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2011-12-29宋振英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物理教学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方法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再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形成物理学的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只有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而观察正是认识物理现象、研究物理规律的首要步骤,是求知的第一步,也是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良好的观察力来源于兴趣
  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与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培养观察力的自觉动力。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多接触各种物理现象,一方面,在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积极的作用。教师通过精彩的实验,配合生动的语言,让学生聚精会神,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观察力的培养要以尊重事实为原则
  实验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忠实地反映观察结果,让学生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让他们尊重客观事实,使他们懂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三、引导观察行为要明确目的,制定目标
  物理观察目的性越明确,观察效果越好。有了观察目的,我们就会注意与目的有关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略去次要注意力的分散,从而目的明确,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投入精力进行观察。对物理现象,教师要强调观察的目的,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在观察过程中,关键时刻要对学生观察的顺序加以点拨,使之条理化,正确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观察效果。
  四、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钥匙,也是发现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要培养学生练就一双善于捕捉的敏锐眼睛、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以及一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教师必须善于把观察任务具体化,设法从隐蔽的细节中带着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
  五、从理解性、持久性、创造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活动之前,要有意识地对被观察事物进行了解,从而使观察更加全面到位,更加深刻。有些物理变化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如固体的升华现象需要耐心的坚持观察,这就需要培养他们观察的持久性。在观察过程中,要指导学生选择多变和不寻常的创新方式进行观察,不墨守成规,就能使学生在观察中有更多的机会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应把培养观察力的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综合运用才能有效地进行观察,获得真实深刻的感性认识,才能为学好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