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物理课堂教学

2011-12-29李菊花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摘要:根据当前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物理素质,通过“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课堂上不仅仅经历科学探究,提高技能,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还应在课堂中渗透全方位的人文教育,例如科学家探索精神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世界观的引导等等,让学生通过物理课堂打开他们走进科学、走入社会、服务于社会的窗口。
  关键词:生活;物理;创新
  
  江泽民在庆祝北师大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因此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要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生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这个要求促使每个教育者深深思考:如何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怎样才能上好一堂优质高效的物理课,是我这些年一直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必须抓好课堂45分钟。利用课余的时间辅导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毕竟,课堂内的教学是我们教导学生的主要部分。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的话,天长日久,新的学习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持久的学习兴趣都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受益终身。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从引入到结束的任一个细节的推敲都不能放过。我们习惯把课堂分成三部分——引入、新授、小结。
  一、引入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引入有多么的重要。物理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来自于自然,来自于生活,所以常以生活事例或现象引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当然,教师是指挥棒,教师的引入应具有指向性,切忌太长,以免喧宾夺主,指向的目标最好能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例如:在《安全用电》这节课中,有的老师先从一些不安全用电导致的触电案例入手,指出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引入本节内容。新课讲完之后,可再回到原来的案例,让学生用当堂课的知识分析案例中触电事故的原因。这样一个问题贯穿始终,让学生对这堂课的主要内容理解完整,重点明确,印象深刻,并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深钻教材,多方寻找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和生活现象,从学生最为熟悉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感觉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思考现象的原因。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在讲到《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正是深秋。水的多种物态变化现象,学生见得很多。例如,口中呼出的热气对着桌子能留下水印。可以当场就让学生做,让学生观察和思考水在这其中的变化。早上的霜踩在脚下“咯吱咯吱”地响,让学生认识到霜是由气变为固态等等。引入的事例最好是教室里现有的资源,教师要能够根据情景信手拈来。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如果当时有阳光射入教室,教师就可以用手影的游戏引入。利用现有的资源会让学生觉得物理世界的奇妙,物理无处不在,提醒他们学会观察,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二、新授
  新授的30分钟,需要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比较全面的素质。授课中,老师得用恰当的情景创设诱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并鼓励学生证明自己心中的猜想。对错误的猜想不能一票否决,而应该鼓励学生动手用实验来验证它,让学生自己在经过探究之后推翻错误的猜想,这样收获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科学道路的曲折,增强他以后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和信心。要突出以学生为本。此时的课堂,就有如一台晚会,而老师则成了整台晚会的主持人。老师要适时地加以辅导和点评,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老师的关注和支持。有时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授课的30分钟要有较强的逻辑性,每个环节教师得精心设计,较好地把握时间。在课堂组织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突出重点,攻破难关,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将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教育渗透其中,提倡团结合作,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时,将敢于动手,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态度融入在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拓展思维、增长智慧,陶冶情操,以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
  三、小结
  画龙点睛的结尾能让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无穷。
  一堂课的内容基本完成了,结尾也不能怠慢,就像撒出去的大网,该收回了。结尾中应是对本堂课内容的小结,一般由学生完成,学生自己谈论收获,知识、情感、价值观的收获都可以谈。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立自己的风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有位老师上《变阻器》这节课时,就颇有新意:他将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写成歌词,用歌曲的形式播放出来,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轻松愉快,而且印象深刻,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要想上好一堂高效优质的物理课,做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的物理老师,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课堂的组织能力之外,我们的思想、知识都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充盈。在边教的同时边学习,学习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去。尽可能用自制的教具,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会创作的艰辛和艰辛过后收获的快乐。同时,也要让教具在效果明显的同时降低其经济上的成本,提高其普遍性和推广度。
  看来,作为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师,要像要求学生一样也得勤动脑,多动手,根据中学生特有的心理及性格特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意自己在讲台上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在不断更新中完善自己。要牢牢地记住,“我们的一瞬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运动和发展之中。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摸索,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上课的每一分钟,推敲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才能让自己不断得到进步,培养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成为一名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的物理教师。
   (澧县澧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