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学
2011-12-29宫海宏
成才之路 2011年19期
“学案”是“学案型教学法”中的重要元素。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是学生在拿到学案后的自我学习过程。下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结合学案做好课前预习。一般是提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自学为主,发现问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小组互助,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须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讲点拨,解难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师在精讲过程中,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语言,内容要精。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达标训练,补偿矫正
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练习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五、巩固总结,反思领悟
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可提示学生:想一想,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探究了哪些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得到哪些启示,还有哪些疑问?可将启示、疑问在学案上写下来,或者当堂交流,或者在课后请教老师、咨询同学。长期坚持这样做,能够逐步引领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