkpQcpGlrVUzg==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结合学习化学知识,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我国化学化工领域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科技人员的奋发图强的事迹等,让学生认识祖国,了解祖国的今天、昨天、明天,使学生在“知我中华”的基础上产生“爱我中华”的情感。
  二、以理悟情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其概念及原理大多较为抽象。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描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情绪低落,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微观动画模拟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使抽象的原理直观化,学生就会在愉快地欣赏中,主动地分析中得出原理,并从中悟出美的情感。如在《化学键》的教学中解释离子键形成的原因时,我借助多媒体展播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微观动画过程,学生会在兴奋中直观感知钠和氯气在反应过程中的分子的破裂与重组,同时惊喜地领悟到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的化学键的断裂,新的化学键的生成,并从中感受到化学反应的美。这样的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更让学生学习了一种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以境激情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巧妙设疑,制造悬念,创设情境,去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去挑起学生的思维矛盾。这样必然会使学生兴趣倍增,激发出继续探究下去的积极情感。如在《苯》教学中,通过设置问题,从苯的化学式的发现到苯的结构的确定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那么到底苯是怎么样的一种结构才导致苯的结构难以被发现呢?让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想知道原因的情绪。接着让学生讨论、设计苯可能的结构,然后由凯库勒的做梦发现苯的结构的经典化学故事导出苯的结构,进而通过苯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来进行说明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结构,让学生的心情再次紧张起来,知道苯的结构中,凯库勒式也是不正确的,最后找出苯分子正确的结构。最后学生再通过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对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理解。在此过程中,对学生不解的问题,老师进行及时点拨。
  四、以评育情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引起学生成功或失败的感觉,导致学生具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正确的、恰当的评价能够满足学生自尊自信的需要,更易使其产生成就感、满足感、勤奋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不当的评价则会导致学生的失意心理,使其自尊感受损,出现自卑、冷漠或自傲、狂妄等消极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进行合理的评价,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认知能力相对较弱的化学学习的后进生,更不能冷淡、嘲笑、讽刺、挖苦,而更多寻找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中闪现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对自己信任的,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的,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五、以用育情
  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初步感知有许多来自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在习得化学知识的同时会增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一旦他们把知识应用于生活时,又会体验出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化学学习,对化学产生持续的兴趣,对自然和社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如在高二学习《电化学的腐蚀与防护》中的钢铁的腐蚀后,我联系实际出了两个思考题:家里的铁锅炒完菜后,为什么容易生锈?怎样才能使铁锅少生锈或不生锈? 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因能运用钢铁腐蚀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而兴奋不已,同时通过老师的点拨也加深了对钢铁腐蚀的防护方法的理解。
  其实,在化学的教学中,包括教材内的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情感点。只要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把握教材,把握学生的学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善于挖掘,并不断创新,必然能够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收获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
  (苍山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